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在对产业转移与区域技术创新扩散的复杂网络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复杂网络和采纳阈值模型等相关理论,以技术类型为调节变量,构建了基于产业转移的区域技术创新扩散仿真模型,并借助Netlogo仿真平台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产业转移规模、创新程度及信息整合与技术创新扩散速度均呈正向相关关系,但在技术创新扩散深度上,受阈值机制的影响,二者关系呈现阶段性变化规律,且在不同的技术类型情况下,转移产业规模、创新程度及信息整合对技术创新扩散深度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性特征。最后为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管理者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研究》2019,(9)
文章对分布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0个股票交易市场股票指数日收益率波动率序列所构成的阈值网络所包含特性进行分析。将构造出的阈值网络依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对每个阶段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并对每个阶段的阈值网络求均值构造出平均阈值网络。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各个地区股票市场相关性强度趋于增加,北美和欧洲市场一直保持高度相关状态,而亚洲地区中国大陆股票市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与外界股票市场的相关性不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第三阶段有所增加。中国香港、台湾,日本三个地区股票市场相关性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有所提高,第一阶段中国台湾股票市场通过中国香港股票市场与日本股票市场连接,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则形成了全连接的态势。值得注意的是,亚洲市场和西方市场的联系比较弱,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股票市场之间的相关性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4.
5.
基于复杂网络视角的集群创新网络研究成为集群创新系统研究的新热点。针对创新网络研究中创新运行机制、创新系统结构的复杂性特征,文章梳理了复杂系统研究和社会网络研究的发展脉络,阐述了复杂网络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分析了目前国内基于复杂网络的创新研究的重要进展与不足。研究表明,基于复杂性系统集群创新网络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未来发展有较大的空间,集群创新网络框架与传播系统分析依然存在许多空白,建立理论框架、用创新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对研究主体进行多元分析是未来实现突破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6.
基于复杂网络的复杂项目管理研究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复杂网络理论引入管理,使之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是近年来管理理论发展的重要趋势,并已在相关领域取得了广泛的研究成果。通过归纳复杂网络的特征及其测度,在分析复杂项目特性的基础上,基于复杂项目所涉及的结构、组织、人员、技术、进度、成本等各要素的不确定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概括了复杂项目的复杂网络行为特征。根据复杂项目的复杂网络行为特征,基于结构方程建模(SEM)方法的应用范围和特点,提出了运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分析、解决复杂项目管理问题的框架。 相似文献
7.
8.
面向技术复杂性,技术创新组织走向复杂网络。复杂网络组织本质上是一个自组织网络,是技术创新组织在复杂性条件下进化的结果,它能很好地解决技术创新面临的复杂性难题,成为未来适合技术复杂性的理想创新组织。通过对复杂网络组织雏形——“日本企业多层级网络”的分析,揭示出在未来复杂性技术创新中,复杂网络组织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剖析了复杂项目的结构特点,识别了复杂项目危机传播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为实践中针对性地制定复杂项目危机预防和应对策略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上海医药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森林模型检验了诸多因素对于创新网络生成和拓扑的影响,并且对这些生成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了识别研究.研究发现:(1)创新网络个体属性为大学或者科研机构对于网络生成的影响最为重要,表明公共研发机构的知识外溢是网络生成重要动力;(2)创新网络个体的节点度有助于进一步的创新合作,证明了"合作的... 相似文献
12.
金融稳定分析的宏观模型综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水平是金融功能是否有效发挥的反映,加入WTO后中国政府对经济系统进行了诸多方面的改革,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但也存有压力与风险。金融稳定分析的宏观模型包括扩展的宏观经济模型、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和网络模型。其中,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具有较好的现实拟合度,应用性较强。应根据中国的社会背景和特殊的金融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相似文献
13.
研究政府减税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使用2008—2014年国家统计局全国创新调查企业数据库数据,运用动态面板门限模型并结合有效工具变量,研究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对企业创新是否存在门限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对企业创新存在一个大小约为6500的“规模阈值”,15%的所得税优惠政策会促使高新技术企业的减税规模超过“规模阈值”,导致企业创新水平内卷化;第二,在同等条件下,相对于低研发强度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对高研发强度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更强,尤其对员工物质激励水平和技术改造能力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减税规模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更加突出;第三,在同等条件下,相对于欠发达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对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更大。政府应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减税规模设置一个上限,且所得税优惠税率应结合企业研发强度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浮动管理。 相似文献
14.
