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为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加强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宏观管理,发挥劳动保障部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更好地规范劳动用工秩序,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对实施劳动用工备案的意义、备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为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加强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宏观管理,发挥劳动保障部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更好地规范劳动用工秩序,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对实施劳动用工备案的意义、备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在企业深化改革,尤其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用工制度的情况下,如何稳定职工队伍,就成为企业领导必须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在具体工作中,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劳动法》在我国高等学校中的贯彻实施还存在诸多问题。应加强劳动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并进一步结合高校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实践,依法用工,以营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国企改革有关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若干问题作了一番探讨。首先澄清了“减员增效”的正确涵义,并提出应建立科学的企业用工机制,正确处理与用工相关的系列关系。  相似文献   

6.
商品经济或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劳动用工形式或制度,是一种既能适应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本质要求的劳动用工形式或制度。合同工制是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劳动用工形式或制度,合作工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劳动用工形式或制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劳动用工形式或制度是合同工制和合作工制相结合的劳动用工形式或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企业用工制度的现状及深化改革的策略研究蒋学毛,罗华里当前,市场趋向的改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在新的改革大潮中,如何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落实企业用工与分配自主权,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决策之一。目前理论舆...  相似文献   

8.
当前,山东省各种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改制及非公有制企业的不断壮大,劳动用工主体日益多元化,劳动关系呈现类型多样化、用工形式复杂化、运行市场化、调整法制化和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利益明晰化等特征,导致劳动关系协调,以及劳动争议处理都面临巨大挑战和压力。探讨如何系统评价劳动关系状况,以便及时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引导山东省劳动关系和谐健康发展,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劳务派遣已成为用工的重要模式,对劳务派遣的法律约束也呼之而出,但出于平衡劳动者、劳务派遣单位及用工单位三方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考虑,《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实施条例》给三方带来的制度效应是双重的。基于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三个不同视角,对劳务派遣制度安排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劳务派遣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传统的劳动用工制度的变化,女性劳动的劳动权益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下岗女工”作为劳动中的弱势群体如何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帮助,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家庭安宁、经济发展的大事。本就这类女性劳动的现状、劳动权益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应当采取的对策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希望这些社会的弱势人群得到更为完善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进而导致了劳动关系也面临着两个转变:由计划经济下的分配用工制度向合同制度转变,由个别劳动关系向集体劳动关系转化的阶段。在两个转变过程中,劳动关系双方的矛盾逐渐显现,出现了集体劳动关系的"自发救济"现象,并且越来越频繁。为了明确解决集体劳动关系"自发救济"的最佳途径,文章主要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缺陷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规律,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由于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的缺陷,我国相当数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能够及时有效地转移出去。为此,应加大改革力度,实现制度创新,从制度安排上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以劳动合同制度促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以来,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而随着《劳动合同法》、《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实施,必将突显劳动合同制度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文章认为,聘用合同和劳动合同具有同质性,人事制度和劳动制度正不断趋同,在利用劳动合同制度推进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中,应当强化高校的独立法人地位,充分利用非全日制用工、劳务派遣等灵活就业形式活化现有用人制度,并积极利用新规则新制度解决人事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当前我国的改革深化实施,在企业的劳动用工管理模式上也要能创新,提高用工管理的整体水平。本文主要就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现状以及管理的方法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良好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进城就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农民工进城稳定,就业是关键,但农民工进城就业要受到现行户籍制度、就业选择与劳动用工制度等制约。目前,制度障碍是农民工进城就业困难、就业保障不足的重要原因。这就要大胆创新推进改革,打破现行制度的限制,尽快制定与完善有利于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法律制度,为农民工进城就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切实保障农民工进城稳定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笔者试图从劳动关系系统论的角度将农民工权益受损的原因归结为其所在的整个劳动关系的非正常化,即当农民工、用工单位及政府这三个主体各自超越其角色定位、两两关系异化时,劳动关系得不到正常发展,农民工的权益必然受损。对此,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劳动关系的三方协商机制,通过对农民工调查结果的分析,本文认为当下改善农民工权益保护状况的关系在于从制度层面和主体层面摆正劳动关系系统主体的相互关系,从而确保三方协商机制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力资源的市场化、专业化,劳务派遣这种弹性用工形式应运而生,这也是劳动用工关系历史上的一次革新.它拓宽了劳动者的就业渠道,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了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但这种用工形式也存在风险,对派遣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介绍了劳务派遣制度出现的时代背景,劳务派遣的三方当事人的权...  相似文献   

18.
2008年,随着《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出台,标志着劳动关系进一步被纳入法制化轨道。从表象上看,企业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劳动用工风险的考验,但从深层次看,《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与完善,在赋予劳动者更多权益的同时又显然有利于员工与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利于赋予员工强烈的归属感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大量出现的灵活就业和灵活用工方式,使劳动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格局,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用工形式下的非标准劳动关系。如何保障非标准劳动关系下劳动者的工伤保险待遇是新型问题。而享受工伤保险待遇首先要进行工伤认定,所以非标准劳动关系下的劳动者工伤认定问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工伤的社会风险属性,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把非标准劳动关系下的劳动者纳入到工伤认定程序中来,才能更好地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灵活就业已成为劳动关系研究中的热点.对灵活就业问题进行研究综述有益于全面认识新常态下的劳动关系状况,探索出适合灵活就业过程中的劳动关系认定、劳动纠纷的处理、劳动用工管理等的有益途径,对相关法律规制提出建设性意见,为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保障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学者们基于政治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管理学等不同视角对灵活就业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劳动关系认定、用工管理、劳动纠纷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