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自强的宝贵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凝聚全人类共同价值、增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现实回应,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实践的应有之义。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育人机理上的价值共融性,文章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分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内容、构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科学的“大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以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和实效性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后疫情时期,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向世界展示了无畏斗争精神和中国的大国担当大国之为,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是坚持“四个自信”的深厚底气。抗疫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案例,正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最佳时期,将从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思政课教师自身建设着手给出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思政课?高校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课程”,在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同时,也进一步凸显了其经济价值和功能。但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仍面临不同主体的现实困境:学生对思政课认识有误区;教师对思政课教学实施有短板;思政课教材转化有欠缺。这要求我们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展,必须全面认识到其教学的现实发展困境和优化路径,从而可以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4.
"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地一项重要原则。思政课教学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辩证统一,通过培养学生思辨力提升思政课思想性,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理论性,并努力将批判性融入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以批判精神引领学生成长提升思政课亲和力,以批判错误思潮提升思政课针对性,真正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导向功能,实现思政课的价值和使命。  相似文献   

5.
邓承哲  马军 《中国报业》2022,(16):84-86
马克思主义与儒家优秀文化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在理论研究层面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化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在实际教学层面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与人文素养。因此,本文对儒家优秀文化融入思政课的价值内涵与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儒家优秀文化融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实路径,以期实现儒家优秀文化与思政课的交叉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是融为一体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构建学校的德育体系,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局限于课堂教学,无法全方位全过程融入学校的整体德育工作,不能有效发挥思政课的德育功能。因此,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队伍建设和考试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与学校德育工作实现有效对接,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德育工作之间脱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效率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概论"课教学为例,对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BOPPPS教学模式进行探索.首先介绍了高职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现状,其次从课前准备阶段、课中实施阶段、课后巩固及反馈阶段三个方面探讨了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概论"课BOPPPS教学...  相似文献   

8.
实践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桂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充分利用湘江战役红色资源实施实践教学进行了探讨,并就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内容如何与桂北红色资源对接提出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情景剧教学法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和针对性上作用凸显。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规律性和长效性的改革要求,分析情景剧教学法的优势,直面困境,提出提升路径,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的教育工作,尤其强调史实教育及其他课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以此为方向和遵循,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高校构建思政课“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思政类选修课是必修课的拓展和补充,是对必修课的强化和细化,实现路径可以是:提高思想认识,优化思政类选修课的规划和设置;加强教学攻坚,提升思政类选修课的质量和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发挥思政类选修课的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冠肺炎疫情于2020年席卷全世界各角落。面对疫情大考,中国速度赢得时间,中国智慧展现担当,中国驰援传递力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充分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抗疫表彰大会上总结了20字的抗疫精神。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将抗疫精神融入平时的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中,深入挖掘抗疫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充分发挥其对深化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用典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利于大学生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利于大学生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习近平用典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坚持契合性、适度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可采用故事教学法、视频教学法、探究法以及竞赛促学法等教学方法将习近平用典中的“理想信念、立德、法治、实践观、群众观”等方面的内容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在高校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战场和主渠道.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对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本文聚焦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现实情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认识论和辩证法的指导下梳理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遵循新时代下思政课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高校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综合素养课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财经法律类课程的开展不仅弥补了思想政治教育中法律知识教学的有限性,内容更加深入、全面、有针对性,而且充分体现了学科交叉的特点,有利于全方位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的道德体系,因此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的浪潮已悄然来袭,大数据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是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信息化的有力推手。以手机"微助教"软件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为例,说明手机引入课堂的必要性,并通过后台数据的采集,分析其应用的效果,基于"微助教"手机互动软件课堂应用状况分析,解决在实际课堂中的教学痛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时效性,丰富课程教学方法理论,打造优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具有深刻内涵。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坚定信仰的底气、立德树人的志气、求真创新的勇气、严以修身的骨气,具有深远意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应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立足点,提升思政课教师理论素养;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动力点,厚植思政课教师爱国情怀;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着力点,锤炼思政课教师斗争品质;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落脚点,深化思政课教师党史教育。  相似文献   

17.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在增强学生学习的吸引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做深层次的探究,力图探索实践教学的现实路径,有助于有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重要思想,"中国梦"说到底是人民的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国家的复兴,大学生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引作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中国梦"教育进行探讨,以期构建思政类课程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增强实效性,必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内涵、评价标准、评价主体等一系列问题予以正确把握,在此基础上,才能去考究如何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问题。欲增强思政课实效性,还必须考虑和尊重思政课的授课现实,从最简单最直接最具有操作性的方面即提高或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直接效果方面去入手。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中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积极心理学作为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积极品质的一门学科,它为中职思政课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为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视野。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中职思政课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增强思政课教师的心理弹性、提升学生的积极体验、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最终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