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深得民心的重要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和扶贫工程。井冈山市已建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第一城",但也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措施有:继续加强对外宣传,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做好旅游扶贫工作;提升红色文化产品品位,注重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努力培养红色旅游专业人才;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打造大井冈旅游圈。  相似文献   

2.
影响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简单或单纯地讨论"保护第一"还是"开发第一"并不能真正解决旅游开发中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无论是保护还是开发,实际上都可归之于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建设问题;而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建设,其关键则在于乡村旅游利益的分配.本文以乡村旅游利益的分配为核心,针对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可行性的原则和具体措施方法.  相似文献   

3.
开封菊花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菊花花种培育中心、栽培中心和游览观赏中心,有"菊城"之称。开封旅游在菊花产品的开发方面,仅是依靠一年一度的菊花节游廊观赏带动菊花产业的发展,以菊花为产品、服务的旅游尚未形成商品化、产业化的发展态势。从旅游活动的基本环节出发,挖掘菊花在游客"观"、"吃"、"听"、"购"、"娱"过程中的各种价值,打造具有菊城特色的开封市菊花产品、服务,为开封旅游业发展提供一种"菊花"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森林旅游的快速发展倒衬出森林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乏力,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一直处于初级状态。针对这种情况,从香文化理念的视角出发,对森林旅游产品进行有效的开发设计。在对香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度解读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合香文化的森林旅游产品的设计理念,最后设计了香景、节日、住宿、香事和纪念等五大类型森林香文化系列旅游产品,为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香文化的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融合开发当地旅游和文化资源,并调查当地农文旅融合情况,以硒养产品、文化及旅游融合为主视角,分析了宜春市开发硒养文化旅游的潜力,并评价了当前游客对宜春市特色硒养文化旅游的满意度,提出了硒养文化旅游综合路径开发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宜春市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一些路径借鉴。  相似文献   

6.
恩施土家女儿城是全国土家族文化集聚地,也是地方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对接较为成功的案例,对文旅融合的发展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恩施土家女儿城为例,从游客旅游体验的角度出发,运用网络文本分析和ASEB栅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女儿城游客的旅游体验。结果表明:(1)游客旅游体验的高频词汇以特色民俗表演、土家美食、吊脚楼式建筑为核心,女儿城文化旅游项目对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2)游客在女儿城景观开发和基础服务设施层面的体验感较差,整体满意度不高;(3)近年来,游客负面评论增加,有明显的旅游体验满意度下降趋势;(4)女儿城具有土家民俗文化品牌优势和环境优势,但相应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制约了游客旅游体验的进一步发展。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旅游体验质量提升的策略建议,为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7.
汤冰 《中国改革》2004,(5):67-67
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入海口北岸,濒江临海,三面环水,形同半岛,有“江海明珠”、“中国近代第一城”之称。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总人口780余万人,现辖6县(市)2区。20年前,南通作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与苏州、无锡、常州并驾齐驱,被列入江苏省经济的“第一方阵”。一江之隔,这中间有许  相似文献   

8.
烟台近代建筑是烟台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价值,对其进行旅游活化利用是保护烟台近代建筑遗产和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对烟台近代建筑遗产资源的梳理,在分析国内建筑遗产资源的旅游活化利用模式基础上,对烟台近代建筑的旅游活化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客家文化旅游在"客家热"和文化旅游背景下蓬勃发展。本文分析了客家文化旅游发展历程、开发特征及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客家文化旅游动漫产品开发的主要特征及开发意义,从客家文化旅游动漫的开发内容、产品营销、衍生产品开发及动漫产业链构建的角度提出了客家文化旅游动漫产品开发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杨华 《农业经济》2015,(4):24-25
我国宏观经济的迅猛增长促使了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攀升,进而带动以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产品为主的体验式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研究阐述了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品牌开发的内涵及其意义;从原生态农耕旅游品牌文化价值挖掘问题、旅游品牌运营问题及旅游产品开发问题等角度揭示制约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品牌开发的障碍所在;给出拓展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创新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运营模式及开发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特色产品等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