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灰色理论的林业产业结构分析——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灰色关联模型,计算2001~2006年间不同时间段内的辽宁省林业产业结构灰色动态关联度,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出辽宁省林业产业结构现状和动态变化,找出3次产业及其内部的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并提出继续扩大林业第一产业的发展强势,积极引导林业第二产业的发展方向,大力提高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的产业结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 3年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采用全局相关和局部相关分析等方法,利用R、Arcgis等软件,可视化分析山东农民人均纯收入空间分布聚集情况.分析表明:山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各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差距较大,发展水平不平衡,并存在空间聚集效应.  相似文献   

3.
吴云勇 《南方农村》2010,26(5):39-43
通过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人均国民总收入之比,即农民人均纯收入系数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辽宁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低于人均国民总收入的增长率,这是辽宁省农民增收困难的直接原因,其根源在于农民收入结构和农民就业结构的失衡。因此,若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必须两手抓:一手通过工业反哺农业抓农民收入结构问题,一手通过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抓农民就业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林业产业结构灰色动态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4~2010年统计数据从发展趋势、结构比例及与全国林业产值比较等方面对湖南林业产业做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湖南林业三次产业及各亚产业间做了灰色关联分析。通过分析得出:林业第二产业对湖南林业总产值关联度最大;第一、二、三产业内部关联度最大的亚次产业分别是:林木的培养和种植;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苇制品制造;林业公共管理及其他组织服务。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农民人均纯收入与新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即农民人均纯收入系数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低于新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只是新疆农民增收困难的直接原因,其根源在于农民收入结构比的降低和农民就业结构比下降速度缓慢,所以若想从根本上解决新疆农民增收问题,必须两手抓:一手通过工业反哺农业抓农民收入结构比问题,一手通过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抓农民就业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运用马尔可夫链对河南省18个地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状态进行预测,结果发现,从人均纯收入来看,2006年河南省各地市农村已全部达到总体小康状态;从2010年起再发展五到十年,河南省达到全面小康的农村地区会逐渐增多,但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要统筹城乡发展,破除农民增收的制度性障碍;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加快城镇化建设;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完善并严格执行农民增收减负政策。  相似文献   

8.
以黑龙江省林业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20052010年间各时间段内黑龙江省林业三次产业与总产出以及林业三次产业内部各次级产业与三次产业产出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并以此为基础对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中三次产业结构关联度以及第一、二、三产业内部动态关联变化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提出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发展应该挖掘潜力发展林业第一产业、利用现代科技全面发展林业第二产业、发展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业第三产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量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条件。本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江苏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电气化水平,而农业水利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小。根据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本提出了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趋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空间地理方法对中国农民纯收入进行了分析。选取了2001-2012年我国31个省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样本,并利用Moran’s I从全局以及局域层面揭示了各省农民人均收入的空间关联性。在此基础上,选择β收敛模型、空间滞后模型(SEM)和空间误差模型(SLM)对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β收敛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数据,运用SVAR模型主要进行脉冲响应分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农业生产结构的几个指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业(种植业)产值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最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农业生产结构变动的响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提出转变发展思想,以工业的形式发展农业;推进产业改革,调优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产业政策,增添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12.
郝桂岩  金添 《农业经济》2002,(12):14-15
一、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地区差距的大小  衡量地区收入差距大小的理想指标是基尼系数 ,但由于无法获得完整的基尼系数数据 ,加之基尼系数计算复杂 ,要求样本量大等原因 ,我们采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地区间相对差异系数来衡量地区间的差距 ,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最高地区和最低地区的差值及最高地区和最低地区的比值来衡量地区间的绝对差距。  我们收集了 1 985年到 2 0 0 0年辽宁省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营口、阜新、辽阳、盘锦、铁岭、朝阳和葫芦岛 1 4个地区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数据。用当年…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递出一个令人欣喜的数字:面对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2009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大关,实际增幅6%以上。这意味着农民  相似文献   

14.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莱州湾海洋渔业产业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州湾作为山东省重要的海湾,其海洋渔业的发展对该省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分析莱州湾海洋渔业的发展条件,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该区域海洋捕捞业、海水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休闲渔业四个方面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动态研究,认为该区域的海洋渔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优化,其中海水养殖业和水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对海洋渔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海洋捕捞业基本保持稳定;休闲渔业则发展较为缓慢,未能成为海洋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鉴于上述分析,论文针对莱州湾海洋渔业结构中各个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推动该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为政府及相关涉海机构提供支撑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农用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农业用电量、人均耕地面积、国家财政支农、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农业产业结构指标、农产品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成灾率等为对象,研究上述因素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影响,进行回归模型分析和协整分析,以分析其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相关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中国社科院15日上午举行“2009年《农村经济绿皮书》发布暨农村经济发展研讨会”。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李周介绍,2008年我国农产品普遍增产,农民人均纯收入4761元,增加621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解决农民增收有助于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方法]通过文献查阅法了解中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及构成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而结合定量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从区域角度和时间角度对中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及构成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差异特征及形成的原因。[结果]中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及构成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整体上看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水平,其中江西省和湖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持平,高于河南省和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比重随时间的延长发展改变,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比重逐年下降,河南省和湖北省的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比重高于山西省和江西省,河南省和山西省的工资性收入比重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湖北省和江西省的工资性收入比重变化幅度不大。[结论]通过分析中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及构成的区域差异及形成原因,为发展和提高中部地区农民收入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据近日召开的贵州省委农村工作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透露,2011年,贵州省通过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农业结构调整,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00元,实际增幅达15%,是26年来增幅最快的一年,增长速度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相似文献   

19.
藏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空间分布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ArcGIS和GeoDa软件分析了中国藏区17个地、市、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空间分布差异。首先,分析了藏区17个地、市、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是否存在着空间相关性与区域集群的现象;然后,通过构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藏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的空间分布差异进行了解释,剖析了藏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近年来,随着西藏经济快速、稳定、持续的发展。西藏农牧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对农牧民收入问题的研究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但是,对西藏农牧民收入问题的研究多以定性为主,文章力求从量化分析的角度对西藏农牧民收入问题进行研究。[方法]为了对西藏农牧民收入进行定量研究,该文就西藏农牧民收入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一产产值、二产产值、三产产值和农牧民人口数5个因素1998~2013年之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研究,以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分别以一产产值、二产产值、三产产值和农牧民人口数作为解释变量,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消除共线性带来的影响。而后对模型进行检验、修正,对修正后的模型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模型通过了t检验,F检验,Dubin-Watson经验,拟合优度较高。[结果]结合当下西藏经济发展的现状得出农牧民收入与各解释变量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影响西藏农牧民增收的关键因素。[结论]通过分析可得,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西藏农牧民增收的作用较为显著,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做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第二产业的推动作用尤为明显。第三产业产值每提高1%,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将提高5.643 362%,第二产业产值每提高1%,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将提高10.815 5%。回归结果与当下西藏经济发展现状及农牧民收入实际状况较为吻合。通过实证分析,并结合当下西藏经济发展状况,在该文最后对提高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