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扁舟航海兮,观光之美,";"留传万古兮,灯灯相续"(泰山普照寺《重开山记》(碑语)。泰山与隔海相望的箕子之国,自古在文化上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东岳苍茫云山间,也屡屡留下三韩士人的遗踪芳躅。这些名山轶事,堪称是中韩友谊的历史佳话。公元前后,朝鲜半岛上新罗(韩国庆州)、百济(韩国扶余)、高句丽(北韩平壤)三国并起,同中国的交往也日趋增多。新罗慈悲王(458~478)时代,东里大儒百节先生尝以泰山隐士荣启期自况,而吟"死生有命"之辞(《三国史记》卷四十八),便是韩国历史上的有名故事。中国唐朝与海东三国关系尤为密  相似文献   

2.
高句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民族政权,山城与平原城相结合是高句丽政权重要的筑城形制,作为山城更多的承担着军事防卫责任。高句丽山城城墙上的石洞,是一种独特的设施,其他防御设施如马面和瓮城,一直修筑于后代,但是石洞却再无发现,即使是在同时代的新罗、百济遗址中也无类似于石洞遗迹的发现。现结合文献与考古资料,对山城城墙石洞进行初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侯震 《黑河学刊》2010,(11):70-71
中国与朝鲜半岛交往源远流长,双方的交往不仅局限在朝鲜半岛政权与中原王朝的交往,而且双方的交往还存在于朝鲜半岛上的政权与中国地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交往。作为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政权新罗,与中国唐朝时期的东北地方少数民族政权渤海之间的交往,是中国与朝鲜半岛交往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古代日本通过向中原王朝进行朝贡,纳入到了中原王朝的册封体制之内。隋朝时期,古代日本的朝贡目的发生了重要变化,由以前的寻求中原王朝的庇护变为从中国移植先进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项文物制度,朝贡的动机从政治角度转到了文化层面,从而使得两国的关系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也为以后两国的交往打下了一个基调,为唐朝时期两国的交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杨军 《东北之窗》2010,(13):62-63
爆发于公元184年的黄巾大起义对东汉王朝造成沉重打击,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地方势力膨胀,形成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各割据势力相互并吞的结果是,在汉王朝的废墟上,出现了魏、蜀、吴三个政权,中国历史进入了三国时代。但我们常常忽略的是,在东北地区还存在一个建立于从前汉王朝疆域内的割据政权:高句丽。  相似文献   

6.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西部商贸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其中虽有西晋的短暂统一,但总的来说是处于中原混战、南北分裂割据的状态下。尽管如此,中原王朝和割据西北的各个民族政权,并没有放弃对西域的管辖治理。在各政权的努力下,丝绸之路处于时断时通的状态。西北地区各族人民与中原民  相似文献   

7.
高句丽与夫余同为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它们在我国东北古代历史的发展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对于二者的研究早已备受学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罗明明  小卷 《中国西部》2011,(17):31-35
古蜀文明,是指从远古时期到春秋时期早期,产生于我国四川地区(包括今四川省和重庆市等地)不同于中原文明却又与中原文明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古文明。这些文明又分成了几个部分,它们分别是:以青铜文化为代表的三星堆文明;都江堰的水文化;南充的三国文化和丝绸文化;以及乐山的佛教文化和自贡  相似文献   

9.
张玉祥 《黑河学刊》2014,(6):54-55,134
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短暂的统一王朝,它在新疆的统治政策对后代的影响颇大。故现据《隋书》、《北史》、《册府元龟》、《唐代墓志汇编》和《敦煌石室地志残卷释》指出隋朝在新疆的管理方式主要有互遣使者、通商、建立郡县镇戍制度、设立西域校尉和安西都护、册封、和亲政策和实行屯田等,这些措施不但极大的促进新疆和内地的联系,而且表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张暮辉 《中国报道》2013,(3):110-110
2012年中日韩三边关系两大标志性事件——领土争端和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区(FTA)谈判启动,这某种程度上也代表了东北哑局势的未来走势——“经济优先、政治滞后”的双边及多边关系发展模式仍将持续。  相似文献   

