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建设入手,针对当前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通过专业社会需求调查与分析报告,根据岗位需求设置了培养目标,然后阐述了计算机应用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设计思路,结合课证融合课程体系的一系列实施建议,论述了构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证融合教学体系的具体方法与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基于“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开展课证融通教育教学改革,能够满足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学实践以及校企合作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做好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1+X”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总体设计,推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体系以及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证书评价标准的融合,从校企合作、技能认证方向、教学过程、课程考核机制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实践,进而实现云计算技能人才的高质量、精准化培养。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高职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2019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职业教育的方向是为国家培养技术人才,满足国家对于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我国成为制造强国提供人才保障,服务社会。文章从"1+X证书"制度角度入手,分析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岗课证对接"人才培养改革的路径,这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职"1+X"证书制度是我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针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模式,通过对高职"1+X"证书制度的基本内涵、功能、主要特征进行概述,全面剖析"1+X"证书制度的特点。文章从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人才需求三个层面分析其优越性,提出建立健全高职"1+X"证书制度的对策:建立合理的"1+X"证书制度、完善职业技能证书体系、创新职业教育内容、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为高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推行"1+X"证书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1+X”证书制度的实施与推进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课程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文章总结了“1+X”证书与该专业人才培养融通的现状,选取“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作为与“X证书”进行融合和创新运用的研究实施对象,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选定关键教学切入点、设计“课证融通”教学模式三个层面入手,在教学准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三个步骤上设计,构建“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造价咨询、建筑行业的发展,工程造价专业在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背景下,以满足建设工程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为目标。文章针对我国当前工程造价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构建“岗证赛课”四位一体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并对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为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该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BIM”课程新型活页式教材编写为例,通过“双元”合作,结合BIM应用中级证书的考证要求,提炼建筑设计、施工、维护管理企业典型岗位工作技能要求,研究将“1+X”证书制度融入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建设过程,实现教材全面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职业资格证书要求、行业标准要求密切融合,设计出一套可以推广和借鉴的基于“1+X”课证融通模式下的新型活页式教材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8.
实施"1+X"证书制度是高职会计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加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在第二批"1+X"证书试点工作中,全国范围内实行"智能财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工作,需要按照新的标准对高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改革和推进。本文从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高职会计课程改革、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双元"育人等方面,对高职会计教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1+X证书制度是国家实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在给职业院校教师带来红利的同时也要求青年教师具备更加综合的能力。1+X证书制度的出现必然会影响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分析高职青年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困境,提出证书制度下青年教师需要抓住的机遇,其目的是为了提高青年教师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其在职业院校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1+X”证书制度的推行对于加快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职业教育终身化意义深远。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并不在“1+X”证书制度运行的试点之中,为了加快推进酒店管理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高职院校应结合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1+X”证书制度为基础,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条件四个方面出发,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稳步推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持续优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1+X”证书制度的推行,对于高职院校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了显著作用,“课证融合”是“1+X”证书制度的重要推手。“Web应用软件测试职业技能等级”认证逐渐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在“软件测试技术”课程中融合“Web应用软件测试技能(中级)标准”,使课程标准符合职业标准,并围绕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等进行改革,使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可顺利通过Web应用软件测试技能(中级)考试,通过课证融合提升教学绩效。  相似文献   

12.
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首批试点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之一,对土建类高职院校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BIM技术国内发展现状及传统BIM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讨在“1+X”证书制度下,以岗位职业活动为载体,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社会培养复合型BIM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3.
"双证制度"是沟通职业教育制度与劳动就业制度的重要纽带,高职院校推行"课证融合"是实施"双证制度"的关键。而"课证融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集"教、学、做"于一体,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这种模式在我院"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这门课程中实施,经过一年半的实践,其课程开发设计取得了经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了让学生能熟练地运用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毕业后更快地适应电子商务相关工作岗位,必须对电子商务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建立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课岗证赛考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文章论述了建立课岗证赛考融合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和内涵,提出了具体实施路径,对相关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相似文献   

15.
岗位是“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实践的逻辑起点,岗位能力培育是主线。“岗课赛证”融通综合育人的课程目标需要明确立德树人的政治站位,课程体系定位以课程的实用性、技能的应用型为原则,课程体系结构设计应呈现工作进程系统化、理实一体化、开放性、动态性等特征,课程体系内容的选择由课程目标决定,具体各级指标要体现与“标准”对接,同时要体现数字技术赋能“岗课赛证”融通的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6.
界面设计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中的热门课程,对高职设计专业课程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界面设计成为信息技术发展新兴行业和时代产物后,在“1+X”证书制度实施下,对于相关设计行业人员的需求量巨大,全国各地高职院校每年培育出大量技术型人才,为能够精准推送至界面设计相关岗位,促进设计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完善高职界面设计课程教学则显得尤为重要。“1+X”证书背景下高职界面设计课程教学应朝向明确教学目标、科学化课程设计,制定合理性界面设计教学方案,完善界面设计教学体系,强化校企合作,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契合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双证融通"教学模式,其模式建构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重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拓宽"双证融通"渠道;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随着“1+X”证书制度的实行,各大职业院校开展结合技能等级证书考核,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新设置课程与教程,在学生中掀起了一股勤学苦练考证科目的风潮。面对如此多的技能等级证书该何去何从,文章以财经商贸类专业为例,阐述了一名中等职业教师在“1+X”证书制度推进过程中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1+X”证书制度下开展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的重要目标任务。针对当前“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存在建设资格标准体系有待明确、政校企“三元”合作培养有待强化、动力保障机制有待完善三大困境,提出了三大具体路径和具体建议对策。一是围绕“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两个角度,明确基于“1+X”证书制度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标准体系;二是建立合作企业的遴选标准、优化校企双方的培养模式、丰富校企“1+X”证书制度合作交流形式,构建校企双元培养模式;三是坚持开放式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理念、构建“1+X”证书制度师资团队建设等级评价指标、提升各类各级“1+X”职业等级证书的市场含金量,创新“1+X”证书制度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动力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的教育教学理念发展也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与传统高职院校的教学思路和教育理念相比,现代高职院校教育改革要求充分融入“大思政课”的教育思想,从思想层面、心理层面、道德价值观层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综合素养和个人思想意志。将“大思政课”深刻的教育内涵应用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理念当中,提升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自我价值、家国情况的思想格局。阐述了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教育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大思政课”的重要性树立正确认知、对“大思政课”的教学融合进行创新等教育改革融合路径的有效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