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萍 《中华商标》2022,(7):25-27
<正>本案聚焦主题:在适用《商标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时,恶意可以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缺乏恶意因素不妨碍对“欺骗性”和“误认”的认定,但如果存在恶意则可以佐证“欺骗性”和“误认”的存在。一、基本案情异议人: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徐磊 《中华商标》2010,(11):44-45
商标侵权案件中的"主观因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对侵权人(通常为商品的制造商、销售商,服务的提供商)主观恶意的判断以及在判断商标是否构成侵权时所考量的消费者主观上的“误认”、“混淆”与否。商标侵权中的主观因素是侵权认定中的难点,  相似文献   

3.
徐磊 《中华商标》2010,(9):63-64
商标侵权案件中的“主观因素”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对侵权人(通常为商品的制造商、销售商,服务的提供商)主观恶意的判断以及在判断商标是否构成侵权时所考量的消费者主观上的“误认”、“混淆”与否。商标侵权中的主观因素是侵权认定中的难点,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律师,以下,我将就“主观因素”所涉及的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孙骁勇 《中华商标》2011,(10):71-72
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在现行《商标法》中定性为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主要基于"无过错责任"的认定,即商标侵权人无论是主观故意或者过失,只要侵害行为发生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取消了"主观过错"的认定要件。但在刑责追究中,侵权当事人主观过错,  相似文献   

5.
<正>一、假冒注册商标罪中“同一种商品”的界定根据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的《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2011年《意见》)第5条的规定,“同一种商品”是指“名称相同”的商品和“名称不同,但指同一事物”的商品。其中对于“名称相同”商品的认定应当以我国颁布的《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表》(简称《分类表》)作为标准。此种判定方法较为简单,只要在分类表中处于同一种目,就可以直接认定。但是,也存在名称仅有细微差别,却实质相同的商品。实践中也常见一些犯罪分子故意曲解定义钻法律空子来实施假冒注册商标犯罪的案例,  相似文献   

6.
<正>根据案件处理的需要认定驰名商标,不满足驰名商标保护条件或普通商标足以保护的,就没有对商标是否驰名的事实进行法律确认的必要。已注册商标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的保护,一般无需认定商标是否驰名,除非针对恶意注册超过5年的在后商标。“按需认定”原则旨在服务驰名商标保护,防止驰名商标认定“异化”,增强驰名商标认定的正当性和公信力。但是,将驰名事实单纯作为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行为构成要件,“按需认定”限缩成侵权行为成立判定之“需”,容易不合理地减损已注册驰名商标保护法律效果,违背驰名商标保护意旨。  相似文献   

7.
杭州奥普电器有限公司拥有的“奥普”商标,不久前在一起商标侵权诉讼中,被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为驰名商标。企业的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不仅说明该商标具有一般商标所无法比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还能获得法律对该商标的特殊保护。包括可以对抗恶意抢注:对抗不同商品的相同(似)商标影响:对于近似商标的认定更容易;防止其他公司以驰名商标为公司名称注册;在电子商务中避免域名注册问题等。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说文解字》,人有过曰恶[1]。作为形声字,恶的形旁从心,恶的声旁为亚声,指示恶字含义在心理领域。意,则是察言而知意也[2]。意为会意字,从心从音,本意是口中之音为心声。恶意为支配式词语[3],恶为词语中心,恶在心中并表之于外。所谓“有过”,并不是单纯的行为上有错,既然恶、意二字都从心,则此“有过”一定反映在心理状态上。因此,恶意事关人的内心领域,外界只能经由恶意表露于外的途径知晓恶意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正>4月21日,一份来自印度尼西亚最高法院的终审裁定书被送达玉立集团总部,一场长达四年多的跨国知识产权保护战终于取得了彻底胜利,知名国内四十载的玉立集团“犀利”商标海外维权成功。箭在弦上:驰名商标恶意遭抢注2011年5月,玉立集团“犀利”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正式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此后,  相似文献   

10.
汪正 《中华商标》2008,(1):69-71
根据知名程度的不同,商标可分为普通商标、尚未驰名的著名商标(此处指一般意义上的较知名的商标,非指各省认定的著名商标)以及驰名商标。商标的知名度不同,受法律保护的程度也不同。相对于普通商标而言,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享受某种程度的特别保护,用以保护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承载的巨大商誉,打击故意或恶意搭乘便车的不诚信行为。  相似文献   

11.
李钊 《中华商标》2010,(11):14-17
对于申请注册商标时存在主观恶意的情况,各国无疑均持否定态度,坚决予以打击。但到底什么是恶意抢注、恶意有哪些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在房地产界有这么一句话: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可见地段在专业人士眼中的份量。翻开铺天盖地的房地产广告,不难发现类似这样的美丽词汇:“距市中心XX分钟车程”、“离商业旺地XX米”、“毗邻XX公园”等等。一些开发商往往会设置房屋位置的陷阱。  相似文献   

