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琦  孔维煜  李辉 《改革》2020,(5):108-121
现金股利发放反映了债权人、股东、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现金股利的价值效应受到委托代理问题的影响。采用2008—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在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实证检验我国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价值效应。研究表明,发放现金股利可能会损害债权人利益,过度债务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价值效应较小,而债务不足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价值效应较大。基于管理者代理问题视角的研究发现,现金股利可以有效发挥降低管理者代理成本的作用,当管理者代理问题严重时公司发放现金股利的价值效应更大。基于控股股东代理问题视角的实证结果表明,现金股利可以作为替代性的治理机制约束控股股东行为,当控股股东代理问题严重时现金股利具有更高的价值效应。  相似文献   

2.
一、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内含的委托代理关系 现代企业在所有者、支配者和管理者之间发生了两次委托代理关系,一是所有者作为股东将资产委托给企业法人代表董事会,这是所有者与支配者之间的委托代理;二是董事会将经营管理权委托给经理,这是支配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三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委托代理,即管理者将资产的具体使用权委托给员工。现代企业就是建立在三层委托代理关系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3.
詹森以发表在1986年《美国经济评论》的文章《自由现金流量的代理成本、公司财务与收购》为标志,将代理成本学说推广到公司理财和组织设计中,形成了代理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自由现金流量理论。该理论主要讨论了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问题。詹森将企业中满足了净现值大于零的所有项目所需资金后的那部分剩余现金流量认定为自由现金流量。理论上,当企业存在自由现金流量时,为保护股东的利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应该分发红利,或者进行股份回购。换句话说,股东应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正在进行的公司制改造,目的是通过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经济主体。然而,在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过程中,由于所有者(股东)和管理者之间存在着利益不对称、责任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以及契约不完全的问题,损害所有者利益的委托代理问题(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经常发生。如何保护所有者的利益,实现所有者利益的最大化,是我国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公允价值会计对于股东、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与管理者行为之间关系的影响,分析公允价值会计对股东、管理者和债权人三者之间利益冲突及协调途径,以及由此产生的代理成本的降低和企业价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陆杉 《特区经济》2005,(11):84-85
在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两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有可能会有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行为,以使得其自身效用最大化,这种行为往往会损害广大股东的利益。产生这种行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两者追求的目标不一致:一般而言,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希望的是他们投入的资本实现尽可能大的增值和股票价格的最大化,而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则追求自身人力资本的最佳实现。这种利益的不一致导致代理成本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是以货币资本为中心提出来的,股东为企业的所有者,经理层以“代理者”的身份对企业进行日常经营管理。但由于二者根本利益的不一致及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企业经营不善或“内部人”控制而损害股东的利益。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给予人力资本平等的产权地位,这尤其适用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化后,物质资本投入者与经营者的关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委托—代理关系,而是合作关系。人力资本所有者以企业所有者的身份出现,人力资本的投入以企业所有权的形式确定下来,通过制度安排实现所有者的权益和权能。这将从根本上抑制代理问题的产生,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激励补偿角度协调委托代理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从而产生代理问题.这种委托一代理关系,主要是利益关系,表现为委托人目标与代理人目标的不一致.为了促进企业管理者采取与企业利益一致的经营决策,企业所有者应设计合理的激励补偿系统来促进企业有效运转.建立激励补偿系统的原则,一般遵循绩效挂钩原则、利益相关原则、风险相称原则等.激励补偿系统的实质是对不完全契约的有益补充,可以最大程度上诱使代理人的决策符合委托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一、理论渊源及演进 20世纪40年代,Berle和Means的两权分离理论指出,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将导致经理人偏离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这实际上成为导致投资者利益受到侵害的制度根源。到20世纪60至70年代兴起的委托代理理论则成为投资者保护理论形成的重要前提,在委托人(股东)与代理人(经理人)利益发生冲突或缺少内部约束机制时,  相似文献   

