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受到冲击。文章在界定多元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理念,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体制,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载体的应对对策。  相似文献   

2.
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红色家书既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也是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精神富矿。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时代背景下,文章试图通过挖掘红色家书内含的价值意蕴,以红色家书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活"载体,探讨红色家书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实现路径,对助力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激发青年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积极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我国是世界上最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国家之一,但培育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必须对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方式和具体手段进行改革,适应当前的高等教育环境,为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是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到新时代内地藏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途径。但西方文化的涌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汉藏文化交流交融的不平衡不充分等因素的影响使内地藏族大学生对藏族民族文化缺乏正确认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缺乏深度认同、对西方文化缺乏批判性吸收。因此,培育新时代下内地藏族大学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需要增设课程教育,提高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利用活动教育,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发挥媒介平台,深化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汉藏结对帮扶,践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5.
文化认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和心理前提。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支生机勃勃的力量,青年的文化认同状况是进行和谐社会建设所必须考虑的因子。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审视当前青年在认同主导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所出现的不和谐音符,剖析其深刻诱因,进而探寻解决青年文化认同问题的路径,这将对青年树立理性文化认同的观念和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在追求文明、高尚和法制的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突出理性爱国。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客观、辩证地认识历史和现实,适应社会和国际的发展趋势,从国家民族的整体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对爱国有理性、全面的理解,梳理表达爱国热情时所采取的主要方式,做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爱国意识在新时期显得尤为重要。综观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其途径、内容、形式相对固化,较为单一。军休干部是国家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为祖国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新时期高校可充分利用军休干部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是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时代精神。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非常必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引导大学生知国、爱国、报国,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来就是推动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教育,使爱国主义成为大学生理想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牺牲的崇高品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抓好机遇,在高校进行深入持久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最显著的潮流是全球化.全球化对传统民族国家的国家观念、主权观念、安全观念、地域观念等产生了巨大冲击,使以民族国家意识、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意识以及民族精神文化意识为基础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从全球化本质、国家主权的让渡和维护、领土安全、非传统安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儿女的爱国奋斗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高职院校要深入挖掘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载体,全面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引导学生不仅在认识上深刻理解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更要以实际行动体现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的热爱。文章对爱国主义教育载体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结合职业教育的育人标准和高职院校实际,对高职院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载体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国家防疫大局,是防控疫情全国动员、全民参战的人民战争中高校战线的重要组成环节。基于应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经验方法,在社会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多点着力,围绕政治导向,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凸显制度体制优势,深化大学生政治认同;突出使命引领,培育大学生集体意识,明确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和责任义务;深化人文关怀,着眼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和生存关切,注重类别导向,关注特殊群体;强化文化育人,引领大学生感受文化传承,拓宽国际视野,在国际比较中坚定民族自信,增强抗疫信心。力求破解特殊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题。  相似文献   

13.
浅析多元文化冲突下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多元化对青年的价值观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大学生虽可从中吸取各国文化精华,发展自身个性,但与此同时,他们对社会主导价值不再认同,价值观选择变得迷茫。为了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高校价值观教育必须扩展教育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强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认同,提高文艺作品质量,发挥媒体的示范作用,才能使青年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后疫情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应从思想源泉、文化根基和实践基础等视角深化理论认知。同时,充分认识到后疫情时代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是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客观要求,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因此,后疫情时代培育具有爱国担当精神的时代新人应从爱国主义的认知教育、正面引导、内容供给和载体创新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高校大学生作为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能够有效促进新时代高校学生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而在如今信息化时代发展背景之下,网络已经覆盖了各个领域,其所形成的特色网络文化也对于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们的影响较深,包括高校学生们的思想以及价值观念等,这就给高校的爱国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巧妙地利用网络的大环境,开拓出高校学生社团爱国主义教育新路径,创新发展,成为高校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深入研究“中国梦”理论和充分调研学生现状,立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有研究成果,在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上,将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国家、民族、人民紧密联系起来,提升大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强化社会意识,升华爱国主义和民族大义教育手段,并通过筑梦路径研究帮助大学生科学筑梦、成功圆梦。  相似文献   

17.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对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稳定发展至关重要。通过调查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状况,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国家认同感,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国家认同在一定程度上仍面临着被弱化的挑战。为此,需通过历史教育进一步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维系国家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当今高校,90后的大学生们对共产党党史知识的学习和认知现状,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不容乐观。在当今文化认同危机和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情况下,对党的历史尤其是重大问题的了解和正确认知,不仅是大学生政治素养的体现,而且关系到大学生对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真正信仰问题,是关乎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的重大政治问题,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问题。本文针对杭州下沙诸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中国共产党党史认知问题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考察,希望对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党史教育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有效化解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的爱国意识与爱国情结造成的冲击,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从加强国情教育、加强历史教育入手,坚持与时俱进,激发大学生理性爱国主义情感,坚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将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身份认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伯端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10(1):121-124,137
文化认同问题是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态度与民族文化的未来息息相关。调查显示,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大学生正面临着种种的文化困惑和文化挑战,他们的国家民族文化身份、校园集体文化身份、性别文化身份等认同现状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将文化身份认同概念引入高等教育理念,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