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的伟大实践中孕育成熟的精神品质,是引领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苦创业、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思政课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主渠道,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可以鲜活教学内容,教育引领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功立业。高职院校应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以此提升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2.
伟大建党精神有着深远的意蕴与内涵,是国家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个体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伟大建党精神摆在了重要位置,得到了高度重视。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丰富了思政教育内容,还扩展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宣传渠道。文章分析了伟大建党精神与思政教育的内在关联,并从彰显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创新性应用教学方法、优化思政教育环境、提供相应的组织保障四个渠道分析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然之举,是启发大学生形成正确党史观的现实需要,是助推思政课建设守正创新的必然要求。以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机理贯穿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内涵结构切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时代价值指导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并通过提升教学话语、丰富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纳入教学评价等路径,保证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相似文献   

4.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新时代培养人才的应然之举,亦是实然之要。文章从分析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当前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现状,提出强化教师队伍,抓好“一个关键”;营造良好氛围,落实“两个讲好”;注重创新导向,深入“三个重点”三条路径,确保其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伟大建党精神深刻揭示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创造辉煌史诗的精神密码,其已深深融进了共产党人的血脉和基因,构建起了支撑共产党永续发展的精神内核。作为党的精神谱系之源,将其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是践行思想政治育人的新举措,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通过丰富教学方式,增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教学的实效;强化价值引导,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进入课堂;完善教学架构,均衡理论与实践教育比例等路径,保证伟大建党精神的有效融入,进而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6.
伟大建党精神填补了中国共产党精神历史建构上缺失创建史这一空白,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精神链条的起点。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能从强化精神、思想及文化教育的角度,完善当前思政课教学体系。针对当前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不足,高校应通过加强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研究、深化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认同、强化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思政课的党史学习教育等策略,实现高校铸魂育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推动新商科高职院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应秉持“大思政课”理念。“大思政课”理念与新商科高职院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紧密耦合,能够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内生发展动力。新商科高职院校应依托“大思政课”理念转变思政课教学理念,丰富思政课教学方式,更新思政课教学评测机制,构建思政课课程资源体系,以此提升思政课建设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底气"十足与否,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思政课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目标,关系到能否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接力、忠诚效力的职业生力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的十足底气离不开社会实践,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思政课教学才能接地气,思政课教师才能做到论实结合、以实证论地讲真、讲实,思政课教师教学才能有底气,有了底气的思政课教学才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产生说服力、吸引力、感召力,突显思想政治理论育人塑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山西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对于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筑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根基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充分发挥课堂实践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大力营造课外校内实践教学氛围;积极构建红色实践基地,广泛利用校外实践教学红色资源。  相似文献   

10.
当前已进入新兴媒体的微时代,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深远影响。新兴媒体和技术给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快捷性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丰富的内容,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交互性扩宽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途径。但思政课教学在微时代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和虚拟化容易混淆学生视听,影响其意识形态;信息传播的高效性和便捷性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如何利用微时代的新兴媒体传递正能量,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中之重。积极搭建网络教育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创建微课堂,以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育人模式,并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思政教师素养等路径,积极努力探索出适合"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路径,以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的可歌可泣的伟大精神,是思政课教学本源性优质资源,弘扬红色精神是思政课教学的价值诉求。提升思政课教学育人实效,需要善用红色精神资源助力教学守正创新,要求精准融合,用红色精神夯实立德树人之本。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思政课“每课一秀”作为课堂教学活动,在增强思政课的认识度、提高学生思政课参与度、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高职院校实施思政课“每课一秀”课堂教学活动,应采取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活动的认识、体现学生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大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活动指导能力的培训、加强思政课课堂教学活动的管理、完善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机制等措施,保障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用的教材与普通高校本科一致,都属国家教育部统编教材,但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特点(如心理特征、知识结构、能力偏向等)却不同于本科类院校。由此,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高职思政课教师应根据高职院校实际、学生实际,重新构建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并对其妥善处理,从而提高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4.
中华农耕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与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打造思政金课实现立德树人的最宝贵文化资源。高职院校创新路径将中华农耕文化融入思政金课教学中,既能够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形成,也有利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及增强民族自豪感。农耕文化是创新利用产业(行业)文化培育时代新人的优质元素。  相似文献   

15.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魂,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的题中之义,是赓续红色血脉的基本遵循,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现实诉求。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但是融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为更好地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引导作用,要创新教学方法,用混合式课堂教学推进伟大建党精神传播;重构教学环境,打造三空间融通的伟大建党精神教学情境;拓宽教学场域,借助红色资源促进伟大建党精神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16.
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建设具有重要价值。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合理利用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政课教学中有效提升思想境界、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全面激发爱国热情、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育的教育教学理念发展也进行了深入的改革。与传统高职院校的教学思路和教育理念相比,现代高职院校教育改革要求充分融入“大思政课”的教育思想,从思想层面、心理层面、道德价值观层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综合素养和个人思想意志。将“大思政课”深刻的教育内涵应用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理念当中,提升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自我价值、家国情况的思想格局。阐述了高职院校“大思政课”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教育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大思政课”的重要性树立正确认知、对“大思政课”的教学融合进行创新等教育改革融合路径的有效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思政实践教学"6个1"模式立足于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帮助解决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让高校思政课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的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19.
思政课获得感是评价新时代思政课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思政课中开展实践教学有利于增强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形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的道德品质,提升教学效果。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还存在着师资力量缺乏、实践教学基地数量的短缺、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等问题。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获得感为核心的多元评价机制,出台思政课实践教学导师培养制度,促进思政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并制定实践教学经费及激励机制,为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依托思政课实践教学,树立好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观,是高职院校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途径。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能较好地弥补其在教学中出现的“课程建设不成体系、教学过程流于形式、实践考核未成标准、实践成果效果不佳”等不足。面对这些问题,在融入的过程中要聚焦“敬业、专注、精益、创新”的核心理念,以开设独立课程、突出实践质量、追求长期效益、丰富实践方式等渠道开展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更加注重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思想性、政治性、实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