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目前,《红海湾滨海旅游产业园区文化旅游规划》、《红海湾经济开发区、红海湾滨海旅游产业园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已经完成。其他规划方案也已基本形成,均完成了90%的工作量,目前还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中。2012年8月,红海湾滨海旅游产业园区成功竞得广东滨海旅游产业园区竞争性扶持资金3亿元和市级配套资金3亿元,被广东省定位为滨海旅游产业示范园区,这对红海湾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按省、市对红海湾的发展定位,区管委会  相似文献   

2.
结合电子商务网站,旅游网络表现出强烈的外部性,本文分析旅游网络的基本外部性、客户黏度、网络弹性、客户预期和费用率等核心元素,总结出旅游网络外部性估算办法,对照外部性特征,由实际出发,提出旅游企业进行差异化营销的三个核心环节:创新图存、虚拟协同和分工细化,以充分利用旅游网络的外部性特征,提高旅游业务活力。  相似文献   

3.
外部性是一个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旅游商业化现象是伴随旅游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对旅游商业化现象引入外部性理论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从外部性理论的发展及其内涵入手,介绍了旅游商业化过程中的外部性表现、特点及其影响,分析了旅游商业过程中的相关利益主体及其利益诉求,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旅游商业化外部性内部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刘明  徐磊 《经济地理》2011,31(2):317-321
滨海旅游客源市场分析是编制沿海地区旅游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选划新型潜在滨海旅游区起重要的参考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运用旅游市场分析的框架,对我国滨海旅游客源市场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获得我国滨海旅游入境客源市场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旅游动机等方面的结论,以及滨海旅游国内客源市场的特征,进而对我国滨海旅游潜在客源市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我国滨海旅游客源市场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滨海旅游业是能够彰显沿海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之间民心相通和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重要载体,在促进国家战略推进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东海区沿海城市具有经济基础好,人口密度高,城市服务功能完备,基础设施优良,以及海洋文化资源丰富等显著特点,然而东海区三省一市的沿海城市滨海旅游业在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够便利、市容市貌生态环境不够优良、滨海旅游产业发展相匹配的配套服务功能不够完善、支撑滨海旅游业发展的体制不够健全、滨海旅游业行业服务没有相应的标准、旅游资源内涵挖掘深度不够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都成为影响滨海旅游业的关键因素遥 论文依据产业经济理论和东海区沿海城市滨海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以滨海旅游业消费环境评价为研究目标,构建了旅游消费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信息熵的 TOPSIS 逼近法,对东海区 8 个沿海城市 2014-2016 年的沿海城市滨海旅游业消费环境进行了评价,最后基于评价的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1世纪国际旅游仍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且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而滨海旅游较其他形式的旅游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的国家.据统计,目前海岸带内共有滨海旅游景点1500多处,滨海沙滩100多处,其中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16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0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5处以及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15处.因此,业界人士认为大力发展我国的滨海旅游业,可以使其成为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产业之一.但是我国滨海旅游业起步较晚,无论是热带地区的海口一北海一湛江一三亚滨海地带、处于亚热带地区的上海一厦门滨海城市,还是地处温带区域的北部滨海地带,以及处于渤、黄海之滨的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等著名的避暑、疗养胜地,这些地带与世界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相比,显然吸引力不足.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对滨海旅游的影响研究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毅  朱竑 《经济地理》2011,31(12):2132-2137
从滨海旅游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的角度,将气候变化对滨海旅游的影响分解为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和极端气候事件,按旅游景观系统和旅游者两个层面进行综述。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滨海旅游资源环境系统的影响,不仅仅是滨海景观组分的增与减,或旅游者旅游行为的简单改变,而是重塑整个滨海旅游资源环境系统。气候变化影响下的中国未来滨海旅游发展不容乐观,只有重视旅游环境教育,培养和提高不同群体的旅游环境感知,才能真正推动低碳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防城港市滨海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防城港市区位优势显著,滨海旅游资源丰富。文章分析了防城港市滨海旅游资源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并与环北部湾滨海旅游资源进行了对比,找出了其开发利用的优势和劣势,进而提出了防城港市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9.
