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扩大内需对就业和收入分配结构会有哪些影响,能否依靠扩大内需更好地带动就业增加、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既实现经济结构转变,又实现就业和收入分配调整,从而更好地协调宏观调控政策和目标?本文利用2007年中日国家间投入产出表分析测算了中国国内需求对就业和劳动者报酬、税收和营业盈余①三者的拉动作用.测算结果表明,如果要从根本上确保劳动者报酬比重提高、实现“十八大”报告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还需要出台能够直接带动劳动者报酬增加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优化初次分配结构、推进共同富裕必须运用系统思维,注重供需联动、协同发力。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对初次分配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成为劳动者报酬的主要来源,但技能服务业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需求结构看,三大需求拉动的劳动者报酬都呈现上升趋势,单位消费拉动的劳动者报酬最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我国初次分配结构中存在部分行业劳动者报酬被挤压、劳动者报酬的部门填补缺位、部门收入错配等问题。为此,要优化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发挥需求结构优化对供给结构的牵引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对需求的支撑作用和对就业的吸纳作用,形成以供需结构更高水平动态均衡来促进初次分配结构改善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收入分配严重失衡,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此重不断下降,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居民,不同地区居民、城乡居民、行业劳动者和不同层级劳动者之间的不合理收入差持续距扩大。随着收入分配失衡的加剧,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消费率持续走低,消费占GDP比重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下降,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明显不足。需求结构的不均衡发展阻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偏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突出困难。因此,2012年乃至“十二五?’期间如何优化和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成为推进经济稳中求进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郭雅娴 《经济问题》2012,(11):41-44
从部门结构的角度对中国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的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对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部分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基础上,发现劳动者报酬占比上升主要得益于1993~1999年期间个体经济和农户经济的发展环境相对宽松;而在1999~2002年期间虽然整体劳动者报酬占比基本稳定,但已经出现了住户部门发展减缓的趋势,同时金融机构的劳动者报酬开始迅速增加;2002~2008年期间劳动者报酬占比迅速下降,则源于劳动力供给增加而工资议价能力相对下降、宏观政策中资源投放偏向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部门、政府用于投资的资金快速上涨等因素。  相似文献   

5.
郭斌 《现代经济探讨》2015,(4):39-43,48
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是否合理,以及谁是挤占劳动者报酬的主因等议题,一直备受争议。作者运用1978-2012年国民生产总值收入法构成项目的数据,计算了历年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占比,以及四者的Pearson相关系数,并比较了各国劳动者报酬占比数据。研究得出中国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企业是挤占的主因、政府因税收刚性而间接挤占了劳动者报酬等认识;进而提出了稳定经济增长、提高中低收入组群的劳动力价格水平、以"宽税基、低税率"思路推进税制改革、打破行业垄断和政府以"转移支付"手段承担中低收入组群的教育投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目前的市场结构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关系实际,制定出适合我国情况的国有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规制模型。其具体做法为:以劳动者劳动要素的贡献为依据,并兼顾与处于不同市场结构中一般竞争性行业职工的收入分配公平,确定国有垄断行业的按劳分配报酬水平;以资本要素贡献并兼顾社会平均利润率确定国有资本收益率水平,构建国有垄断企业职工工资、企业利润和销售价格的收入分配联合规制模型。这样,既能解决国有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问题,又能实现与其他行业相比较的收入分配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中的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再分配和实物收入再分配等基本概念和基本指标进行阐述,对经济研究和经济管理工作中关于收入分配核算的若干误解,包括收入分配核算与生产核算之间、收入初次分配核算与收入再分配核算之间、实物收入再分配核算与收入再分配核算之间、收入分配核算与重估价核算之间、收入分配核算与财富分配核算之间的误解以及对劳动者报酬指标的误解进行分析与澄清。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必将对各类人群的收入分配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其他群体相比,尽管中国低收入群体收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小,但是由于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低,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差,金融危机对其影响仍然巨大。因此,文章提出要以罕见的金融危机为契机将我国的收入差距缩小到合理的范围,建议在当前形势下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来调节收入分配:一是通过改变当前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二是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保障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稳定;三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通过就业实现收入保障;四是加大税收制度改革力度,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五是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国引进式技术进步及不平衡结构增长等特征出发,建立两部门投入产出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中国经济结构问题的特点和形成机制,并从逻辑上解释了收入分配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关系。在经济危机和转变发展方式的背景下,改善当前结构矛盾的短期政策是,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即减少高端部门资本报酬,增加高、低端部门劳动者报酬),进而扩大消费需求。实证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这个观点,同时,本文的研究模式为投入产出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框架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要素投入型的增长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长期低廉的劳动力,表面上看,劳动者地位的提升和劳动者报酬的提高加剧了企业的经营困难,但在当前却是规避外贸摩擦、降低我国企业过高离职率的有效途径,能促进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并进而通过扩大内需的方式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和第二次分配中使劳动者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通过财政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构建城乡平等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1.
1978年以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民收入分配从向居民倾斜逐步演变成向政府倾斜。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比重偏高而居民收入比重偏低。就各经济主体内部收入分配结构而言,政府收入中的中央财政收入比重低、生产税比重较高而收入税比重较低、政府社会保险福利支出比重也较低,企业收入差距大、企业间利润分配不均,劳动者报酬和居民财产收入比重均较低且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因此,应该适当调整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比重,并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与各经济主体内部收入分配结构的调节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收入分配改革既不能片面强调按劳分配,也不能鼓吹按生产要素分配,而要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的辩证统一。因此,我们要遵循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在非劳动要素所有者收入较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使劳动者收入保持一定幅度的适度增长;在使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者收入大幅度增长的同时,逐步提高城乡低收入劳动者的收入。科学选择这种收主双增长,合理地使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是保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市场化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劳动力成本激励效应的有效发挥关系到劳动者收入水平增长的可持续性和收入分配改革的顺利进行。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基于浙江省工业部门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认为,劳动力成本的结构调整会对企业生产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当前浙江省工业部门收入分配重点应在于增加福利和教育支出。本文结论暗示,我国新阶段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应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做到有所侧重,在保证劳动收入份额增长的同时,实现成本结构的优化,实现劳动者收入与劳动生产率的同步增长,达到劳动者和企业双赢。  相似文献   

