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大豆产量的因素很多,本文对大豆种子的选用、整地、播种方法、合理密植、施肥等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浅议高油大豆高产栽培综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油大豆高产综合配套技术主要以高油大豆高产品种为核心,以改善土壤耕作为基础,以高油平衡施肥,防治病虫害为保证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针对克东具大豆栽培存在的弊端,依据实践经验,分析总结了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主要措施,即合理轮作、深松整地、良种选择及处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增施肥科、四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大豆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优良菜用大豆"小寒王"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其鲜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寒王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6万株/667mm2,适宜施肥水平为复合肥15kg/hm2.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高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深松整地、栽培方式、配方施肥、合理灌溉、叶面喷肥等.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安徽省宿州市召开2016年"三夏"大豆机械化播种技术现场演示培训会。6台耕王大马力系列拖拉机"领衔"免耕播种作业,在演示会上大显身手。作业现场,耕王RS1304大马力拖拉机牵引机具高效完成化肥深施、大豆播种、覆盖镇压等一体化作业,有效保障了播种深度、施肥深度、起陇高度等关键要素,受到农业合作社、种粮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受进口大豆冲击,加之大豆比较效益差,导致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使黑龙江大豆进口数量逐年增多,出口数量逐年减少,大豆对外贸易出现严重逆差。应加大政策引导和对大豆产业的支持力度,增加对大豆科研的投资力度,建立大豆种植基地,拓宽大豆出口市场,以扭转黑龙江大豆对外贸易逆差的局面,促进黑龙江对外贸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豆期货对于大豆产业具有多种好处:既可以引导农户按市场需求组织大豆种植,又可以帮助大豆加工企业掌握大豆定价权,还可以促进大豆流通体系发展.目前,影响黑龙江省大豆期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信息传导机制尚未建立,现货市场发展不完善,期货交易和参与主体数量规膜小、结构不合理等.黑龙江省应尽快完善大豆期货信息传导机制,大力促进大豆现货市场和流通体系的发展,着力培育结构合理、规模适中的大豆期货交易主体,从而利用大豆期货引导和帮助大豆种植业、加工业、流通业共同对抗来自于转基因大豆乃至国际市场的风险,最终提升黑龙江省大豆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尽管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国和主要生产国之一,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大豆需求的日益增加,进口量逐年上升,国外转基因大豆凭借其产量和价格的特殊优势,不断冲击中国传统大豆的优势地位。外资企业已经渗透到中国大豆的加工企业和进口贸易等各个环节,中国的大豆加工贸易和饮食安全所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通过阐述中国大豆贸易的发展历程与大豆市场供需现状,分析其不利影响,并提出政府应加大补贴力度与科研投入,提高大豆自给能力;制定科学的大豆发展规划,加强相关部门之间协作;构建完善的大豆产业链风险管理体系,改善宏观竞争环境;发挥传统豆制品加工业优势,促进大豆加工业的多元化发展;规范大豆期货交易市场,保障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的定价权;加大转基因大豆进口监管力度,打造国产大豆绿色品牌等改变中国大豆产业现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美国大豆产量不断增加,产量直线上升,而作为大豆原产地的我国,产量却徘徊不前,面对大豆需求量日益增加,而我国大豆竞争力持续低下的情况,本文从政府补贴,生产成本,大豆国际定价权和我国转基因大豆的质量优势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大豆产业与美国大豆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世界大豆第一大消费国,中国大豆对外依存度较高。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对我国大豆产业产生了一系列深刻影响。本文介绍了中国大豆的产销格局,分析了中国大豆的进口贸易。在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国大豆市场短期供应趋紧,来自其他国家大豆进口增加,但是对下游产品影响有限。中国大豆产业应通过调整需求结构,减轻需求负担、依靠科技进步,使大豆生产机械化与技术化、提高大豆的国际定价权地位、构建大豆进口多元化格局,加强农业国际合作等手段,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成林 《现代商业》2013,(34):83-84
近年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不断缩减,进口规模持续攀升,但大豆需求量仍不断激增,市场缺口日益凸显。由于我国大豆产业链逐步被外资控制,对进口大豆十分依赖。要提高我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必须增加大豆产业的生产补贴,制定保护价格,鼓励对外直接投资,同时提高国产大豆单产量,改善品质,加大宣传与支持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加快推动我国大豆种植业的复苏。  相似文献   

13.
