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经济》2003,(7):21-23
构建五大体系 (一)建设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培育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现代服务业,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发展模式从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部地区工业发展水平进行分析,中部地区工业化处于快速推进阶段。对这一阶段工业发展现状进行剖析可以发现,中部地区工业发展机制障碍较多、工业发展质量不高以及工业结构趋同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相关措施:一是转变工业化发展思想,实现工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二是转变工业发展路径,实现新型工业化产业创新;三是转变工业发展结构,实现工业产业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3.
新型工业化是党的十六大对我国工业化进程作出的路径选择和战略安排。但是用什么样的具体模式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重大问题。新型工业化必须解决好两方面问题:一是工业发展对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破坏;二是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建设的持续支撑。这两大问题的解决最终要依靠转变工业发展模式,寻求新的工业经济发展战略。从循环经济理论和一些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发展循环经济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既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根本上缓减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的当务之急,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长远之举。  相似文献   

4.
该文采用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新型工业化产业结构与布局若干问题。该文认为广义新型工业化应包括新型工业化布局,循环经济促进新型工业化的产业融合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将循环经济分成五种主要模式,以三大地带为例,探讨了我国的产业转移模式。最后,文章探讨了生态工业地域结构类型即生态工业点、生态工业区、生态工业枢纽、生态工业地区和生态工业地带。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不仅是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更是发展内涵的全面升华,是实现丽水新跨越的必由之路。要立足实际,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理关系,在融合、协同、互促方面下功夫,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6.
张新竹 《中国经贸》2011,(22):148-148
“两型社会”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必须应对的新挑战,新型工业化、城市化道路、循环经济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崭新课题,本文通过对两性社会内涵、特征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为什么两型社会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以国外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为例,对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具有重大借鉴意义。人类早期工业文明是建立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的,现在,发展工业不能再以破坏生态为代价,还要对工业遗产合理利用。把工业遗产作为一种可利用的旅游资源,符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进程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中 ,生态环境恶化占重要地位。工业化进程中 ,人的经济活动对西北地区生态破坏方面的影响极为突出 ;以史为鉴 ,走生态优化型的西部大开发之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此为主线 ,详细分析了农业经济向“二元”经济转变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变迁 ,从生态发展的角度反观工业化进程 ,为西部大开发的深入研究新的视角 ,发展“绿色工业”  相似文献   

9.
马宁 《魅力中国》2013,(31):80-80
钢铁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是我国迈向新型工业化的“桥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成为人们对钢铁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准。这就要求钢铁企业必须走创新的绿色发展之路。本文从绿色产品、绿色价格、绿色渠道、绿色促销等方面探讨了钢铁企业绿色营销模式的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黄陂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要求,新型工业化的特点及作用,黄陂区情等方面指出黄陂为什么要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产业发展规划、产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推进黄陂特色新型工业化及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新型工业化是兵团农四师团场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现有工业水平的重要举措,要加快优势资源转换步伐,必须坚持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共同推进,传统产业和新兴工业并举,工业园区和城镇工业有机结合。依据农四师各团场所在区域的比较优势,以宏观的视野做好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选择,以现实的资源禀赋融合有效的发展模式,找准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切入点,利用后发优势,通过跨越式发展,缩短农四师团场实现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为屯垦戍边事业注入现代工业文明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完成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首要选择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新型工业化”这个概念,并将其放在非常突出的地位。工业在滨海新区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型工业化道路”概念的提出必将对滨海新区今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和作用十六大报告对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了明确描述,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最…  相似文献   

13.
马骏 《北方经济》2013,(3):24-28
在"五二一"战略定位中,关于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建成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更加突出了内蒙古得天独厚的资源比较优势,突出了多年来内蒙古工业发展初步形成的产业基础,突出了内蒙古在全国的区域分工,突出了内蒙古新型工业化的未来发展取向和重点.本文从推进内蒙古新型工业化进程角度,在分析内蒙古资源禀赋条件、产业发展基础的基础上,对与内蒙古工业化紧密相关的四个基地建设的内涵进行再认识,对近期四个基地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底,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试验区。还处在工业化中期的湖北是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虽然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推进工业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湖北当前和今后长时期的艰巨任务。在这历史机遇下.需遵循循环经济的理念,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生态工业园。努力推动老工业基地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生态现代化路径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快车道,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环境污染也在迅速扩大。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三条路:第一条路,重复发达工业国家走过的老路,先污染、后治理、再转型;第二条路,直接采用发达工业国家目前的做法,全面实行生态现代化所要求的生态转型;第三条路,采用综合生态现代化原理,协调推进绿色工业化、绿色城市化和生态现代化。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综合生态现代化是一条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6.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生态文明建设在工业生产领域或者说发展工业经济领域的具体实践,对于全国推动传统工业生态化转型、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有着举足轻重的引领和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应有之义。工业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一个地区工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可持续发展视域下,江苏沿海地区工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政策支持与思想共识、行动自觉、优化的投资环境、区位优势与生态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与自然资源优势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工业、城镇与人类之间良性互动的一种新增长模式。现阶段我国的发展也非常重视产与城的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并不断积极探索建设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双轮驱动,以推进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文章尝试界定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然后探讨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耦合机制,最后提出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欠发达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处理好四种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种新型工业化是相对于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化以及我国过去的工业化道路而言的一种工业化新模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而欠发达地区工业基础差、总量少、产业结构不合理,如何结合自身实际,趋利避害,走好这一新型工业化道路,笔者认为必须正确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以新型工业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新型工业化道路,首先是“新”,新在它有别于传统…  相似文献   

20.
自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以来,淮安市工业经济增速一直位居全国欠发达地区前列,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示范性。通过对淮安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趋势和特征的测评与分析,证实了工业基础、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等因素对新型工业化水平提升有显著作用。新形势下,应从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重视节能减排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