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阳 《魅力中国》2014,(10):18-18
《西游记》团队为完成取经大任,在观音菩萨的安排下,唐僧成立了由他和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组成的取经团队。在这个团队里,唐僧是领导干部、孙悟空是技术骨干、猪八戒和沙和尚是普通团员。可以说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人把任何一个团队里可能存在的几种人都进行了概括和总结。[1]取经团队将这四种完全不同类型的人捏合在一起,相生共赢,也正是这四人最终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  相似文献   

2.
商谋子 《西部论丛》2004,(10):74-75
在职场上打拼的人,都知道人气的重要性,因为凝聚人气就是凝聚财富。做管理工作的人,更需要广泛的人缘基础,哪个不希望得到老板的器重、同事的拥戴!哪个不愿意在良好的团队氛围中,高高兴兴上班来,开开心心下班去,轻松赚取高薪,成就事业!  相似文献   

3.
李剑飞 《改革与开放》2017,(24):142-143
本文通过对《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为人做事的类比解析,探讨了团队合作共事的基本内涵,并结合社会百态,指出一个团队能够合作共赢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4.
文章试图探讨儒家文化在<西游记>中的体现,考察作为佛学仁者化身的唐僧身上的儒家风范和具有先秦儒家精神的孙悟空的侠士风采,从中管窥先秦儒家思想在小说中的演绎与诠释.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很多人越来越发现它本身的奇妙,从简单的神话,肤浅的管理学开始转移到较为深层次的研究。本系列从一个个疑点入手,对《西游记》这部伟大的作进行重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杨子华 《杭州研究》2005,(2):61-64,F003
唐贞观三年(629)僧人玄奘经历了无数艰难闲苦,经过五十余国,花了十七年时间,才从印度取来了六百多部佛典回国?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取经故事自唐末、五代以来在民间不胫而走,广为流传。特别是流传到了南宋的杭州,就从民间故事传说阶段逐渐向文学说唱阶段过渡,成了瓦子中“说话”艺人最热门的题材,如“小说”《芭蕉扇》(“灵怪”类)、《骊山老母》(“妖术”类)以及《陈巡检梅岭失妻记》等深受杭州听众的青睐。其中《陈巡检梅岭失妻记》还被书会才人整理成话本小说付印出版。  相似文献   

7.
李祥磊 《东北之窗》2012,(6):104-107
本文所论《西游记》,是指今存最早的明万历二十年(1592)序刊之世德堂本。其与泰山的关系,是指此本地理环境描写与泰山自然和人文景观的联系。这种联系虽然早在唐代就已经发生,但至今本作者自觉大量地采泰山景观为其故事环境描写的原型,泰山景观才成为《西游记》地理环境描写的主要蓝本。  相似文献   

8.
谭美芳 《魅力中国》2009,(22):124-125
鼓词《西游记》在小说《西游记》之上加入了当时流行的、百姓喜闻乐见的和较贴近现实生活的故事。该鼓词被文化水平较低的文人改编和反复抄写之后,书写质量劣质。然而,该书为研究语言、文字和风俗人情等提供了有宝贵材料,为当前改编各种古典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我非常赞成徐守成先生在《吴承恩与杭州》(刊《古今谈》2002年第三期)一中所说的在杭州市创建历史化名城中,也应该给予象吴承恩(还有施耐庵、罗贯中)那样“与杭州结下过深厚情缘”的杰出化名人以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是我国最著名的一部神魔小说,它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座里程碑.吴承恩采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虚构出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描绘了一个个离奇曲折的故事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现实.<西游记>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得它不仅独步于中国古典小说之廊,而且也称雄于世界文学之林.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西游记>现代演绎这个角度入手,从<西游记>广泛流传的影响、产生的时代背景等方面来探讨<西游记>现代演绎繁盛的社会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12.
赵洁 《中国招标》2019,(21):49-50
一部《红楼梦》,不仅写尽了一个大家族的兴衰盛败、几对男女的爱恨情仇,同时还把每一个人的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和养生理念写到了细处。饮食、中医、待人接物、一颦一笑,都蕴含深意。而其中最富有人生经验而又会调养身心的,当属贾家最有福气的老太太贾母。  相似文献   

13.
乔小艳 《魅力中国》2010,(36):87-87
《西游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神话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在富含浪漫主义色彩的描写和生动有趣的动物神话背后,其实隐含着深层次的对人类的存在等终极问题的关注。本文从两大母题来进行讲解。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故事的语言、人物形象、每个故事的起因对比分析了小说<西游记>与电视剧<西游记>主题的异同.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即"游戏",小说<西游记>除了是一部"游戏"之作外,同时又夹杂着作者所经历过的现实人生,表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揭露与批判.而产生主题异同的根本原因就是时代因素、文学形式的自身特征、思维方式与审美倾向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西游记》师徒五人取经的团队精神,提出高校班集体精神培育的途径,成功打造高校优秀班集体,需要有目标明确、高瞻远瞩、德高望重的班主任,健全的班委组织机构,人性化的班级制度,有效畅通的沟通渠道和优秀特色的班风等等。  相似文献   

16.
张敏 《改革与开放》2016,(15):93-94
《西游记》作为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一个时代的作品都能或多或少地反映那个时代的生活、政治主张及文化思想等等.《西游记》虽是一部神话小说,但是作者吴承恩也在书中借鉴了许多哲学的思想.本文将以《西游记》中的部分人物为研究对象,通过作者对其性格、职业以及事件中的表现等方面的刻画,探析他们身上所蕴含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佛教认为一切身心皆苦,人生在世处处充满着痛苦。修行者要广做善事,普渡众生,才能成佛。修行就是修心。《西游记》中唐僧师徒所经历八十一难的过程,正是他们不断修行的过程,取经的过程,就是他们祛除心魔的过程。《西游记》中的妖魔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在魔。另一类是内在魔,即心魔,是取经人所应摒弃的内心的种种欲望,是由破戒引起的降难,四人都不同程度地招惹过。内外魔祛除干净,才能修成正果。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作为一部中国的传世之作,迄今已有将近五百年的历史。在这部作品中,蕴含着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从明清到现在,有关《西游记》的研究层出不穷,其中关于它的翻译也有很多的版本。每一种译本所包含的有关对于《西游记》的理解都有所不同,翻译所带来的内容和思想的保留和缺失程度也大有不同。本文章通过对彼得?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进行阐释,结合詹纳尔的Journey to the West 在翻译《西游记》中对于“心”主题的翻译,分析这一译本中对于“心”的翻译缺失和保留的现象。文章旨在通过分析这一译本来揭示出在翻译活动中由于不同文化而造成的内容和思想丢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20.
翻开《考验》,手不释卷地几天读完,可谓感触良多。书中为人们展示了:一步走错,失算中国市场的富士;强硬公关刺痛顾客虔诚的心的奔驰;数亿美元买了一次中国式的教训的惠而浦;质量隐引发中国消费者信任危机的三菱帕杰罗;做了多年中国汽车市场的苦行僧的福特;在中国市场14年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