10.
方媛 《科学决策》2013,(5):15-32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公司管理者的利益和公司股东、债权人的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管理者通常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做出行为的选择。文章认为这种管理者自利行为分为防御行为和侵占行为两种,并且影响到企业债务期限结构的形成。400多家制造业企业上市公司4年的样本数据回归结果表明,管理者自利行为程度和债务期限结构呈显著的倒"U"型,管理者的防御行为仅体现在债权人利益保护程度较高的少数样本公司中,大部分样本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是债权人对风险控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代理理论是目前研究公司治理问题的主流理论。它从经济人的人性假设出发,认为管理者(代理人)一旦有机会,会以损害股东(委托人)利益为代价而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Jense & Meckling,1976)。因此,要对管理者进行控制和监督,通过分设董事长与总经理、引进外部董事、加大激励力度等措施抑制管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2.
段军山 《科学决策》2009,(10):63-69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间的关系,并通过实证研究考察上市公司所有权结构及由此而产生的代理成本与其市场价值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1)上市公司存在控股股东,会使公司市场价值折价。(2)上市公司存在股权制衡,能够有效的减少公司代理成本,提升公司价值。(3)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所产生的代理成本不同,国家股东的非人格化使得公司的代理成本高于非国有股东。本文得出结论:我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控股股东,由此产生的代理成本减低了企业的价值,国有股东的代理问题尤为严重,股权制衡的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垣  郭海  弋亚群  刘益 《新财经》2011,(8):94-95
过低的股权集中度会使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出现监督真空,而过高的股权集中度可能导致小股东利益受到大股东的侵害。  相似文献   

14.
侯东德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4):69-72
股东查阅权行使规则包括主体资格规则、查阅对象范围规则和正当目的规则。文章以公司契约理论为理论工具,对股东查阅权行使规则进行了契约解释,揭示出股东查阅权行使规则的经济逻辑首先在于减少信息不对称、减少监督成本、强化股东监督以减少代理成本,其次在于防止股东滥用权利行使机会主义行为损害公司利益。我国股东查阅权立法应当正确地反映股东查阅权行使规则的经济逻辑。  相似文献   

15.
管理者是企业的代理人还是管家这是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争论的焦点。本文认为,要确定家族企业管理者在家族企业扮演的角色,必须考虑两方面(家族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的选择倾向,要经过单向选择和双向博弈两个阶段来决定。在家族企业管理者的角色得到确定以后,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的应用边界也就会变得明朗。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区分所有者为知情和不知情两种类型,分析了转型经济中知情的控股股东与管理层合谋与监管问题。研究表明:在所有者都不知情的条件下,所有者监管的概率取决于监管成本、监管收益以及管理者可能进行合谋的概率;而管理者合谋的概率取决于合谋收益、所有者监管概率以及合谋失败后所带来的损失和惩罚;在所有者分为知情的内部大股东和不知情的、分散的外部小股东的时候,知情的监管者因为有合谋带来的收益,将会降低其监管的主动性,使合谋的概率上升。  相似文献   

17.
“共同治理”的公司治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企业理论认为公司控制权属于公司的所有者,即股东所有,公司治理奉行股东至上。新的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股东只是公司相关利益者中的一员,公司治理不能只考虑所有者,而应该是所有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共同治理模式。本文揭示了共同治理模式的重要意义,并以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为例,部分地从财务角度对此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现代公司制企业产权制度的一个根本特征是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为降低代理成本,解决代理问题,委托人(一般是股东)需要设立一套有效的组织结构形成制衡机制来规范和约束代理人的行为,这正是公司治理问题。我们从一般公司治理问题开始,重点讨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治理主体的营造,提出“准优先股”方案,认为通过该模式可以给股份制改造后的商业银行股东更大的利益激励,从而调动非国有股东的积极性,使国有商业银行能够建设良好的内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李军岩 《辽宁经济》2005,(10):18-18
现代企业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及利益差异,使得经营者的行为有可能偏离所有者的要求.股票期权激励就是要努力降低经理人的道德风险,使经理人的利益和委托人(股东)的利益达到一致,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牛小叶 《科技和产业》2010,10(9):103-105,115
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研究派现与上市公司三种不同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实证发现,派现能降低股东与管理者的代理成本,正常现金股利发放只是大股东获取公共收益的一种手段,不能缓解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降低大股东的私有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