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煌  阮子琪 《中国市场》2022,(23):182-184
“大数据杀熟”是一个传统经济问题随网络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现象。其本质与传统的价格歧视一致,但因其具有信息化特点,在外在表现上不同于传统形式。相关的法律依然以外在形式为认定标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要想改善相关法律的滞后性,可以从构成价格歧视的适格主体之条件入手,扩大主体范围,对新兴产业形成约束。亦需要平衡经济纠纷中双方的举证责任和诉讼风险,在促进消费活力的同时,保障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当前法律规制框架,大数据“杀熟”面临法律定义定性模糊且消费者举证成本高、难度大、多头监管等问题。对此,本文从信息收集和算法角度出发,结合《个人信息保护法》,通过补足“告知同意原则”,提出在司法上加强落实举证责任倒置和扩大公益诉讼主体;在监管方面借鉴域外经验建立算法透明监管制度等制度措施来完善消费者救济路径。  相似文献   

3.
冯鲁豫 《商展经济》2023,(21):161-164
近年来,凭借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及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撑,平台经济呈现爆发式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在有些平台企业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以“算法黑箱”为护城河,肆无忌惮地进行“大数据杀熟”,侵犯了消费者的多项合法权益的行为和现象,因此有必要在法律层面对其进行规制。面对法律标准模糊、监管机制落后、权利救济不完善的现实困境,本文提出明确相关法律认证标准、完善多层面监管体系、优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等针对性措施,以期助力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杀熟是数字经济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侵权行为之一。目前由于违法成本低、监管困难,加之巨大的商业利益诱惑,杀熟行为广泛存在于各类互联网平台。消费者权益虽受到严重侵害,但却面临诉讼成本高、举证困难、公益诉讼缺位与投诉机制效果不佳等诸多维权困境。亟需通过合理分配举证责任、降低诉讼成本、推行公益诉讼以及完善投诉运行机制等方式探寻维权进路,破解数据治理难题,切实有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算法技术的出现与进步衍生出了大数据“杀熟”行为,“杀熟”行为会对消费者利益与市场秩序造成损害,基于新《反垄断法》对于互联网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强力约束,本文在对比各部门法规制该行为的利弊后,提出通过反垄断法来规制这类行为。根据分析现行反垄断相关法律在规制该行为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层面多元共治的解决办法,为完善反垄断法规制大数据“杀熟”行为提出优化路径,实现对大数据“杀熟”行为中滥用数据和定价算法的反垄断法治理。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在商业领域被广泛运用,大数据"杀熟"现象也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出现。从何为大数据杀熟出发,探究其本质,并对其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分析,对大数据杀熟的法律规制进行思考,并对该行为的市场监督与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8.
“大数据杀熟”是指网络平台通过收集用户信息,借助AI、大数据等技术进行算法分析,精准定位消费者特征,进行差价销售的现象。“大数据杀熟”是破坏市场公平的行为,在《反垄断法》视角下,“大数据杀熟”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差别待遇,严重破坏市场秩序,需用法律手段予以规制。本文旨在分析“大数据杀熟”的法律性质,讨论当前法律规制所面临的困境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伴随大数据挖掘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出现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但大数据“杀熟”现象也日益严重,电商平台通过大数据垄断,实施差别定价获取超额利润,不仅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也不利于市场长久健康的发展。文章分析了大数据“杀熟”的实质,进一步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源,认为应该从政府、行业、商家、消费者等层面构建治理大数据“杀熟”的完整路径,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大数据“杀熟”事件的频发,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在给企业和个人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利用,侵犯权利人的合法利益。需要通过完善立法和行政监督,有效地保护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打破时空的限制,超越现行单一市场经济模式,增加无形的消费者市场,为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消费方式。但同时,它也给传统贸易法规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总结了电子商务模式下消费者权益立法保护的挑战,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现状和电子商务交易过程和当前形势下存在的潜在风险,并试图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法律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陈君巧 《中国商论》2023,(20):39-41
近年来,电商平台利用大数据算法实施价格歧视的“杀熟”行为引发热议。针对此类现象,本文对大数据“杀熟”的行为进行概念界定,并通过建构大数据“杀熟”的行为模型展现电商平台“杀熟”的基本流程;描述数字经济时代下“杀熟”的特征和新表现形式来展现“杀熟”方式与技术的多样性和隐蔽性,分析致使平台成功“杀熟”的因素;从平台、消费者、法律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有效规制电商平台大数据“杀熟”现象,维持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3.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和物流行业的衍生物,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网络欺诈、虚假宣传、泄露消费者隐私等现象层出不穷,加上我国关于电子商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立法缺位,使消费者的知情权、隐私权、公平交易权无法得到保障。由此,本文立足于电子商务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针对网络消费中的潜在问题,提出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一些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消费者在其消费过程中,其权益受到侵害,如何捍卫自己的合法、合情、合理的权益,进而更好的突出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增加其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鉴于此,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参与式观察法,结合案例,解读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必要性与价值,结合案例探寻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机制,以期推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建设更加完善,推动法治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上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大数据杀熟”的现状,并采用线上问卷的形式总结其特点,预测“大数据杀熟”现象的发展趋势。法律经济分析是20世纪40年代西方法学发展最好的领域之一,运用法经济学视角分析,深度剖析“大数据杀熟”的诱因和社会危害,通过法经济学成本-收益分析工具、波斯纳财富最大化理论和法学均衡、最小防范成本等原则,从跨学科的角度给“大数据杀熟”提出系统规制办法和理论支撑。在解决实际“大数据杀熟”难题的同时再次论证强调科技向善、道德价值的法治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评判电商平台“二选一”行为时,不应忽视消费者的利益。“二选一”行为造成了消费者权益损害,表现为限制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减损消费者可得利益、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损害其公平交易权。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时,对“二选一”行为进行法律规制,面临市场支配地位认定不易、固有评价因素失灵及消费者维权机制不健全的困境,应当针对以上问题明确平台市场支配地位认定标准,引入有效竞争、创新及消费者福利未增加要素并配以健全完善的维权机制,以此保障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17.
高雪 《江苏商论》2024,(2):10-14
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中国法治协调方式中较为薄弱的一环。由于当今互联网的全面崛起,以电子商务为主要载体的消费方式为消费者参与市场经济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路径。相较于传统的消费方式,电商购物选择性更强、交互性更广、自由度更高。这种交易方式利于市场经济活动,却也引发了系列监管治理问题。本文对目前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通过法律来规制网购侵权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朱明 《中国市场》2014,(35):143-144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产品日趋复杂化,金融消费者与金融销售者之间的纠纷也日趋增多,如何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金融消费者概念界定,金融消费者权利界定,分析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制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完善、金融行业自律机制完善等方面提出对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进行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皆离不开算法和大数据,一些互联网企业依靠技术和市场优势,掌握了先进的算法和海量的数据。近年来,算法滥用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层出不穷,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大数据杀熟,二是诱导网络成瘾,三是偏见歧视,而消费者在面对这些大型企业时往往处于弱势。本文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视角出发,探讨建立健全科学的算法监管体系,确保算法公开透明,事前监管确立算法备案,建立系统多元共治的监管局面,从而对算法进行法律上的规制,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关于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立法与美国、欧盟等国家相比较对消费者的保护程度有很大差别。分析我国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保护,以期对我国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立法提供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