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需要培养一批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需要一支数量庞大且源源不断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支持。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无缝对接农业、直接面向农村、零距离服务农民的天然优势,是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最重要途径,是培养乡村振兴队伍的主阵地。本文以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分析农业高职院校在“讲好大国农事”“组建涉农专业(群)”“培养农业技能”“产教融合育人”“打造双师团队”“基层科技服务”“搭建培训体系”等层面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以期为高等职业教育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高校大学生作为掌握科学知识、扛责任担使命的高素质人才,是乡村实现振兴的重要力量。鼓励、引导其积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要之举。基于此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和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背景入手,发现高校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存在供需不均、教育脱节以及引导滞后的困境,需要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提出纾困路径,从而帮助高校大学生更好地融入国家战略、帮助乡村实现人才的引留,让高校大学生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进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是党的重要决策部署和重大的国家战略。在新的发展阶段下,探索影视文旅产业如何助推乡村振兴具有现实意义。影视文旅产业在改变乡村产业结构、开发乡村文化价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影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文娱活动和精神体验、增强乡村文化体验,对标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通过影视产业带动乡村经济及文旅事业发展,促进影视文旅全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为乡村振兴赋能。  相似文献   

4.
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制,有助于缓解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和金融服务体系薄弱与日益增长的乡村产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现有文献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经济现代化做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是鲜有将其与乡村产业振兴联系起来进行理论与实证的研究。本文从乡村产业生产、乡村产业延伸、乡村产业功能和乡村产业支撑四个维度构建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多维度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主要有三点发现:一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和乡村产业振兴速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二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边际效应呈现明显差异;三是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可以直接缓解经营主体约束和激活市场活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还可以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乡村产业融合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接影响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5.
盛大福 《大众商务》2022,(4):121-123
乡村振兴背景下,抖音直播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平台得到飞快发展。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同时,抖音直播也出现了良莠不齐、同质化的发展困境。文章从直播本身和情感传播的角度出发,对抖音平台助力乡村产业的相关直播内容进行深度分析,提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通过自身建构和主流响应来优化直播形式和内容的传播策略,从而更好助力乡...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要求,而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乡村产业振兴要“三位一体”构建乡村产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通过多元化、特色化、绿色化、共享化、数字化和优质化推进乡村产业自身现代化;以要素配置市场化促进一二三产业和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尤其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体系。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以共享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目前,在一些地区的乡村产业振兴实践中存在目标认识单一、目标设置短视、项目选择低质化和同质化等问题,产业振兴的软硬环境也有待完善。应正确把握乡村产业振兴的战略取向,目标设置要多元化并兼顾长短期,项目选择要因地制宜并坚持生态优先和利农惠农优先,通过基础设施提质、创业支持、服务优化等积极营造良好的乡村产业振兴环境。  相似文献   

7.
国内大循环是我国应对新发展环境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发展关乎国内大循环发展格局的构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举措之一。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的助人学科,可以依托自身的专业方法、服务理念和价值伦理有效地介入到乡村振兴中,从而促进国内大循环体系的构建。文章在阐明国内大循环、乡村振兴和社会工作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分析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是时代的使命,乡村振兴的基础是经济的振兴,关键是新时代理念下的集体经济发展。只有集体经济发展了,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制度的优越性,适应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为乡村基层组织提高引领力、组织力和战斗力奠定基础;为乡村经济、政治、文化与环境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支撑,为乡村居民实现美好生活建立基本保障。而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于始终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晋江经验";在于坚持因地制宜地选择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在城乡统筹中走抱团发展之路;在于坚持辩证统一观念下的"口袋"与"脑袋"、经济与社会、内涵发展与外在协作的协调与推动。  相似文献   

