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海外经济评论》2006,(32):23-23
【新华网7月28日】标准普尔近日预料全球经济增长在2006年下半年将略微放缓,有助于防止通胀急升。标准普尔相关负责人祈思妮表示,“总的来说,我们预料经济将出现软着陆。”,“受到新兴市场大量抛售的冲击,全球股市在2006年第二季度出现双位数字的跌幅,几乎抵消了上半年的涨幅。”祈思妮分析称,“由于全球各央行采取紧缩政策,引发市场参与者因担心全球GDP与EPS增长将显著趋缓,而出现较高风险的资产,因此,我们已经看到市场出现明显的风险重新定价趋势。”  相似文献   

2.
李斌 《新财经》2011,(3):34-37
抑制通胀,离开货币紧缩是不现实的。但仅靠货币紧缩,除非容忍经济大幅下滑,否则又是不够的,需要各种政策协同配合  相似文献   

3.
潘亮 《环球财经》2011,(8):44-46
在整个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没有出现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单纯地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胀,可能使得国内资源和劳动产品供给的增长速度将迅速落后于需求的增长速度,从而加剧通胀。因此,我们在运用货币紧缩政策的同时,还应致力于扭转资源和劳动产品的持续外流,避免中国经济面临滞胀风险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出席国际经济学会在北京举行的全球大会上指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必须在保持通胀可控与保持经济增长间找到平衡。  相似文献   

5.
基于国际经验,把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概括为五种类型。对我国1978~2011年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可能导致产生通货膨胀的压力、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没有稳定的促进或促退关系,以及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应对通货膨胀压力,应从实行稳定货币量的货币政策,稳定社会通胀预期,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保护好中、低收入阶层,控制和消除资产泡沫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孙力军  朱洪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6):32-34
文章用两种方法测度了我国通胀预期:(1)未来物价预期指数衡量通胀预期;(2)ARMA模型对通胀的预测值。并计量分析了影响通胀预期的因素,结果显示:CPI上升、正产出缺口增加和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是形成通胀预期的主要因素。利率、人民币汇率和食品价格对通胀预期的形成作用不显著和影响较小。因此,存款准备金率动态微调,是目前管理好通胀预期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Kydland-Prescott方程的改进,结合我国实际,构造适合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博弈模型,对不同信息结构下中央银行和经济主体间的动态博弈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就货币政策的优化分析了我国实施通胀目标制的可行性。研究发现:稳定的通胀预期可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降低货币政策的实施成本;其次中央银行采用机会主义获得的短期效用不能持久,反而导致通胀预期的不稳定,对经济的危害更大。最后,本文对货币政策的优化操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越 《天津经济》2011,(10):35-37
当前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倍受社会关注,2011年以来,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胀的问题上没有起到明显的成效,针对此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抑制通货膨胀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央提出,2011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从实证的角度看,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尺度的控制并不容易;紧缩的货币政策的时点也很难把握。如何实施既不“紧缩”又不“宽松”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在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之间的寻求货币政策的平衡更不是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对Kydland—Prescott方程的改进,结合我国实际,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博弈模型,对不同信息结构下,中央银行和经济主体间的动态博弈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就货币政策的优化分析了我国实施通胀目标制的可行性。研究发现:稳定的通胀预期可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降低货币政策的实施成本;中央银行采用机会主义获得的短期效用不能持久,反而导致通胀预期的不稳定,对经济的危害更大。最后,该文对货币政策的优化操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所有政策工具都是实现货币政策根本目标的手段,这个目标就是单一地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张捷 《环球财经》2010,(9):69-73
在面对通胀的风险下,笔者呼吁,我们需要的不是加息而是降息,同时更快地发展资本市场,促成更多企业IPO进入资本市场吸收流动性,减缓通胀压力,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消化过剩的流动性。而在这其中,如何使普通老百姓收入得到提高,而不是置他们于通胀下首先被掠夺的困境,是问题的焦点。如何保护本国资源与实体经济企业,是问题的核心 ,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透明度、通胀偏差与预期成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筱雯  高艳 《南开经济研究》2006,85(4):138-144,F0003
由于预期的形成是需要成本的,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引入预期成本的简单模型,分析可得信息的开发和处理信息成本之间的权衡关系对货币政策博弈的影响。模型得到两个结论:一是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可以降低通货膨胀率;二是在特定的情况下,越“保守的”中央银行可能会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因此,为了减少由动态不一致所导致的通胀偏差,中央银行越保守,就应该越透明。  相似文献   

14.
叶檀 《新财经》2008,(8):49-49
在反通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向来很难取合,全球都是如此,不独中国受此煎熬。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在进行资本市场泡沫的调整,以及汇率的稳定,使得投机性资金并没有很大短期暴利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通胀全球化     
全球化的作用导致刺激政策首先引发新兴经济体通胀;而后通胀将通过贸易、货币市场以及通胀预期,转而冲击发达经济体。  相似文献   

17.
为避免中国经济大幅下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银行第一季度新增贷款4.58万亿,超过年初央行新增贷款5万亿货币政策目标的90%。3月M2达到创纪录的同比25.5%的增长。如果今年经济保证8%的增长,CPI增长1%至2%,那么17%的M2增长目标意味着,货币供应增长超过经济增长需要的货币需求,加上价格水平上涨需要的货币需求增长7至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7月经济数据近日公布,与市场预期基本一致,中国的消费和投资保持正常增速,工业增速虽然较为疲软,但放慢的速度开始趋缓。  相似文献   

19.
价格接轨国际后,"资本管制"只可让"热钱"流入得少一点,对货币政策独立没有意义。如果此时紧缩,只能抑制本国经济上涨,而对通胀无益。紧缩过度,还会"滞胀"。  相似文献   

20.
中美“宽松”货币政策、通胀预期与货币规则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10月以来,中美两国均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宽松"货币政策来应对源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全球经济衰退。本文的研究显示,2008年,中美两国货币供应量M1和M2增长率是相似的;2008年底到2009年8月,中国的M1和M2增长率分别为20.6%和21.4%,而美国的M1和M2增长率仅为3.36%和2.14%,中国的通胀预期是市场对"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的合理反应。在过去的一年间,中国货币当局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反应比美国的政策干预更为积极。而货币供应量的高增长孕育着价格上涨的风险,货币政策应当从被动协调美国的相机抉择转向遵循货币数量规则,抑制通胀预期,以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