13.
柴玲 《中华商标》2023,(9):21-22
<正>一、基本案情申请人:贝蒂巴特被申请人:上海欧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争议商标:PETIT BATEAU(一)申请人理由争议商标与申请人在先申请注册的第15502805号“PETIT BATEAU”商标、第1281084号“PETIT BATEAU”商标、第G877079号“PETITBATEAU及图”商标(下称引证商标一、二、三)构成使用在类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标。申请人的引证商标经过长期使用和宣传,已为相关公众所熟知,争议商标系对申请人商标的恶意复制、摹仿。被申请人申请注册争议商标具有明显的主观恶意。综上,请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以下称商标局)依据《商标法》第七条、第十条第一款第(七)项、第十三条第三款、第三十条、第四十五条第一款等相关规定,对争议商标予以无效宣告。  相似文献   

14.
《中华商标》2010,(5):8-10
一、加工销售假冒“邦迪”注册商标商品案 2009年1月19日,浙江省青田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举报,对当事人何XX、朱XX、陈XX所在的青田县祯埠乡XX村进行检查,查获了大量“邦迪”注册商标的创可贴。经鉴定,上述物品均为假冒“邦迪”注册商标商品。经查明,当事人未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领取营业执照,  相似文献   

15.
洪嘉君 《中华商标》2023,(12):33-36
认定商标的注册是否构成《商标法》第三十二条所指“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之情形,应当同时考虑“已经使用”“有一定影响”及“不正当手段”三个要件。对“已经使用”的认定应综合考虑时间上的在先、持续的使用、不违背商标权人意志的使用三个要素。对于“有一定影响”的证明要求应当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在先使用商标已经有一定影响,而商标申请人明知或者应知该商标,可推定其构成“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但还需考虑是否存在“没有利用在先使用商标商誉的恶意”之例外情形。  相似文献   

16.
<正>中央建筑企业恶意无序竞争的形成原因,客观方面是“两对矛盾”:国内建筑市场“僧多粥少”;“地企博弈”先天地位悬殊。主观方面是“三点不足”:差异化专业化发展不足;转型升级动力不足;共赢意识弱,经营前端刚性合规不足。当前,伴随投资增速放缓、“三重压力”犹存、经济下行和土地财政弱化等因素,建筑业发展环境更趋复杂,竞争秩序和竞争条件均发生着深刻变化,建筑企业为谋生存、保增长、求发展,将更为常态化地展开跨领域跨赛道竞争,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势必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修改的《商标法》第六十八条第四款规定:“对恶意提起商标诉讼的,由人民法院依法给予处罚”。这是我国法律首次对商标恶意诉讼做出直接回应,充分彰显出立法机构规制商标恶意诉讼、维护商标法律秩序的决心。尽管如此,由于该规定过于抽象,恶意诉讼的构成要件、处罚范围均付阙如,对于商标恶意诉讼的民事责任承担亦缺乏规定。这就必然影响上述新规的司法适用,对恶意诉讼的治理效果十分有限。2023年初,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其中,第八十四条对“恶意诉讼反赔”作出规定:“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相似文献   

18.
<正>商标作为区分和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是企业信誉的重要体现,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我国的商标申请注册量已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截至2022年底,我国国内有效商标注册量高达4064.2万件[1]。这一方面体现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主体的品牌意识增强,但另一方面与之相伴而生的是“注而不用”“囤积商标”“恶意抢注”等商标恶意注册现象频发。商标恶意注册不仅严重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浪费商标资源和行政、司法资源,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和商标注册管理秩序,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更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背道而驰,一定程度上也损害了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19.
灵肉之役     
彭飞 《董事会》2013,(1):112-112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猜谜式地阐发隐藏于影片中每一处细节的微言大义,寻觅关于人的神性和兽性、理性与感性之关系、各类宗教及东西方文明的比较等人类终极命题的破解密码对应于“索隐派”;梳理影片中情节和隐喻的对应关系,考证两个故事的破绽之处并想当然地认定这些破绽是李安故意设置的,进而挖出所谓的第三个故事——少年派食母以求生对应于“考证派”。  相似文献   

20.
客户支付费用购买产品,是否满意取决于”客观受控”的产品本身和“主观受控’的产品提供过程。所谓“客观受控”是指在产品提供过程中不能变更的特性(与执行部门无关),“主观受控”则是在此过程中可以变更的特性(与执行部门有关)。因此,要从企业运作的各个层面努力达成“客户满意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