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进一步加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设,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意义十分深远。针对“双带头人”工作室建设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S高校纪录片学院“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探索构建了“目标清单细、支部班子强、党员管理好、组织生活新,激励措施实”机制保障和“党建+教学实践+课程思政+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四位一体建设实践路径,助推高校党建事业双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全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兼具深厚思想源流和显著时代特征的重要创新。沈阳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工党支部通过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党建+专业”新模式、打造支部活动品牌,拓展多元化“头雁”实践路径,强化“双带头人”头雁效应的发挥,不断提升教师党支部的组织功能、业务功能,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促进民办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这对于其他高校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4.
“头雁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直接决定基层党组织工作成效,甚至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理质量。文章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基层党支部建设为例,从两个层面来进行实践经验提炼总结:云计算专业教工党支部“双带头人”青年教师和学生“样板党支部”中“铁锤班”深度共融的示范做法。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以培养“德技双修”的新时代职业人才为目标,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的“双主体”育人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路径,两者之间协同联动、同向同行。高职院校应把“双主体”育人与课程思政紧密融合,从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学管理机制、构建多维教学场景、打造协同育人数字化平台以及突出教学评价体系课程思政元素等方面入手,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进而培养出“德技双修”的新时代人才。  相似文献   

6.
在“大思政课”视域下,加强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要着力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政素养和能力,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切实加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互助协作。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必然趋势,"课程思政"的提出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境,因此要充分挖掘各学科和课程的育人资源,不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切实解决"教书"和"育人"两张皮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思政与各学科的深度融合,学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要,“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开辟了新的路径。本研究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出发,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和总结了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方法与内容。研究认为:高职院校在实施体育课程思政时应更加凸显职业素养;更加强调自我认知价值观念的塑造;更加重视抗压能力和意志力的培养。应充分利用、系统整合学校的体育思政资源,构建以课程教学为“主渠道”,校园活动、课余竞训、体育文化、体质测试为补充的“五位一体”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大学终是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标。人才的培养,不能把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主要内容。在教学改革中,知识、技能、教法是重要的,但育人应该是更重要的。本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尝试将思政教育从校、系、专业、课程四个层面综合考虑,系统设计思政元素,形成育人合力,抓住教师这个关键因素,力求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突出,专业课“课程思政”特质明显,需要从课程观、思政观、方法论领悟课程思政的内涵;从“高素质”“德技双修”“工匠精神”对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进行再认识;以学校实施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开展高职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再设计。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的教育模式自实施以来,无论是实践探索,还是理论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目前,行业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大多是宏观理论研究,缺少基于具体课程的实践探索。鉴于此,文章具体探讨了导游英语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导游英语课程思政的落实涉及到五个环节的任务,具体包括发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明确教学要求、细化教学设计、倡导教学生成、创新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党支部是高校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和有力抓手。构建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十大育人”体系,每一个子体系都有其鲜明的育人作用,充分挖掘与联动十个子体系的育人要素和实践途径,促进研究生党支部工作填补育人主体的“空位”、补充育人时间的“空档”、清除育人空间的“死角”,助推高校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三全育人”格局的建构,增强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产教融合环境下,为实现对学生知识技能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高职院校需要贯彻课程思政理念,实现全学科共同育人:首先要把握好教师核心,抓好试点建设并重视专业课和思政课教师间的交流协作;其次要把握在专业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的适时和适度原则;最后提出要突出价值引领特色、培养工匠精神特色和发挥好企业文化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4.
“教育心理学”的课程目标与思政的最终目的“立德树人”形成高度统一,根据心理学课程的自身特点以及教育未来发展趋势,从课程思政视角探索对“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不仅有助于提高实际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能够在“大思政”格局下为心理学课程实现课程优化提供有效路径。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教育心理学”课程需要创新出一条既符合思政要求且能促进课程本身与学生共同实现更好发展的教学路径。在“三全育人”要求、协同效应理论和全人教育思想的指引下,“教育心理学”基于已有的现实教学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思政,专业核心课程融入课程思政至关重要。“导游词创作与讲解”课程是高职旅游类专业核心课程,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导游词创作与讲解”专业课程教学,是落实教育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要求。文章探索了“导游词创作与讲解”课程思政“四融四有”教学模式,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四个角度探讨课程思政如何融入课程,并从资源、渠道、方法、名师四个方面探索如何保障课程思政的开展,以期为高职旅游类相关专业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冶金工程专业清洁生产课程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注重将生产实际与科研成果植入课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评价上,注重过程考核评价。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全面推进立德树人和加强人才培育能力的重要举措,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工程经济学”作为工科专业主修的核心课程,是工程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其课程本身蕴含大量思政资源,在大思政背景下深入挖掘思政要素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是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要求。以“工程经济学”为例,在阐述其课程研究动态基础上,对近年来课程思政的教改研究进行梳理,提炼出有关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要点,分析思政要素融入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以此来探讨本科专业实施系统性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部下发各类文件中强调将思政元素融入高校课堂,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迎来了新的高潮。文章以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建筑学院“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为例,研究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应用。基于OBE理念,以学生培养目标、企业需求为导向,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教授中,重新对教学进行设计。研究中分别采用常规教学和课堂思政教学,对两个平行班级进行授课,并在比对两个班的期初、期末问卷调查及摸底考试结果后,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发现课程思政班级的政治素养、专业技能水平普遍高于常规班级的政治素养、专业技能水平。该研究以期为高职院校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是一门涉及中国经济改革和企业改革的核心基础课程,在介绍外部治理环境和内部治理结构变迁的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实现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该课程的价值和受众感知度。探究在新财经教育改革背景下,基于新财经的时代特点和发展要求,以“公司治理”课程为研究对象,提出新的财经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以期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热情,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也在向着立德树人的方向发展,大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育人方面具有相同的育人理念,都是为了实现在教育教学中落实思政育人,因此在大学教育中二者的协同育人成为了立德树人的主要教育模式。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意义以及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进而具体探究了大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