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自信自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事关党在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精神命脉,必须传承和发扬好。龙江四大精神作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坚持四大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可以为实现龙江全面振兴挖掘持久的发展引擎和不竭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形成的宝贵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生存密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发挥育人功能,要贯穿古为今用、中西互补、推陈出新、去伪存真的原则。通过教师引领、融入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学校宣传工作、校园文化、家庭教育,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艰苦奋斗历程中,产生于中国近代历史沧桑中,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青海红色文化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蕴含着深厚的时代价值和理论内涵,彰显着时代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青海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也面临一些困境,通过对解决这些困境的路径进行探究,增加青海红色文化的影响力,推动青海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伟大建党精神既是我们党百年前成立的关键依托,也是我们党百年间奋斗的历史丰碑。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奋斗历史的最好展现,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离不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离不开我们党一众伟大领袖在实践中的领导。当然,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也是赓续中华文化红色血脉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所系的血与肉构筑精神谱系,实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与未来悄然而紧密的衔接。启航新征程以后,仍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工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提高自我革命能力,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需要用中华文化来引领、用历代优秀文明成果来支撑.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对传统文化中儒家代表思想的剖析,得出优秀传统文化与现行"六有大学生"的有理想、有追求,有修养、有品质,有担当、有作为的精神相契合,认为传统文化也是大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汲取正能量的源泉之一,对培育六有大学生具有重要启示。该文强调,大学生作为先进知识的传承者和先进文化的吸收者,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在传承、引领、传播传统文化、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等方面都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旭 《理论观察》2023,(1):40-43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精神是党在不同发展阶段中淬炼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其生成的理论来源、人民群众利益观是生成的价值取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生成的根基和血脉。这一伟大精神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勤于自省其身、善于补足短板、勇于自查自纠的百年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自我革命精神,必须更加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牢牢站稳人民立场,走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路。  相似文献   

8.
徐明  陈文博 《改革》2023,(4):144-153
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建设的学理基础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社会建设思想的精髓。从历史脉络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建设经历了艰辛的探索历程;从现实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建设的现实之基是立足本国发展实际、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站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建设的实践进路要求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建设的全面领导、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实现以共同富裕引领社会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增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五千多年的历史孕育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精神源泉.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政育人工作中,更加有助于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翻译成中国话、流行话,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期待,贴近学生思想实际,注重学生知行统一,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动作用,不断提高大学生在思政育人过程中的参与度,促使学生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真正能够从大学生思政育人中受益.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承继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建设宝贵经验,引领新时代文化建设发展伟大征程,集民族性与时代性于一身,融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于一体,吸纳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维护全球文明多样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思想引领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大同”“均平”“民本”“义利”等理念中都蕴含着古人对理想社会的美好向往,为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思想提供了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从“天下大同”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从“均平”到坚持“共享发展”,从“养民富民”到“坚持人民至上”,从“重义轻利”到鼓励“勤劳创新致富”,中国共产党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借鉴和批判西方国家相关理论、总结和完善我国共同富裕实践经验的进程中,形成了中国特色共同富裕思想。  相似文献   

12.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提出,源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怀和纯熟运用,主动应对思想文化领域现实挑战,准确把握当代世界文化发展与融合规律。“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论要义包括辨析价值、挖掘资源、改造内涵、创新形式、融入时代五个方面。推动传统优秀思想理念、道德规范、文化艺术、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嗣方 《改革》2023,(1):1-1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方法重要论述是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领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源自中国共产党百年与时俱进不懈探索的经验积淀,根植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变革思维,在于习近平对改革内在特征和规律认识的不断升华,蕴含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文化逻辑和主体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方法重要论述,在内容上包含根本保证论、道路方向论、目标主轴论、人民中心论、问题导向论、重点突破论、改革攻坚论、系统工程论、社会动力论、全球治理论,从内在逻辑上构成了包含根本保证、逻辑起点、立足基点、主题主线、价值立场、基本原则、方法路径、内在要求、重要保障的有机整体,形成了完整而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彰显出重要的政治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文化价值和世界价值,为新时代新征程谋划推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行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4.
白宝芬 《魅力中国》2014,(17):155-15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和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目的重要支撑。如何在大学生中更加有效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文章研究的重点。文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建立、传播路径的探索、传授者素质的提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四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立足新的历史方位,科学定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作用与时代价值,凝练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核心内容,进一步指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提出的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地体现了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战略思维的科学方法论内涵。  相似文献   

16.
谌臣安 《改革与开放》2014,(8):64-65,67
中国梦立足于中华大地,深深地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实现中国梦,需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同时,随着我国迈向实现中国梦的实践征程,中国共产党在践行国梦的道路上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研究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从中挖掘、继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推动当下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和"魂",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价值日益凸显,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的使命担当、坚定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面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深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不强、学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够重视的现状,文章从提升教学队伍文化素养、挖掘传统文化精髓、营造文化育人的校园环境、拓宽文化育人的丰富载体4个方面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文化软实力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在争取国际话语权以及引领人类社会发展中担当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际社会中的传播,成为中国当下越来越紧迫的任务。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多元世界格局正在形成,世界各种文明都在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传播正当其时。这不仅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需要,也是增进国际认同感、树立良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的现实需要,是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只有做到心怀敬畏、爱我中华,大力宣讲、普及周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身体力行、从我做起这几点,才能在新时代真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继承传统优秀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学之风开始在中华大地上重新回归和发扬,且日益强劲,向全世界展现着它的无穷魅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在这春意盎然的四月,随着綦江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