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法与金融”理论中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计量原理为基础,以2003年-2007年间沪深两市中发生的151宗控制权转移事件为研究样本,从股权分置改革进程角度考察了法律制度改进对投资者保护水平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控制权私有收益大小的相关因素。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显著的降低了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程度。在影响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众多因素中,股权制衡机制能够有效抑制控股股东攫取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是约束公司管理层、改进公司治理的一种重要机制。但在我国不完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新控制性股东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后,很可能并不是为了提升上市公司的业绩,而是利用上市公司的壳资源进行筹资,并通过各种方式转移上市公司的资源,侵占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控制权收益的存在使控股股东有强烈的愿望去获取控制权,以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制度因素是决定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关键因素。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还与监督强度、持股期限、侵占程度、惩罚力度和贴现因子等因素密切相关。文章对控股股东掠夺行为的动机及影响因素做了理论分析,以期寻求限制或减轻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掠夺行为的途径,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控制权收益的存在使控股股东有强烈的愿望去获取控制权,以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制度因素是决定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关键因素.控股股东的利益侵占还与监督强度、持股期限、侵占程度、惩罚力度和贴现因子等因素密切相关.文章对控股股东掠夺行为的动机及影响因素做了理论分析,以期寻求限制或减轻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掠夺行为的途径,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金颖  唐德善 《财会通讯》2009,(6):136-138
代理权争夺是控制权市场上的主要转移路径之一,是中小股东参与治理、保护自身利益的途径之一。本文对转移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对其与公司并购、公司治理及我国实践等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促进中国控制权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代理权争夺是控制权市场上的主要转移路径之一,是中小股东参与治理、保护自身利益的途径之一。本文对转移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对其与公司并购、公司治理及我国实践等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促进中国控制权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宋力  陈光 《财会通讯》2008,(4):42-43
公司控制权的转移是对较为稀缺的控制权资源和原来上市公司的股权配置状况进行重新安排的行为。对公司控制权转移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评价,主要是看该控制权转移行为是否有效地提高了公司价值并降低了代理成本。本文拟通过分析控制权转移前后控股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的私有部分和共享部分比例的变化,构建控股股东“边际代理比率”,并以此作出从代理成本角度对公司控制权转移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公司的控股股东利用其对公司的控制权获得控制权私人收益,严重地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通过对控制权私人收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可以找到一条减少控制权私人收益、降低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程度的有效途径。本文将对国内外有关控制权私人收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回顾和评述,并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提出控制权私人收益影响因素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预告为例,检验了控股股东行为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披露策略选择的影响。检验结果发现:总体而言,在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管理层业绩预告作用中利益防御动机与利益趋同动机同时存在,并随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变化,其作用也在利益防御效应和趋同效应之间变化。为了促使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在业绩预告披露中的利益一致性,我们需要以提高控股股东的独立性为核心强化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的股东收益是市场对控制权转移的反应导致公司股票价值的变化,从而引起股东财富的变化以及由于控制权转移引起的利益流动。2002年发生的丽珠集团控制权之争,两家上市公司争夺一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这在我国二级市场上还是第一次。其控制权争夺过程中手段的多样化及操作上的市场化,开创了我国上市公司之间控制权之争的先河,也为我们分析现代公司控制权市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际案例。  相似文献   

11.
宋力  宋阳 《财会通讯》2009,(6):38-39
一、控股股东行为分析 对于中小股东而言,控股股东的行为可以对其产生有利或不利两种影响。控股股东权利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现金流权;另一部分是控制权。当现金流权为控股股东带来的收益在控股股东收益中占主导时,控股股东在公司的利益增加使得监督经理变得有利可图,并且“掏空”上市公司导致的自身利益损害上升,此时控股股东往往更倾向于“支持”上市公司,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概率降低,所以控股股东会致力于提升企业的业绩,在公司处于财务困境时,利用私人资源对公司提供支持,这些是对中小股东有利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一、控股股东行为分析对于中小股东而言,控股股东的行为可以对其产生有利或不利两种影响。控股股东权利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现金流权;另一部分是控制权。当现金流权为控股股东带来的收益在控股股东收益中占主导时,控股股东在公司的利益增加使得监督经理变得有利可图,并且"掏空"上市公司导致的自身利益损害上升,此时控股股东往往更倾向于"支持"上市公司,使公司陷入财务危机的概率  相似文献   

13.
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是约束公司管理层、改进公司治理的一种重要机制。但在我国不完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新控制性股东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后,很可能并不是为了  相似文献   

14.
Shleifer和Vishny(1986)指出,大股东对公司治理会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利益协同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那么,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会带来什么效应呢?本文选定2000~2004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控制权转移后高管变更对大股东利益侵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大股东利益侵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接着建立联立方程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检验了控制权转移、企业绩效与大股东利益侵占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权转移后高管变更确实对大股东利益侵占产生了正的影响,同时,大股东利益侵占又对企业绩效产生了负向的作用.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引入了高管变更和大股东利益侵占变量,更好地解释了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后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金融市场的财富效应是指在金融市场上.金融资产持有人持有的财富随着金融资产价格的上涨或下降而同步增加或减少.进而对消费产生抑制或刺激。控制权转移的财富效应是市场对控制权转移的反应导致公司股票价值的变化,从而引起股东财富的变化以及由于控制权转移引起的财富的流动。控制权转移的财富效应侧重从微观的角度研究控制权转移对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股东财富的影响.即在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过程中.谁是最大的赢家。  相似文献   

16.
刘永礼  康莉霞 《会计之友》2012,(19):115-118
金字塔股权结构下,终极控股股东利用控制权侵害中小股东及公司利益,进而影响企业价值的事件层出不穷,对于此问题的研究也是财务理论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两个基于控制权私利的模型。金字塔股权结构下在终极控股股东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前提下,分析终极控股股东的控股动机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陈晨蓓 《会计之友》2012,(24):101-103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由分散转为集中,传统的股东与管理层的代理矛盾也逐步转变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矛盾。终极控制股东作为公司各项决策的关键人物,他们对公司的影响毋庸置疑。他们会利用金字塔股权结构、交叉持股等方式控制上市公司,以最小的现金流权去获得最大的控制权,他们也会因为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去寻找弥补控制权成本的手段,抑或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去获取私有收益,从而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财务杠杆与企业投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6~2009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衡量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代理成本,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代理冲突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差值与企业投资显著正相关;相对于其他企业,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的公司财务杠杆与投资的敏感系数更低,高财务杠杆对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与投资的敏感系数无显著影响.本文认为: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代理成本"激励"企业投资行为,而且会弱化负债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杜湘红 《价值工程》2009,28(2):153-155
控股股东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掠夺已经成为公司治理的突出问题。产权理论认为所有权与控制权的不对称是造成利益侵占问题的根本原因。包括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控制方式和股权制衡状况等内容的所有权结构特征,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控股股东的掠夺行为。据此提出了完善股权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存在终极控制人的现象突出,终极控制人通过金字塔结构、交叉持股等方式使所有权和控制权发生偏离。由于我国中小股东的保护法律还不够完善,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偏离成了终极控制人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的工具,使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日益严峻,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影响到公司的绩效。因此,本文试图研究,在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和公司绩效是什么关系,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偏离对公司绩效是如何影响,并且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