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混合式教学转变与拓展了教学时间、空间、内容、考核等,是推动当前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山西财经大学“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团队针对教师重知识传授、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从教学理念与教学能力、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考核、教学模式与评分标准五个方面全方位进行了推进,设计了课程混合式教学整体方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将MOOC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应用到“计量经济学”课程对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文章通过设计计量经济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和对本校学习者的调查问卷,建立定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混合式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学习者的专业、是否学过“统计学”“数理统计”、学生解决问题与自主学习能力对教学效果具有显著影响;课程信息量和教师的因材施教能力可以使教学效果有效提高;慕课资料易用性越高,教学效果良好的概率越高。因此,本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应进一步丰富课程信息和教学资源,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完善网络教学硬件设施,提升学习平台的易用性。  相似文献   

3.
“1+X”证书制度下开展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的重要目标任务。针对当前“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存在建设资格标准体系有待明确、政校企“三元”合作培养有待强化、动力保障机制有待完善三大困境,提出了三大具体路径和具体建议对策。一是围绕“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两个角度,明确基于“1+X”证书制度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标准体系;二是建立合作企业的遴选标准、优化校企双方的培养模式、丰富校企“1+X”证书制度合作交流形式,构建校企双元培养模式;三是坚持开放式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理念、构建“1+X”证书制度师资团队建设等级评价指标、提升各类各级“1+X”职业等级证书的市场含金量,创新“1+X”证书制度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动力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探索翻转课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中的应用模式,是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的有益尝试。这种尝试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减轻教师课堂授课压力、增强评价考核的全面性。在应用过程中,要着力化解视频制作阶段、课程预习阶段与课堂互动阶段存在的现实问题。S高校的教学实践表明,技术嵌入、知识嵌入与思维嵌入是推动翻转课堂与“原理”课深度融合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5.
实施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必须首先处理好"整合教学内容的逻辑体系"这个基础性教学实践环节。造成这些教学逻辑割裂化、简单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的历史沿革和"原理"课改革的历史背景及现实要求的深度认识。因此,必须把教学逻辑的论析置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背景中,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把握逐步趋于合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论坛体系与讲台体系的矛盾消解正在突破历史瓶颈,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科技及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依托计算机技术、网络平台、智能设备以及多媒体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教学,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推动了教学的变革和创新。高校应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开发符合高职课程特色的校企合作一体化教材、提高教师的混合式教学能力、设计高职特色的分层次教学模式等措施来提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应该坚持“内容为王”的价值路向,这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个前提和基础。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警惕思政课教学价值的“虚无化”、教学内容的“知识化”、教学形式的“娱乐化”以及教学手段的“技术化”倾向。坚持思政课教学“内容为王”关键就是要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讲好马克思主义,做到“在马言马”。  相似文献   

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课程教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简称“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中设置的一门崭新课程。广大“基础”课教师若要高质量完成这门课的教学任务,必须深刻领会实施新课程方案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全面把握“基础”课创新亮点,树立问题意识,变革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已被广泛使用,它以其短小精悍、主题突出、适合翻转学习和移动学习等特质,正变革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微课程开展高校“四史”教育,有助于精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激情,以及使教学评价趋于多元。因此,教育者要搭建智能化的学习平台,研发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构建独具特色的设计理念,应用互动性的教育技术,进一步强化高校“四史”教育的微课程建设,实现高校“四史”教育的传统课程和微课程的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0.
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实践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实效性不足的现状和"学马列要精、要管用"原则,该门课在提高教学效果和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还有待加强。因此,教师教学时要力求生动活泼,增强实效性,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高。同时,强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理论性的学习,真正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能够自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来,从而指导自己的社会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形势与政策”是我国高校“两课”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由于其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使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与其他课程相比有着独特的内涵和特点,只有认真俯和落实这门课程教学任务,才能更加深入、扎实的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的,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12.
“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理念、育人要求和育人实践的重要发展。基于新时代大思政课的育人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从大处着眼以承其大,从“精准”处着手以夯其基石。思政课“精准化”教学模式发挥专兼职相结合的思政课大师资体系为思政课教学主导作用,将学生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主体,构建思政课教学整体性机制为抓手,以“精于主导”“准于主体”“化在机制”实现“大思政课”视域下思政课的育人初衷,有效精准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随着疫情的到来,各高校纷纷开展在线教学,在翻转课堂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我校推出“七步行动”即教学团队组建、技术服务支持、教学平台准备、教学内容设计、线上课程选课、线上教学实施、教学质量保障和“三级联动”即教务部门联动优秀教师、优秀教师联动一线教师的教学模式,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教学平台为教师开展教学,有效避免了疫情对学生们的学习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学生为中心”是我国本科教育的基本模式和要求。教学质量是学校获得教育成果的抓手,将“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渗透到本科教学的全过程,可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凸显高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在明确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础上,高校应通过加强学生引导与教师培训、优化教学管理理念及制度、改进并强化本科课堂教学等路径,助力我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随着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及工程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方法、新技术给“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慕课”背景下,以任务引导的方式,设计与创作“微课程”教学单元,把教材的逻辑体系转化为“微课程”教学的问题逻辑体系,优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当前增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有效性的一条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6.
孔国保 《全国商情》2010,(15):79-81
当前,高校“原理”课在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衔接上普遍存在着教材内容重复,“原理”课教师对中学教材教学缺乏了解和教学中不注重衔接的问题。高校“原理”课教师要做好这种教学衔接,应研读中学教材和加强与中学教师的交流,明确高校“原理”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的关联性和层次性,在教学中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7.
推动新商科高职院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应秉持“大思政课”理念。“大思政课”理念与新商科高职院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紧密耦合,能够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内生发展动力。新商科高职院校应依托“大思政课”理念转变思政课教学理念,丰富思政课教学方式,更新思政课教学评测机制,构建思政课课程资源体系,以此提升思政课建设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探索高职专业课程混合式“金课”的建设方法。以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为例,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明确建设思路和建设方案,并开展混合式课程教学实践。以“客户投诉处理五步曲”任务为例,阐述课堂实践的具体过程。通过采用教学实验的方法检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课程中的教学成效。研究发现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高等院校“法律基础”课教学突出“两课”性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的的主要特点。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法律基础”课教学工作与时俱进地体现“两课”性的教学特点指明了方向和内容,体现“两课”性是“法律基础”课教学深入创新和改进的出发点、核心和归宿。  相似文献   

20.
有关高职“双师型”教师注释的各种版本值得商榷,个体教师可以“双证”、“双职称”、“双能力”,但不可能“双师”。只有教师队伍、教学群体、教学团队才可能由“双师”、“三师”构成。高职教师队伍和专业教学团队应由专业课教师、实践技能课技能名师、虚拟课软件开发师“三师”组成。此“三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应有“双带头人”:专业课教学带头人,实操课教学带头人。“双带头人”的结合是工学结合的桥梁,校企合作的纽带,专业教学与企业实际“零”距离的保证,专业建设与就业“零”对接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