9.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产业扶贫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要点。文章认为,乡村产业振兴蕴含着产业融合、提质增效、品牌创新的发展理念,并以生产要素集聚、共生为本质要求。从乡村产业振兴本质要求来看,产业扶贫面临着生产要素集聚、共生困境,据此提出加强要素供给和制度供给的政策建议。同时,立足乡村产业振兴的科学内涵,进一步指出产业扶贫的转型方向。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扶贫惠农是高校响应国家高校红色教育的政策实践重点,2020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参与河南兰考胡寨村帮扶景观设计竞赛,以此为契机与地方达成长期帮扶的实践基地合作,通过带队深入河南兰考老区对其乡村振兴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较为深入的考察研究,指导学生运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段与前沿设计方法进行胡寨村等乡村景观设计改造并通过走访比较提出研究区不同乡村的多种评价指标。文章着力于探讨高校参与乡村振兴及美丽乡村建设的可能性及可实施性,为我国乡村繁荣发展提供校村联动的新思路,借此鼓励高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努力促成服务大政方针政策的落实。深入佐证在实际惠农项目中应用型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学以致用,抓住机遇帮助青年学生认可工匠精神、实现自我价值,真正体现惠农助农为应用型大学风景园林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韩、日两国都十分重视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通过正规和非正规两种教育形式提高乡民素质、改变乡民观念并增强其伦理道德水平和国民凝聚力、建设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可借鉴韩日做法:以政府为主导实行财政、立法双轮驱动,切实加强乡村振兴"硬建设",改善乡村基础设施面貌,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农产业,提高乡民物质生产水平;以教育为主导实行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双轮驱动,切实加强乡村振兴"软建设",强化乡民伦理道德教育,培养新型乡民,提升乡民精神生活境界。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乡村中小学美育发展需要探索新的融合路径。乡村中小学处于教育的欠发达地区,囿于现实各种资源要素的限制,在美育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寻求外部支持和内部整合。外部资源更主要的依托高校,内部整合依靠当地教研机构和文化单位。在整合这些资源的前提下,实现校地、学科课程、学科师资的路径融合,才能有效构建起乡村中小学美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实施乡村振兴,是推进广东农垦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治理全方位发展的重要举措。高校图书馆既有服务教学、科研、文化传承等基本功能,也有服务政府、企业和社会等延伸功能。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服务广东农垦乡村振兴,既是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图书馆提高服务能力、发展壮大自己的重要机遇,更是学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分内之责。学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为广东垦区培养更多信息人才和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推进农垦人才振兴;通过建立校-馆-企联动机制,图书馆为纽带向农垦企业提供文献检索、文献查询、文献传递、专题情报、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推进农垦产业振兴;通过参与农垦文化研究和传承、为农垦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指导,推进农垦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推进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然而,受主体意识、物质基础、国家政策、体制机制等因素影响,目前农村复合型人才短缺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严重制约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进程。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以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优化乡村环境,打造宜居生活,大力发展教育,激活内生动力为重要举措,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充分表明国家对促进农村、农业发展的巨大决心。四川农业素有精耕细作之美誉,乡村振兴背景下对四川特色农产品品牌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四川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要求,通过特色农产品品牌确立、品牌塑造、品牌拓展与延伸等一些列管理手段,进而达成"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财经素养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带动群众致富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乡村产业振兴人才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财经素养水平,将自身的财经福祉融入到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通过分析乡村产业振兴人才财经素养结构,探讨了共同奋斗目标对乡村产业振兴人才财经素养的要求,并提出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产业振兴人才财经素养培养路径,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增加群众收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共享经济打破地域限制,将农村的闲置资源和优质资源推向城市并实现与城市的共享,有助于促进城乡资本流动和优化资产配置,对促进我国乡村产业振兴、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内外乡村共享经济实践中可以看出,共享经济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借鉴国内外乡村共享经济发展模式,吉林省可以从农业、农村电子商务、乡村养老、乡村文化旅游和乡村冰雪产业入手,探索共享经济发展路径,推进吉林省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大学生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乡村基础设施落后、特色资源匮乏、政策支持与基层服务落实不到位、家庭和亲友不支持、大学生个性特质和职业倾向性等构成大学生返乡创业主要制约因素。应对这些制约因素,需要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优化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聚力社会支持系统、整合乡村创业资源、构建多维动力体系,通过多措并举形成合力,以期推动大学生返乡创业,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必须立足于本地经济,为地方产业振兴和经济发展服务。本文对高职教育如何服务区域产业和经济提出了几点建议,并且以湖州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学校为湖州市产业振兴规划服务的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20.
国家能力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支撑力量,乡村教育现代化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和教育现代化的基石,与国家能力存在耦合关系。一方面,乡村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对国家能力具有现实诉求;另一方面,乡村教育现代化是国家能力的价值彰显。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能力经历了正式介入、系统介入和深度介入三个阶段,介入的层次及质量逐渐提升,乡村教育现代化对国家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深入推进需要国家坚持价值引领,明确乡村教育现代化的精神导向;落实制度建设,完善乡村教育现代化的政策保障;加强利益调和,构建乡村教育现代化的稳定机制;强化专业服务,夯实乡村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