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担保贷款是银行规避信贷风险的有效手段。但在实际检查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银行、信用社疏于完善贷款担保的法律手续,忽视了对担保贷款的法律风险防范,影响了担保的效力和资产的保全。我们认为,担保贷款发放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2.
国家出资企业以其财产设定担保是否需要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审批,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担保合同效力的关键问题。由于我国相关法律规制对此意见不尽统一,导致参与各方在实务操作中患得患失,影响了国家出资企业担保信贷业务的正常开展。《企业国有资产法》的公布,使问题逐渐有了定纷止争之势。本文通过对相关法律规制进行梳理和评述.以期明晰国家出资企业的担保与审批问题。  相似文献   

3.
关于担保型的买卖合同,其性质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争议。因此担保型的买卖合同也被看作是全新类型的担保形式。但是在担保型买卖合同的相关法律法规之中,关于其性质以及效力依然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从本质上来讲,担保买卖合同可以说是无名的合同,属于借款合同之中的违约条款,在合同法之中也具有效力。本文就是对担保买卖合同在法律的性质以及法律的效力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贷还贷”巳成为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不容忽视的法律问题。商业银行办理以贷还贷时应注意借款合同并非必然有效或无效,只有符合合同法和金融法规,才具效力。应注意以贷还贷合同中,担保合同从属性及独立性对担保合同效力的影响。以贷还贷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商业银行应认识到以贷还贷可能形成新的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5.
白凤 《投资与合作》2023,(11):28-30
股权让与担保因具备稳固融资交易秩序、提供信用度等优势,被广泛运用于现代担保实践中,但是现行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无法适用现实交易。准确界定股权让与担保的交易模式需在考虑相关因素的同时把握整体,关注其与社会经济目的的迎合。文章阐述了股权让与担保的识别,分析了股权让与担保资格的取得,研究了股权让与担保的内外部效力。  相似文献   

6.
纳税担保制度通过借鉴民事担保制度而得以建立与完善;《纳税担保试行办法》的相关规定,使得纳税担保与民事担保相比具有较强的强制性特征。本文立足于纳税担保制度公私合体说,以《纳税担保试行办法》相关规定的强制性为视角,以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中关于担保的相关内容为分析对象,通过与民事担保制度的比较,对纳税担保范围、担保期间、担保效力、担保责任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公司对外提供担保(包括保证与物权担保)在银行信贷业务中应用较多,公司担保的效力,直接关系所担保的信贷资产质量。对于公司担保问题,新《公司法》规定的较为详细,但是银行在实际工作中对该问题的理解仍然不够深入,导致对公司担保效力的审查标准混乱,  相似文献   

8.
纳税担保制度通过借鉴民事担保制度而得以建立与完善;《纳税担保试行办法》的相关规定,使得纳税担保与民事担保相比具有较强的强制性特征。本文立足于纳税担保制度公私合体说,以《纳税担保试行办法》相关规定的强制性为视角,以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中关于担保的相关内容为分析对象,通过与民事担保制度的比较,对纳税担保范围、担保期间、担保效力、担保责任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银行贷款担保法律效力面临的主要风险 1.贷款保证效力不足形成的法律追索风险。 (1)新发放贷款使用不具备法定担保资格的保证人进行担保。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国家机关、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作为保证人”。因此,以不具备担保资格的保证人进行的担保,一旦新发放贷款逾期、欠息,银行将丧失对保证人实施法律迫偿的资格。……  相似文献   

10.
“以贷还贷”已成为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不容忽视的法律问题。商业银行办理以贷还贷时应注意借款合同并非必然有效或无效,只有符合合同法和金融法规才具效力,应注意以贷还贷合同中,担保合同从属性及独立性对担保合同效力的影响;以贷还贷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商业银行应认识到以贷还贷可能形成新的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11.
《公司法》第16条关于公司担保决议的规定仅仅属于规范公司内部机构的程序性规范,其功能在于规范公司内部机构的行为,不宜直接作为认定公司对外担保行为效力的直接依据。公司对外担保行为(担保合同)作为双方法律行为,既要体现公司意思,也要体现交易相对人即债权人的意思,存在一个利益平衡问题。违反公司法(公司章程)规定的公司担保决议不宜一律认定为无效,而应按实际情况将之区分为有效和无效两种,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根据交易相对人即债权人的主观意思来认定公司对外担保行为(担保合同)的效力。  相似文献   

