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都将立德树人作为最终目标,当前医药院校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存在制度与保障机制不完善、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度低、课程思政教师认知不到位、课程思政教师育人能力不高等问题.本文从医药院校建立和完善协同育人制度与保障机制、增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师素养、加强专业知识与思想...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旨在助推育人工作常态化发展。文章分析了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过程中的内容维度和目标维度。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把握意识形态教育,坚守立德树人阵地,进而巩固育人格局。此外,从完善指导机制,形成多元共治育人格局;创新课程机制,优化高校立德树人载体;革新实施机制,助推关键环节协同发力三方面入手,助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层次融合,在形成协同育人格局时,提升高等教育效能。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在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各类课程协同育人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模糊、思政素材与课程内容针对性差问题,围绕《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开展《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研究,巧妙融入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等思政元素,开发既有产业背景和地域特点又有时代气息的思政育人素材,提高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活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同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发展新农科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和首要工作、贯穿于农业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理解课程思政内涵,做好思政教育总体设计.本文从教师个人素质修养提升、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课程育人成效评价等方面对家禽生产学课程思政实现途径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课程思政理念下,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以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研究如何在课程层面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文章将课程的育人环节分为领悟课程、实践课程、完善课程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育人尝试,并且分四个角度说明了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的融合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代发展常态下教育部门对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而课程思政作为一项新兴教学手段,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本文从"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概述着手,针对高校外语类"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外语类"课程思政"建设策略,旨在为高校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7.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性举措,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是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积极探索,形成了一定的课程思政工作格局与举措.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是课程思政工作的实践者。本文从会计专业角度出发,分析了会计专业进行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梳理了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现状,从专业教师思政认知和思政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评价-反馈-改进"的课程质量保障闭环等四个方面探索会计专业课程思政路径,以期实现会计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9.
陈月明 《物流技术》2022,(2):133-137+155
在精准思政视角下,通过企业调研确定课程对应的岗位需求,结合"运输管理"课程知识图谱,寻求"思政"与"运输管理"的价值契合,提出了"2345"的"运输管理"精准思政方案,阐述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的切入、教学手段的应用、多元立体的教学评价等。该方案的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为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思想引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学前期是奠定个体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基础阶段,而学前教育活动是学前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人身心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形式。学前教师作为教育活动开展的实施者也自然成为了课程思政重要的实践者。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学生进行幼儿活动设计和组织的能力纳入了毕业要求之中,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实现幼儿园课程思政,奠定“立德树人”的基础,高校《活动设计与组织》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实现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协同育人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工程力学》课程作为工科的专业基础课,承担着培养工程和科技人才的重要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更好地助力德才兼备的科技人才的培养。文章提出了《工程力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法、思想政治元素挖掘以及与知识点融合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将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实现了思政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等学校在本科课程中广泛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结合本科算法课程的教学实际,论述开展算法"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性,并通过挖掘算法课程教学内容中的各种思想政治元素,开展了算法课程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为面向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探索新途径,为算法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立德育人的主阵地,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为主要目标,力求将思政建设融入专业课程,形成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育人合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案例教学法则是根据既定目标提出一个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代入情景深入思考、分析和判断,在思考和实践过程中促使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并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本文为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和效率,将案例教学法贯穿于课程思政的教学当中,探讨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与内涵,分析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可行性、局限性和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王俊朴 《活力》2022,(16):49-51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思政课程建设,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在2020年6月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中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等进行了明确说明和规定。高校要充分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规模和计划等进行高校课程思政的具体建设。《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提出不但为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指明发展方向,也对课程思政发展提出全新的要求。高校要在教育领域将其他学科视为育人的渠道,合力育人,形成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是落实三全育人和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积极探索,本文以机械大类专业中《机床夹具设计》课程为例,通过教学方式与内容改革落实、在线教学资源建设和教材建设三个平台构建由课堂向课外延伸的“全向育人”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以满足专业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和应对高职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给课程思政实施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但如何将立德树人贯穿专业课教学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探讨了课程思政实施的方法和途径,并挖掘了城市水务工程课程中包含的思政元素.从教学大纲的设置、考核模式评教改进、线上资源的利用以及专业发展动态等多个方面探讨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和途径,挖掘课程中包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建设、"四个自信"和...  相似文献   

17.
李青 《当代会计》2021,(13):89-91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是指充分挖掘专业课、通识课中的思想政治资源,并将其融入教学实践的一种活动.文章围绕审计基础课程,从制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落实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构建"课程思政化"教学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的研究探索与实践,以期为相关教学活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冯雪益  李锐  李晓伟 《活力》2022,(16):58-60
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高校人才培养的育人实效需要激发各个门类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其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授课教师必须担负起育人职责。授课教师在助推“课程思政”建设落实落地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师党支部在团结凝聚教师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依托教师党支部建设推进“课程思政”意义重要且深远。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不断深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面临着重大挑战。高校要积极探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思政元素,发挥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的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课程思政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二者的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堂教学“主渠道”进行建设,使《有机化学》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