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进一步解释和预测大学生志愿服务行为意向,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本的构架理论,引入主体行为态度、个人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三个变量,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志愿服务行为意向假设模型。对122名大学生志愿者采取采取分层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计划行为理论中的主体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两个变量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的志愿服务行为意向影响显著,认知程度、利他性、利己性、重要他人、社会支持程度是影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行为意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基于TPB模型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的实证研究认为,主观规范、创业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力是大学生创业意愿形成的影响因素,且创业态度最为关键。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动力因子得出,提高大学生创业意愿关键在于发展创业教育,培育创业氛围,改善创业条件。  相似文献   

3.
志愿者这个群体现已被公众熟识,引起了学者的高度关注。从社会学的视野展开调查.了解后奥运时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意识、参与服务的基本情况、参与的动机、未来参与的意愿以及当前开展志愿服务存在的困难和阻力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阐述了志愿者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志愿服务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辽宁省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制度建设和高校重视程度是影响志愿服务的主要因素,因此可以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探讨可行性策略,培养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育人功能,提升他们的参与意愿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负面消极的领导行为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组织运作过程和结果。文章从破坏性领导的概念及其边界入手,借助社会交换理论和情感事件理论,选取情绪疲惫、犬儒主义作为中介变量,团队心理安全作为调节变量,来探索破坏性领导对员工态度和行为,尤其是对其离职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破坏性领导对员工个体层面行为和心理感知等方面均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员工心理感知与态度也会直接影响员工在企业中最终的行为与态度,并且情绪疲惫和犬儒主义在破坏性领导与员工离职意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中介作用,而团队心理安全在破坏性领导与员工离职意愿之间存在着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对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亲和动机、结群动机、荣耀动机、成就动机、奉献动机、成长动机等方面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动机。笔者认为,参与动机具有多样性、更替性,为此,提出一些强化对策,以期激发并维持大学生对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参与热情,为祖国西部建设贡献自己的知识和青春。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存在四大问题:家庭关爱欠缺、政府关爱主导不够、学校关爱力不从心、社会关爱体量太小。大学生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意愿较强,但渠道太少。有必要采取措施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发关爱服务的人力资源,可以设立关爱留守儿童专项基金,用以资助高校公益性学生社团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服务。高校可以将志愿服务融入教学与实践,培育大学生的志愿精神,同时加强管理与指导,将公益性学生社团培育成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青年志愿服务基层治理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途径,西部计划作为青年志愿服务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中具有先天优势。本文以广西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为例,研究发现西部计划志愿者在服务基层社会治理中因政策机制不完善、服务对象不认可、自身服务意愿不强烈、专业能力不够高以及对基层情况不了解而遭遇现实困境。建议强化政府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完善青年志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管理机制,拓宽青年志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路径,以提升青年志愿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环境群体性事件近年来呈现出了明显高发态势,对于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公共安全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看到,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往往与有关环境项目决策的公众参与性问题高度相关。文章作者正是在此背景下通过实地调研,采取路径分析的方法,创新性构建了公众参与环境决策意愿的影响因素构念模型,具体分析环境决策中公众的参与意愿具体情况。研究的结果表明:公众对于环境决策参与的价值认知、参与态度、参与个体主观规范以及参与个体的知觉行为控制作为主要解释变量,都会正向显著影响公众参与意愿。  相似文献   

10.
探索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志愿服务体系,让大学生能够在更好的平台上参与志愿服务实践,对于高职院校志愿服务体质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学生志愿服务的意义,分析了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对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从而推动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向着专业化、常态化方向迈进,进一步壮大青年学生志愿服务队伍,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
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了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高校开展实践育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但随着大学生对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需求快速增长,导致高校出现了志愿服务供给不足的现象。要化解这一供需矛盾,需要对出现供给不足现象的原因进行客观分析,并结合新时期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向,对着力提升高校志愿服务的供给能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校是我国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阵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志愿服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受起步较晚和经验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对江苏省无锡市高校志愿服务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促进高校志愿服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参与志愿服务对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有积极作用,但还存在范围过于局限,内容、形式老旧等问题,要通过培育志愿服务意识、建设志愿服务平台、建设有力的组织机制和考核评价等对策,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移动网络即时通讯技术发展条件下,消费者对采用微信支付的意愿成为影响消费者微信支付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文借鉴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针对消费者微信支付的使用意愿,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方法,对影响消费者微信支付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微信支付的便利性、创新性、信任度、个人收入水平和微信支付的易用性对消费者微信支付意愿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微信支付使用意愿与消费者的年龄和风险感知程度呈现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消费者微信支付意愿以促进移动网络微信支付手段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志愿服务作为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实现实践育人目标的载体。本文主要从实践育人角度出发,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价值定位、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实现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序发展的策略三方面展开研究,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策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志愿服务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志愿者是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重要力量.为了给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探讨大学生志愿者、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对象之间的法律关系,借助法经济学理论,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行为责任的承担方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志愿服务也呈现出多样形态。习总书记在2019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指出"社区工作是具体的,摸准居民群众各种需求,及时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这就对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提出新的要求,要求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更加精细化和精准化。本文立足国情,深入探索高职院校大学生在社区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中的功能定位,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效果,推动高职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高校服务社会的一个平台,广大学生都自觉地参与其中。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和特征,并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效性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应可行的对策,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9.
志愿服务教育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志愿者的综合素质,保证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推动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高校志愿服务教育的驱动模式包括:市场驱动模式、政府驱动模式和志愿驱动模式。实现高校志愿服务教育有三条路径:一是志愿服务课程化,二是将志愿服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三是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总结整理各国志愿服务教育的驱动模式和发展路径,对于深化我国志愿服务教育的理论研究,探索高校志愿服务教育实现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顾客关系类型为调节变量,通过情景模拟实验法,考察顾客关系类型对服务补救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顾客关系具有弱化服务失败的负面影响作用,服务失败发生后,关系导向型顾客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再购意愿相对较强,但传播正面口碑的意愿不强.另外,顾客关系与补救水平两个变量间彼此独立,但作用效果具有累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