12.
抵押是我国法律明确确定的一种担保方式,是产生担保物权的方法之一,因其具有担保物权的效力和特点,同时又与其他的担保方式不同,不移转标的物的占有,因而具有人保和其他物保所不具备的优势。我国《物权法》对物权变动模式做了变更,然而与之配套的《担保法》还未出台,在实践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争议,理顺其中的法律问题,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担保贷款业务将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更有利于银行业务的顺利开展.在更大程度上减少银行债权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的境内贷款业务相比,商业银行外保内贷业务涉及境外当事人,受涉外民事法律关系规范,在法律适用、当事人主体资格判断、担保行为效力、担保权利实现方式等方面均存在特殊性,法律风险加大。本文拟通过分析商业银行在办理外保内贷业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特有法律风险,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防控措施,减少和避免外保内贷业务的法律风险,提高银行债权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农行农户小额贷款采用的主要担保方式和其担保效力,提出采用自然人担保方式符合当前现实需要,并指出自然人担保方式需要把握的几个环节,这对当前的农户小额贷款实现审慎控险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税收征管法规定了税收优先权,即税款的受偿优先于无担保债权和行政处罚中的财产罚,在一定条件下,还优先于有担保债权。但我国现有法律表明,税收优先权在效力上存在矛盾,协调它应体现对不同法益的价值权衡。税收优先权的实现应依照先就无担保的财产后有担保的财产、先动产后不动产的顺序清偿。  相似文献   

16.
浮动担保虽是一套适合于项目融资的担保机制,但有其先天局限性.消极保证条款作为一种契约性辅助担保机制可以有效防止借款人过度借款,对于银行而言的确可起到完善和补充法定担保的作用,但我国法律对此条款并未作明文规范,因而在我国可能仅有债权的相对效力而没有物权的对世效力.本文研讨其实务运作的优劣利弊,以促进我国企业利用国际资金以及我国银行参与国际金融市场运作.  相似文献   

17.
吕勇 《现代金融》2006,(11):45-45
在目前商业银行的新型担保资产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典型的物权担保资产,如公路收费权质押、出口退税质押等。这些质押方式被银行大量采用,有些也有政府文件作为依据,但作为一种物权担保,其行为效力和风险防范方法一直是有异议的。一是物权法仍然是我国民法的一个基础理论,而多数的新型权利质押,金融资产中的权利并没有得到法律性质上的承认,是不是物权没有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平 《西南金融》2003,(8):57-59
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担保业务时因法律认识上的不足和具体操作中的失误,形成一定的法律风险,由此威胁到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本结合信贷担保业务实践,对保证、抵押和质押担保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法律问题,作了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小企业信贷业务中,当借款人提供的自有抵押物价值不足以为借款提供全额担保时,银行通常会要求增加融资担保机构作为保证人,同时要求融资担保机构承诺在借款人违约时,放弃法律赋予的物保优先抗辨权,先行履行保证责任,再处分抵押物。在我国现行法律框架下,融资担保机构在向借款人行使追偿权欲处分抵押物时困难重重,不利于保障其追偿权的实现。本文从发展的观点出发,建议在借款人已抵押给银行的财产上设定第二顺位担保物权,对融资担保机构提供反担保,从而解决融资担保机构在履行银行债务之后向借款人追偿难的问题,有利于促进我国小企业贷款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尽管目前银行提货担保业务总体开展情况良好,操作比较规范,风险相对可控。但提货担保业务所涉及的法律关系及提货担保业务背后蕴含的无单放货固有风险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对提货担保的法律关系以及司法实践中案例的分析,认真总结了开展提货担保业务需注意的主要法律风险点,并进一步提出了风险防控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