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通过对贵州32个调查县的2240个农户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转移情况的抽样调查表明:去年我省农村当年转移的剩余劳动力74.56万人,其中:男劳动力46.09万人,占61.82%,女劳动力28.47万人,占38.18%;转向二、三产业的人数分别为44.11万人和29.63万人。从转移地区看,省内转移23.37万人,转向省外51.03万人。1997年我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2.
贵州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逐年增多。据调查测算,1993年农村剩余劳动力达686.1万人,占劳力总数的45.0%。据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对32县市(区、特区),56个乡镇,168个村的3360户、27707个农村劳动力抽样调查表明:199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到  相似文献   

3.
贵州黔西南州是一个集少、边、山、穷为一体的经济不发达地区。近几年来,由于人口、劳动力的逐年增加,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农村劳动力总量已大大超过在现有耕作技术条件下土地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因此,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正确的组织引导和合理的转移利用,变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民工荒"背景下,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针对我国当前"民工荒"和新老农村剩余劳动力代际交换的客观现实,提出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立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关的制度、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等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市场的发展,使得农村有很多剩余劳动力,为加强农业建设增加了很大难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解决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方式之一,能有效促进剩余劳动力的二次就业,缓解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劳动力转移培训旨在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提高知识技能,使其能够适应城市工作的需要和城市建设的需求。在新时期背景下,要注重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时效。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新时期提高农村劳动力专业培训的实效进行相关研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篇论文从微观角度,以伊吗图镇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采访的形式对伊吗图镇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征和转移情况进行了调查,阐述了哪些因素影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这些影响因素当中,有劳动力个人特征的因素,也有劳动力家庭的因素。本文认为劳动力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营农地时间等因素都影响着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但影响的大小和程度不同。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简要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缓解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必然面临的这一由于农村劳动力过剩所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天丽 《农村经济》2001,(11):10-12
四川省是内陆大省 ,又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农业大省 ,农村劳动力占全省劳动力的 70 %以上 ,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总量的 1 1 5% ,其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达 1 3 0 0多万。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对量大 ,给四川省实现经济起飞、建设经济强省提供了优势条件 ;另一方面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长久滞留在农业和农村 ,就会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因而 ,如何建设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我省现今面临的重要战略问题之一。(一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其障碍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有 3种选择 :一是离土不离乡 ,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8.
浅析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农业的现代化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是以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为前提。因此,加快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将对减轻和消除贫困,加快我国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我们于1997年底调查了四川渠县、河南虞城、江西兴国、陕西商州、贵州威宁、甘肃通渭等6省6个县46个村的446个样本户。本文主要依据村级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伴随着各国的现代化进程,与各国现代化过程中产业结构演进相适应,劳动力也有一个产业间转移的过程.考察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行工业化国家农村劳动力以梯度转移模式为主.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也移呈现出跳跃转移的特征和趋势.基于这一趋势和我国国情,加速城市化,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主要出路.  相似文献   

10.
苏北地区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大量沉积.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有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两种方式.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异地转移带来了诸如社会治安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等许多社会问题,所以苏北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同时,随着苏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给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历史阶段和特点,我国劳动力跨地区转移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行政和计划性色彩,政府通过“看得见的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引导”和限制。整个社会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这一城市就业群体的称谓也经历了从“盲流”、“农民工”到“民工”的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的“不自由”是我国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特征,而能否将农村剩余劳动力纳入城乡统筹的劳动力市场已经成为我国今后劳动力有效转移的一个重要问题。据此,本文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撇开农村剩余劳动力个体差异,基于迁移网络的视角,从宏观角度利用SIS传染病模型来给出定量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动态转移问题的一般框架,并通过计算机模拟找出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变化规律;提出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措施包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信息、改善城市农民工的待遇等.  相似文献   

13.
赵瑜 《南方农村》2012,28(2):32-34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合理有序的转移,是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市化水平和扩大内需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受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不合理制度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的转移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在分析广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的基础上,围绕广东“双转移”发展战略的要求,提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李专 《农业经济》2003,(4):29-30
我国是世界上农村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目前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 1 .5亿 ,加入WTO将使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瓶颈”。本文以沈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切入点 ,通过对沈阳市辖区内的区、县、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调研 ,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并探讨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途径。一、沈阳市农村劳动力现状根据调查测算 ,沈阳市有农村劳动力 1 0 6.5万人 ,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达 9.1万人 ,约占全…  相似文献   

15.
从广东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小城镇发展的情况说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建设发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农村生产力和农村经济发展为前提,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乡镇企业的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因此,发展小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中国城市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Harris-Todaro模型考虑了城市失业问题,却否认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且不能内生决定城乡收入差距和劳动力转移;而新经济地理模型可内生决定区域间收入差距和劳动力转移,但未考虑城市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且其结论缺乏政策含义。本文将二者结合,同时赋予农村剩余劳动力假设,并考虑中国户籍制度所导致的迁移成本,通过所建立的内生劳动力转移模型的推演表明:非农产品消费比重提高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动因,迁移成本下降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本文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分析验证了该结论,由此得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加快以户籍制度为中心的综合制度改革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形式;分析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村流通产业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成为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方式。农村流通产业是新的经营和生产方式,运用优化生产要素、专业化分工,拓展就业门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通产业是现代农业和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联系的重要枢纽,直接或间接转移农村劳动力,保障转移的有效性和质量。本文在阐述农村流通产业在转移劳动力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转移劳动力的内在机理,对农村流通产业促进劳动力转移以及推动产业化发展的内在机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与现状入手,找到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来稿摘编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否意味着其要脱离农业、走出农村回答显然是否定的。目前,我国农村仍是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战场,劳动力转移可以是劳动力从农业产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也可以是从种植业、养殖业向加工业转移,从产中向产前、产后服务的转移等等。我国农村之所以产生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