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经济在极为复杂的2010年面对诸多“两难”问题。那么中国经济的“两难”问题难在哪?  相似文献   

2.
李斌 《新财经》2010,(9):54-57
既要保增长,又要调结构;既要调控房地产,政策又左右摇摆;既不希望经济下滑,又不希望发生通胀。说中国经济“两难”不如说是“难心”。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周刊》2010,(21):37-37
本刊通过走访多位专家学者,在当下困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众多热点难点问题中,梳理出以下12个突出的“两难”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快讯》2010,(21):37-37
本刊通过走访多位专家学者,在当下困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众多热点难点问题中,梳理出以下12个突出的“两难”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歇尔两难”是指规模经济与自由竞争之间的矛盾,实质是对市场的争夺。“马歇尔两难”的存在导致地方保护主义盛行,阻碍区域经济增长。通过建立商业集群,利用商业集群“1+1〉2”的经济效应,可以有效破解“马歇尔两难”,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林靖 《中国报道》2012,(11):90-90
本书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破解中国经济崛起的谜团。从“李约瑟之谜”到“三年自然灾害”,从农村合作社到金融机构,本书站在经济学的角度解答了一系列中国经济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改革开放应运而生的开放型经济支撑了中国经济35年的飞速发展。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刻变革。中国作为当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中国的开放型经济作为经济全球化链条上重要的一环,它所面临的转型升级任务也显得迫在眉睫。开放型经济的两种模式是“引进来”和“走出去”,那么开放型经济的转型升级,其实也就是如何更好地“引进来”和如何更好地“走出去”的问题。在此用四个方面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来解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蔡亮 《浙江经济》2009,(4):18-18
1月中旬以来,相继披露的最新宏观经济数据都在表明,即便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全球经济“寒冬”,中国经济近期的表现仍不乏“丝丝暖意”。尤其是相比去年第四季度,近来中国各主要经济指标均表现出了超出预期的反弹势头。而同期,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则继续在经济衰退的深渊之中苦苦挣扎,难言复苏之期。问题是,一系列蕴含经济暖意的短期数据并不能主导中国2009年全年的经济走势。未来中国经济很可能呈现出乍暖还寒的运行轨迹,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是中国现代化的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力行 《科学决策》2013,(10):27-44
论文在深入分析县域经济现状和“三农”问题原因的基础上,积极探讨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由于二元体制、财政管理体制落后、金融管理体制不健全,中国“三农”问题仍然很严重。通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升县域经济内生动力,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过热,关于经济走势,理论界讨论不断。本文基于五个方面的基本判断。认为房地产业应成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出现拐点的风向标和晴雨袁,但宏观调控处于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中国经济的“两难困境”中,人民币汇率问题是极其重要的“两难”问题之一。放宽人民币对汇率的限制,将会直接影响出口企业,进而增加就业难度,特别是,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将会造成中国外汇储备的大幅缩水,成千上万人的一年辛苦劳作就会瞬间化为乌有。如果不放宽限制,将会面对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人民币已经成为外交问题和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涉及到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比较狭义,就是指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发展问题;另一个层面比较宽泛,不仅关乎经济问题,还包括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甚至还有文化问题。这两个层面紧密相关,因为如果没有中国30年来举世瞩目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的其他方面也不会有人注意。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国际收支长期处于双顺差状态以及外汇储备增加迅速,人民币升值之争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同时,由于非国际性货币的原罪现象,中国已经陷入了“高储蓄两难”境地。本文通过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根源剖析,针对人民币汇率困境下的“高储蓄两难”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实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对当前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由来及国内学者对有关该问题实质的探讨作了梳理,提出“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实质不仅仅是一个贸易壁垒这样的技术层面的问题,也不单纯是一个国际政治层面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乎中国和平崛起、世界经济格局大转变的战略问题。其实质是在中国经济崛起、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形成过程中,发达国家为促使中国经济建立与其相容的竞争规则,进而构建新的世界经济协调机制的战略博弈。最后,本文就中国面临的“非市场经济地位”这一挑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G20戛纳峰会在闹哄哄“嘴架”中落下帷幕,欧洲在为希腊、意大利问题伤神,奥巴马也因“占领华尔街”运动风起云涌而疲于应付。但是,来自中国的声音是清晰的,胡锦涛主席的讲话,表达出非同凡响的中国经济立场。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东洋经济周刊》2月3日】中国正在策划一个“大战略”,在2020年赶超美国。但是,中国经济的一些数据却无情地预示着这条道路的,艮险。通过瑞穗综合研究所对中国经济多年的研究,我们在这里剖析一下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全中国以至全世界在为中国经济的近30年高速增长而兴奋的时候,却传来了悲怆论调:这种增长是“悲惨的”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遭遇到了全球性的资源短缺,最终使这种增长方式由“喜”变“悲”,迫使中国的有识之士不得不更加深刻反思中周的经济增长之路,反思经济增长方式需要怎样改革,根本问题在哪里?领导层并非没有意识到问题,因为“科学发展观”就是中央政府对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热切期望的思想体现。问题在于,中国的企业特别是中国仍然占经济主导力量的国有企业,它  相似文献   

18.
考量中国经济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两会”,数千代表和委员聚首京城,其中一个重要话题就是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9.
去年一季度中国GDP的增长近10%,房地产的价格急剧上升,经济界就有人提出经济过热。到下半年,房地产继续升温,能源、原材料的供应出现全国紧张的态势。于是,“热不热”的问题就越来越为人们关注。今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经济界的讨论升级为局部过热还是全面过热的争论。经济界有人形容,目前的中国经济就像一辆在高速公路超速疾驰的汽车,急刹车将十分可怕。世界级的经济大师、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明确地警告说:“如果中国经济出问题,对于东南亚经济体、日本,间接地对于我们,都会造成很大的问题”。但多年来饱受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之福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现已面临深层问题。我在1994年《二十一世纪》上曾就一些深层问题发表过比较激烈的文章。在那篇文章里,我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效率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终于向现行政治体制提出改革问题——这个政府是建立在纳税人投票的基础上呢?还是仍然基于“政府养活工人”的社会主义原则上。国有企业亏损问题在1996年达到顶点,财政补贴难以为继,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期间的银行坏账随时可能触发大规模金融危机。由此看来,按照效率原则解雇一大批国有企业工人,实属势在必行。但是,中国保障体系的支付能力远没有达到可以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