11.
阿拉伯文献表明,约公元9世纪末大食商旅或已进入朝鲜半岛进行贸易活动。从《苏莱曼游记》、伊本·胡尔达兹比赫《道里邦国志》,到马苏第《黄金草原》和扎卡里雅·卡兹维尼《世界奇异物与珍品志》等阿拉伯文献,均有关于新罗及朝鲜半岛的记载。而高丽文献在11世纪亦有大食赴朝鲜半岛进献方物的载录,加之相关中国文献的类推与出土实物的互证,或可为学界就9—13世纪大食商旅于东亚海域的贸易活动提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金熙宗完颜亶统治时期,女真族内部各宗室贵族集团间的矛盾斗争是异常复杂和剧烈的。这种矛盾斗争和女真族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是分不开的,也是金熙宗改革激化的产物。它是金代社会生产方式变化、发展的结果,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是宗室贵族内部的利益斗争,更是女真社会汉化过程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3.
德祥 《东北之窗》2011,(18):68-69
金州城东高峻突兀的大黑山上,高句丽人修筑的军事要塞"卑沙城"至今犹存。1963年,它被辽宁省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卑沙城"是高句丽抵御大海南面中原政权的第一道军事防线,隋炀帝、唐太宗"亲征"高句丽时,卑沙城都有过激战——  相似文献   

14.
隋王朝建立初期,便北破突厥,南灭南陈,从而结束了中原长达数百年的分裂与战乱,步入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巅峰期。而与此同时,高句丽开始跃出谷底,步入最后一次复兴。高句丽要扩张境土,隋王朝要统一天下,恢复故疆,故隋初隋与丽(高句丽的简称)两国虽未开战,亦是摩擦不断,两国之间的矛盾有不断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两汉——隋唐在这个时期内,东北地区的乃史舞台上曾先后崛起三大势力,即夫余、高句丽和鲜卑,他们分别建立过国家。下面分别介绍一下有关他们的考古发掘及其文化遗存.夫余夫余主要活动于东北中部地区的松娕平原。如何确认它的考古遗存,在学术界意见尚有分歧。有关它的考古资料,现有的不多。据说,有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与中国、韩国没有自由贸易协定,但是三国之间的贸易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对于三个国家的贸易环境维护像是通过很长很暗的隧道那样一种状态,解决这个问题具有战略意义,但必须采取必要的手段来维护三国间的互惠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论唐代广州的海外交易、市舶制度与财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往有不少论著把唐朝以广州为中心的海外交易视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种论断值得重新考虑。本文区分帝室财政、国家财政、地方财政三个层面,结合其它财政制度,从海外进口商品构成、“收市”的财政意义、“进奉”的不同财政内涵、商税制度等方面,详加探讨,认为广州海外交易、市舶制度与唐朝财政的关系,最基本或最主要的关系是为帝室财政采购进口珍异,这对于国家财政是一笔不菲的财政支出;无论是国家财政收入或是地方财政收入,从广州海外贸易的受益均微乎其微。广州海外贸易、市舶制度在唐朝财政中的这种地位,除了受当时进口商品构成及帝室奢侈性消费需求的制约,还与在商品经济有待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之下,唐朝君臣利用商品交换手段理财的自觉性不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东北亚博览会的顺利结束,该地区的经济一体化问题受到更多关注,我国东北地区也积极的参与到东北亚地区的经贸合作,东北亚地区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该区域的发展受到政治、军事、文化、领土争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近年来也积极地推动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发展,对我国来说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对朝鲜半岛局势也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受一些突发事件、如朝鲜核试验、天安号事件、韩国部署萨德等,都影响着该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针对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困境,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有助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区域稳定。  相似文献   

19.
张艳萍 《魅力中国》2010,(6):242-242,217
西方翻译理论有同化和归化翻译策略,通过对近现代历史背景的分析,根据翻译策略选择的不同,把中国近代翻译史分为三个时期。通过特定时期其主要翻译代表人物翻译方法和观点的分析,说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社会文化和意识意识形态的不同,译者选择归化或异化翻译策略有所侧重,并趋向融合。  相似文献   

20.
一、20世纪初期中日美三角关系的形成判断中日美三国之间是否构成三角关系,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三国是否构成亚太地区的三极,并形成双边关系;二是三国双边关系之间是否存在互动关系;三是三国关系在亚太地区是否具有重要影响,且影响到三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据此标准可以认定:在20世纪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二十余年间。中日美三角关系。既具备了形成的主客观因素,也进行了一些初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