14.
消费需求不足的收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扩大内需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消费需求不足以及由此导致的投资需求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消费需求受收入水平及其分配状况的影响。但由于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大”、“斜”、“乱使得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并导致了整个社会消费倾向过低,影响了消费需求的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因此,扩大内需,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弘 《生产力研究》2007,(1):13-14,22
我国市场化改革中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这种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并不表明改革之前的平均主义是正确的,但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持续扩大也显然有碍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从理论上认真地对待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实,是改善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江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负面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使得江苏居民消费率下降,城乡人力资本差距扩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有固化趋势。只有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推进刘易斯转折点与库兹涅茨转折点的会合,才能逐步提高劳动者工资报酬,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7.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体现公平.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倍数为3.28,处于历史高位.分析影响城乡收入分配实现公平的原因,采取相关措施,遇制和逐步缩小收入差距,体现公平分配成为遏制近年收入分配状况恶化、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公平理论(O/I)A(O/I)B是亚当斯在社会比较中研究个人所做的贡献与所得的报酬之间如何平衡的一种理论,侧重研究报酬的公平性对积极性的影响,将公平理论原有的参照系A、B变换为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从投入要素I、产出要素O和投入产出比率O/I三方面展开可以从公平角度分析影响城乡收入分配实现公平的原因为:投入的生产要素无法实现相对公平;产出的收入要素无法实现相对公平;对城市的投入与产出方面相比于农村过大.  相似文献   

18.
赵惠芳 《经济管理》2007,(14):81-85
本文试图从理论上解析收入分配不公的成因,确认适应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经济发展需要的分配理论,继而提出相应的操作办法。本文认为,劳动创造价值,必须以物质资本为基础,劳动和物质资本是“根据”和“条件”的关系,作为二者有机结合的成果——收入,应在劳动者(含间接劳动者,如国家)和物质资本所有者(含间接所有者,如国家)之间合理分配,即劳动者应享有除应归物质资本所有者的投入资本的报酬(包括投入资本的时间价值、机会成本、风险价值和通货膨胀贴水)以外的一切收入的求偿权。采用股票期权制度分配收入的顺序依次是员工(必要劳动应得部分)、债权人、国家、物质资本所有者、员工(剩余劳动应得部分)。这种分配模式与我国当前的经济模式相适应,具有可操作性,能使更多人靠劳动致富,可在一定程度上从微观基础角度解决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生产与性别收入分配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零工就业意味着雇佣的非正式化与收入的不稳定化,女性被大量吸纳进入零工经济的同时,参与劳动力市场和家庭的方式也发生转变,性别工资差距可能随之变化。理论分析表明,在市场领域,非正式雇佣加深了劳动后备军对工资的挤压效应,女性作为劳动力“蓄水池”,收入下降效应更为明显;在家庭领域,不稳定收入加深了劳动者的自我规训,家务劳动时间分配不均使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张。在上述两种效应下,零工经济中的性别工资差距将大于非零工经济。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经验研究结果验证了上述理论推演。劳动者“灵活性”和“安全性”的综合指标表明,只有建立灵活安全的劳动力市场机制,重视弱势群体的就业保护,才能真正推动零工经济成为“稳就业、保增长”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基本表现之一是劳动者在初次分配中的报酬较低.为确保劳动报酬稳步增长,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重建按劳分配实现机制.这个实现机制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多管齐下,它主要包括国家按劳分配制度在政策法规上的完善、企业对职工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组织对劳动者按劳分配权利的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