Alex YiHou Huang 《Applied economics》2013,45(45):4884-4900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threshold stochastic volatility model that generates volatility forecasts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value at risk (VaR) estimation. The method incorporates extreme downside shocks by modelling left-tail returns separately from other returns. Left-tail returns are generated with a t-distributional proces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ly observed conditional excess kurtosis. This specification allows VaR estimates to be generated with extreme downside impacts, yet remains empirically widely applicable. This article applies the model to daily returns of seven major stock indices over a 22-year period and compares its forecasts to those of several other forecasting methods. Based on back-testing outcomes and likelihood ratio tests, the new model provides reliable estimates and outperforms others. 相似文献
15.
将技术创新过程按照创新程度的高低,由低到高依次划分为纯粹的模仿、创新式模仿、模仿式创新和原始创新4个演化阶段:运用我国专利增长的年度数据。分别以授权专利技术中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作为技术创新不同演化阶段的代理变量,对我国在转型时期的技术创新演进过程进行了经验分析。时间序列分析表明。近20年来我国的技术创新经历了一个持续的增长过程;从相对增长上看,创新的增长明显高于模仿的增长,这反映了我国正在由以技术模仿为主的时代向以原始创新为主的时代演进。Panel数据的回归分析显示,在模仿与创新与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模仿促进创新,另一方面创新亦促进模仿,二者呈现动态的交互过程。 相似文献
16.
Differing from the nonlinear effect of life expectancy (LE) estimated by previous empirical studies based on a quadratic equation which may be inapplicable for asymmetric nonlinear relationships, this note uses dynamic threshold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asymmetric threshold effect of 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f LE on income per capita can only be realized above the threshold, whereas there is an insignificant linkage between LE and economic growth below the threshold level when inflation is eliminated.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如何发挥科技创新作为现代化的核心动力成为关键议题。本文以2011—2021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并分析差异化战略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企业差异化战略的强度与技术创新成果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关联,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动态网络能力的构建与数字化转型机制的引入而实现。此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差异化战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产生负向调节作用。拓展研究发现,差异化战略在提升企业创新质量方面的效果较为有限,尤其是在优质专利指数等创新质量评价标准上的提升表现相对减弱。研究结论为优化动态网络能力、深化数字化转型、克服技术障碍,以实现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目标提供了实质性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We provide the first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human capital use, innovative activity, and patent protection, on economic growth in a model with many regions. In each region, consumers have constant relative risk-aversion preferences, there is no human capital growth, and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manufacturing activities involving the production of blueprints for inputs (machines), the inputs themselves, and a single final consumption good. Our analysis generates four results. For any given region, we first describe the balanced growth path (BGP) equilibrium and show that the BGP growth rate depends negatively on the rate at which patents expire. Second, we characterize the transitional dynamics in our model. Third, we determine the value of the patent expiry rate that maximizes the equilibrium growth rate of a region. Finally, we show that a policy of offering perpetual patent protection does not necessarily maximize social welfare in a region. 相似文献
19.
本文纳入空间效应对双边随机前沿模型进行改进,用于估算制造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双边影响,并基于2006—2016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对制造业集聚的聚集效应、拥挤效应以及两者共同作用的净效应进行估计,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制造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聚集效应为1951%,拥挤效应为896%,净效应为1055%,即制造业集聚有利于绿色经济效率的改进;(2)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发现,在高发展水平阶段,随着制造业集聚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净效应对绿色经济效率的边际效应呈U型变化,而随着制造业集聚的空间等级水平的提升,净效应对绿色经济效率的边际效应呈递增趋势;(3)异质性组合分析表明,经济发展不同水平阶段下,制造业集聚专业化水平和空间等级水平的变化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双边影响不尽相同,表明中国城市在制造业集聚的路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和挑战性。 相似文献
20.
回顾广东省风华锂电公司发展历程,该企业不仅是全国最早进入锂电池行业的企业之一,同时也是国内为数不多掌握正负极材料生产技术的企业,但随着近二十年的发展,企业不仅没有处在技术革新领域的前沿,而且与其他竞争对手的差距越来越大。为了破解企业生产经营困境,锂电公司以“动态匹配视角”重塑商业模式,转型升级取得成功。结合本轮广东省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契机,锂电公司将抓住本次体制机制改革契机,企业外部,积极寻求战略合作者,优化股东结构,探索多样化的合作模式,不断谋求资本市场上的突破;企业内部,强化市场机制为导向,减少行政审批对企业造成的束缚,逐步开展改制工作,探索多形式的激励机制,不仅为锂电公司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也为实现锂电公司增值溢价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