运用运筹学方法和理论,建立我国滨海旅游业的可拓物元模型,对2011-2015年滨海旅游业的安全度做出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我国滨海旅游业处于较安全状态,2012年其安全状态处于临界安全,2014年安全状态处于安全。5年来产业安全整体水平平稳提升,目前滨海旅游业产业安全处于较安全级别,系统比较稳定。建议从政府部门加大扶持力度、构建常态化旅游服务保障机制,重视文化内涵、深挖传统文化资源,树立以游客为本的理念,切实提高滨海旅游服务质量等几个维度,提升我国滨海旅游业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滨海旅游业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目前,国内有关滨海旅游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滨海旅游消费文化研究和滨海旅游经营文化研究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旅游生态位理论模型及测评指标体系,以2007—2017年北部湾城市群7个滨海城市统计数据为数据源,综合测评了2007—2012年、2012—2017年两个时间阶段北部湾城市群滨海城市旅游竞争生态位宽度与重叠度,并利用ArcGIS软件刻画了二阶段北部湾城市群滨海城市旅游生态位宽度空间格局图谱与重叠度网络图谱,以此科学分析区域滨海城市旅游竞争生态位的历时阶段性动态变迁特征。最后,从区域滨海城市旅游生态位的整体优化、扩充、分离三大方面提出了北部湾城市群滨海城市旅游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罗鹏  夏坤 《当代经济》2016,(2):39-41
随着滨海旅游的兴起,人们的旅游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开始呈现体验旅游的特征.广东作为滨海旅游资源大省,发展体验旅游优势明显.为此,需要统筹滨海旅游资源规划,开发体验旅游项目;加强体验旅游营销,打造体验旅游服务,推动滨海旅游的体验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3.
海洋是三亚的特色旅游资源,滨海旅游近年来在当地发展迅速。但是滨海旅游容易引发旅游危机事件,影响当地旅游业的顺利发展。文章在对三亚市滨海旅游区常见旅游危机事件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三亚市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建议,为滨海旅游地的危机事件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产业是将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后深化而成的一种新型旅游产业,是旅游产业深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伴随我国新型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失地农民加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行列成为"三农"问题的一个突出点,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解决成为关系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实现的关键性问题。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有效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旅游服务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以滨海旅游名城秦皇岛市为例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合阐述,旨在为有关职能部门在制定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策略和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决策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促进辽宁滨海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本研究从辽宁省、全国两个层面对辽宁滨海旅游业竞争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辽宁滨海旅游发展存在如下问题:(1)辽宁滨海旅游业竞争力参差不齐,影响地区间合作;(2)辽宁滨海旅游业竞争力整体实力不强,在全国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3)与世界滨海旅游热点与发展趋势相比,辽宁滨海旅游产品落后,效益低下。建议从均衡发展、地区联动、打造精品区域合作等方面提升辽宁滨海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旅游服务质量一直以来是旅游经营者和游客最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广西滨海旅游服务质量进行IPA分析,揭示了广西滨海旅游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广西滨海旅游服务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廓清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外部性(专业化外部性、多样化外部性)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不同协同集聚外部性存在差异,专业化外部性较多样化外部性更能促进产业升级,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机制;多样化外部性与产业升级表现为促进和抑制并存的交互作用,短期内虽表现为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抑制作用会逐渐显现;协同集聚外部性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动态互动关系具有区域异质性,专业化外部性与产业升级仅在东部地区表现为促进和抑制并存的交互关系,多样化外部性与产业升级在东西部地区表现为相互促进的交互关系,中部地区协同集聚与产业升级之间尚未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旅游是全球海岛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滨海旅游业作为海洋产业的组成部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潜水尤其是海岛潜水越来越得到游客青睐。潜水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娱乐方式,是传统海岛产业升级、滨海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厘清海岛潜水产业的基本概念后,明确海岛潜水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比分析国外海岛潜水产业发展的有益经验,总结我国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建议通过突出地方立法并整合社会资源等政策来规范并促进海岛潜水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茂名市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陈烈  丁焕峰  孙海燕 《经济地理》2003,23(6):835-839
滨海旅游资源开发是海洋开发的龙头和支柱。在分析新时期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理论的基础上,对广东省茂名市滨海旅游资源结构、开发方向与模式、开发战略对策等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区域发展关联与外部性已成为发达国家产业成长最为显著的经济现象,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意义在于通过产业的扩散,在环渤海地区内部形成一个经济中心,共同推进环渤海地区核心区域(京津冀)东部滨海地带的崛起。滨海新区崛起是河北省加速融入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提升自我的重大机遇;另一方面,滨海新区“空吸”效应可能加速河北资源、要素流失,加剧河北在京津冀区域中的“洼地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