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伟大建党精神深刻揭示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创造辉煌史诗的精神密码,其已深深融进了共产党人的血脉和基因,构建起了支撑共产党永续发展的精神内核。作为党的精神谱系之源,将其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是践行思想政治育人的新举措,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通过丰富教学方式,增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教学的实效;强化价值引导,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进入课堂;完善教学架构,均衡理论与实践教育比例等路径,保证伟大建党精神的有效融入,进而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2.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之举,是启发大学生形成正确党史观的现实需要,是助推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的必然要求。以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机理贯穿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内涵结构切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时代价值指导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并通过提升教学话语、丰富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纳入教学评价等路径,保证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相似文献   

3.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中孕育成熟的精神品质,是引领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苦创业、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思政课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主渠道,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可以鲜活教学内容,教育引领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功立业。高职院校应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以此提升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4.
伟大建党精神填补了中国共产党精神历史建构上缺失创建史这一空白,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精神链条的起点。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能从强化精神、思想及文化教育的角度,完善当前思政课教学体系。针对当前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不足,高校应通过加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研究、深化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认同、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思政课的党史学习教育等策略,实现高校铸魂育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5.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是高职院校最为宝贵的育人资源,将伟大建党精神与高职院校思政课充分融合,对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发报国之志、锤炼意志品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教学中应注重加强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通过深化理论阐释、延伸教学内容,创新方法手段、多渠道开展教学,挖掘红色资源、拓展实践教学等形式,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作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7.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会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百年党史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厚滋养,要深入推进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促使大学生成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将探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一条主线、两个方面、三个课堂、四个整合和五个落脚点。  相似文献   

8.
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够充实教学内容、提升育人效果、完善教学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当前,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重视程度、融入深度、融入效果、方式方法、人力物力财力保障等相关方面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基于此,尝试从职能保障、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学生参与四个维度初步探索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施路径与问题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百年艰苦磨难中孕育而生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源,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与价值,对培育时代新人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有利于坚定青年理想信念、强化青年责任担当、激励青年奋斗意志和培育青年政治品格。高校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理论课堂”“实践课堂”“隐性课堂”“网络课堂”,不断传承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目前,高校思政课在学科建设、实践教学改革、数字化水平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协同育人等方面面临困境。高校应提升思政课的学理高度,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数字技术应用,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构建协同育人新机制,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切实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1.
地域文化是各地独特人文精神和历史智慧的结晶,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汲取其中所蕴藉的价值内涵,有助于优化思政课的话语表达,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针对当前地域文化资源开发面狭窄、内涵挖掘不深及融合形式单一等突出问题,要从制度设计的顶层出发,找准契合点,在整理力度、内涵提炼、教学手段和师资队伍上持续发力,强化地域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配置,提升协同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党史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应积极挖掘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精神品质的内容,要体现党史教育自身的育人要求;应坚持理论与价值教育相结合原则,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原则,宏观和微观叙事相协调原则。高校应通过强化理论教育,讲好党史故事;拓宽教育载体,用好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创新教学方式等手段强化思政课堂以史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伟大建党精神有着深远的意蕴与内涵,是国家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个体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伟大建党精神摆在了重要位置,得到了高度重视。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内容,还扩展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宣传渠道。文章分析了伟大建党精神与思政教育的内在关联,并从彰显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创新性应用教学方法、优化思政教育环境、提供相应的组织保障四个渠道分析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魂,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的题中之义,是赓续红色血脉的基本遵循,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现实诉求。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但是融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为更好地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引导作用,要创新教学方法,用混合式课堂教学推进伟大建党精神传播;重构教学环境,打造三空间融通的伟大建党精神教学情境;拓宽教学场域,借助红色资源促进伟大建党精神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所蕴含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至今仍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面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中国特色,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中华文化的根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结合起来,对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完善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党的历史见证了我党和人民群众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既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容,也创新了思政教育的方法。随着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党史教育也增添了新的内涵,在积极与高校思政教学相结合这一环节中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因此,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教学融合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独立学院思政课青年教师存在进修机会少、队伍缺乏稳定性等问题。青年教师应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重视科研,提升专业发展能力。学院应完善思政课青年教师培养机制,改进思政教师人事制度,构建教师评估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发展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