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偏离份额法对兵团14个师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得出各师产业结构与竞争力方面的优、劣势及数量关系,对各师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缩小各师经济差异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产业部门是就业的载体,产业结构变动必然反映在就业结构的变动之中。本文通过梳理1978年~2010年新疆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就业结构的变化过程,分析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和就业人数的规模及其所占比重,得出结论:第一,新疆生产总值总体上保持较快增长势头;第二,总体上来说,就业人数的绝对值在增长,但是各次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水平,低于其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第三,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程度较大。这说明,新疆的经济增长、尤其是第二产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相对比较有限,政府应该通过多种途径支持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由此促进自治区整体就业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测评将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的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粗糙集理论方法,测算了兵团2001年~2010年的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研究发现,2001年~2010年间,兵团产业结构合理化综合评价值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产业结构合理合理化水平仍然不高。具体表现为兵团产业结构与标准结构之间的差距较大,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之间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对传统产业的依赖性较大,资源未得到合理利用。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对兵团向南发展尤其是有效集聚人口、壮大南疆师团实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兵团统计数据,应用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劳动生产率三个指标,对兵团南疆垦区及其各师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南疆垦区产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不同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能力差异显著。当前,需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特定行业发展,调整优化就业结构,加强劳动力培训及人才引进。  相似文献   

5.
新疆兵团的产业结构变化以及经济增长,不仅事关整个兵团的发展,而且对屯垦戍边事业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科学研究的经济理论,首先分析了兵团历年的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然后选取1978年至2008年的生产总值和三大产业产值作为研究对象,运用E—views6.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并结合三大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展开分析,以对调整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增长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效益的指示器。中部六省新世纪以来产业结构演进呈现第一产业稳步下降、第二产业逐步攀升、第三产业比例降低的格局。从静态、动态、增量不同维度,运用偏离-份额法考察中部六省产业结构演进方向、速度及与全国水平的比较,定量测度各省部门结构与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明晰各省产业演进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夯实第一产业基础、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第三产业贡献和"三化"协调与发展同步推进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过程中总量增加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2003-2012年云南省及各州市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变动趋势,确立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分析了云南省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相对变化演进过程,并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研究云南各州市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效应,对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竞争力,促进云南经济增长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文在分析2000~2011年间环渤海地区国际旅游经济产业构成和该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基础上,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环渤海地区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的效益进行分析,环渤海地区旅游产业刚性部门创汇能力仍占主导地位,购物、游览和娱乐等需求弹性大的部门后续发展形势可观.通过构建多部门经济模型,环渤海地区国际旅游产业结构演进变动对国际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环渤海地区各地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国际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滨海旅游后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加速新疆产业结构转型和提高产业竞争力,解决产业转型面临的突出问题,就需要对新疆产业结构演进特征有清晰的认识。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对1985~2021年新疆三次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产业结构演进阶段及总体特征。研究表明:(1)新疆区域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但相较于全国来说,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偏高,第二和第三产业占比偏低。(2)产业结构特征从“一二三”模式转变为“二三一”模式,最后呈现“三二一”模式,符合产业优化理论和实践,但产业结构内部仍需优化调整。(3)2010年之前,第一、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之后转向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突出。(4)总体表现为第一、第二产业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竞争力相对较强。根据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状况提高整体产业竞争优势,从产业视角为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产业结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就业结构的发展依托于产业结构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发展对就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就业结构的失衡反作用于产业结构,会导致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缓慢,所以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发展对于经济水平的高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南疆地区较为典型的和田地区为例,通过对和田地区的产业结构偏离度以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对新疆乌鲁木齐市的1979-2008年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进行了量化(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1979—1984,1985~1990,1991-1996,1997~2002,2003-2008年五个阶段内,产业结构对乌鲁木齐市经济增长的贡献都远大于竞争力优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见,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对乌鲁木齐市经济的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难以支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深入研究兵团产业结构现状,探寻兵团三次产业发展轨迹,找出兵团三次产业、三次产业内部行业和各师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是兵团实现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本文运用区位熵理论,对兵团三次产业结构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找到兵团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曹颖  万志芳 《林业经济》2012,(11):102-104,115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黑龙江省2001~2010年林业产业结构与区域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全国林业产业发展来看,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基础好,第二、第三产业属于产业因素推动类型,产业结构处于优势地位,但第二产业不具备区域优势。并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增强第三产业竞争力、提升第二产业规模效益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兵团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其劳动生产率低、发展不均衡、服务水平不高,限制了兵团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新疆稳定、边防巩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党的十七大和国家主席均指明: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就要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本文拟通过对兵团产业结构现状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的对策,使各产业之间相互适应、相互支持,形成合理比例,以达到促进兵团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目的(或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一直为我国政府所重视。当前,科技进步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力和决定因素,加强科技引进、投入和研发,有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兵团作为我国维稳固边的中坚力量,在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不协调问题比较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在研究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关系基础上,通过研究兵团产业结构现状、问题及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对优化、升级兵团产业从而推进兵团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加快"三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林业高等教育结构与林业产业结构的协调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介绍中国林业产业与林业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运用结构偏离度指标对中国林业高等教育结构与林业产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协调性对中国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林业高等教育结构与林业产业结构的协调性的好坏对中国林业经济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一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他们是否协调发展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质量和就业水平提高。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能否协调发展、经济发展能否有效推动就业增长并解决民生问题是河北省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新常态对产业结构优化与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采用河北省年度相关数据,应用基于VAR模型的动态计量分析方法,对河北省碳排放、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产业结构优化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及降低碳排放强度;经济增长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但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不明显。同时发现,依靠导致碳排放强度高的粗放型产业推动经济增长仅仅表现在短期,长期而言不利于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9.
利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了内蒙古在1998~2012年间的林业经济增长状况及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林业整体发展速度较慢,而且林业第一产业在结构素质、区域竞争优势方面问题突出,影响着第一产业的发展。其中二、三产业结构素质好,但竞争力较弱。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阻碍林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提出发展高质量的林业第一产业、推进第二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整合当地资源发展旅游业等调整产业结构和提升竞争力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四平市区为研究区域,2002—2010年数据为基础,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模型,测算了四平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的效益,通过比较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探讨了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平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出现"错位",今后应根据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优化产业结构,并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角度,运用地价杠杆及政策引导产业选址,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