由于国内民众对大豆油消费的广泛偏好,大豆成为我国食用植物油压榨生产的重要原材料,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庞大而国内大豆生产数量十分有限,引发人们对大豆供给安全的担忧。而随着我国加入WTO逐步放开大豆进口,我国大豆进口数量不断增加,2020年大豆进口超过1亿吨,大豆供给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增加,尤其在中美贸易摩擦期间,更引发了人们对大豆和食用油供给安全的担忧。本文对我国大豆贸易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安全的对策:发展油料作物生产提高自给率、科技助农发展高效油用大豆品种、科技助农发展智能化大豆种植技术、稳定大豆贸易规模和多元化进口来源优化大豆贸易结构等。  相似文献   

14.
钟尤 《致富天地》2010,(5):45-45
2009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4255.2万吨,连续第五年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今年,国家继续执行大豆最低收购价政策,国内大豆收购价格高于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的状况继续存在,国内大豆压榨行业采购进口大豆积极性依然较高,201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豆进口的长期均衡和短期调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大豆在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上不具备优势。国内大豆生产不能满足国内榨油业和饲养业的迅速发展对大豆的需求,中国已由传统的大豆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大豆进口量快速增长。国内前期大豆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之差、世界大豆总产量以及国际和中国大豆价格等与中国大豆进口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国际大豆产量、国内大豆产量、国际和国内大豆价格以及进口食用植物油量的年度变化量,是引致中国大豆进口短期波动的主要因素。当大豆进口量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每年将以0.78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6.
李志 《价格月刊》2015,(2):8-12
我国作为全球主要大豆进口国,在全球大豆处于买方市场的背景下,一直以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进口大豆,显示出我国大豆进口定价权缺失。在分析我国大豆定价权缺失现实表现的基础上,研究了导致大豆进口定价权缺失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构建我国大豆进口定价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豆进口定价困境困扰中国近20年,严重损害了中国大豆进口贸易的利益。在综述多位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大豆进口定价方式和价格波动情况及大豆产业中的跨国垄断势力,指出跨国粮商即中间贸易商主要通过控制大豆产业链来影响国际大豆价格变化,对中国大豆生产和贸易造成严重冲击。中国必须从国家政策层面,建立进口大豆生产与进口信息发布中心,增加国内大豆生产,弥补大豆供需平衡,加大南美大豆市场货源竞争直接投资力度,建立增进中国进口大豆整体议价能力的联合采购机制。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中国曾经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而如今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美国已经取代中国成为了全球大豆强国,尤其是加入WTO以后,中国农产品全面放开,美国大豆以其转基因大豆的高产量、高油脂、低价钱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大豆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美国大豆产业的迅速崛起,与美国政府对大豆产业的保护政策是分不开的。通过对中美两国大豆保护政策的分析,中国政府应大办推行扶持大豆产业上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其大豆产业是黑龙江省农业的重要组织部分。中国加入WTO后将逐步减少对进口征收关税和壁垒,大豆产业将面临进口大豆的冲击。运用博弈理论对黑龙江省大豆与美国进口大豆进行博弈分析,大豆出口商在采用高价格策略时,黑龙江省应采用高技术策略,从而使大豆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获得较高利润促进大豆的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之一,研究大豆的成本收益,是提高大豆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大豆振兴计划、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现实要求。从东北地区大豆生产概况出发,在整合生产成本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大豆、玉米和水稻的生产成本构成及收益差异进行实证研究,并据此提出加大大豆科研投入力度、培育新品种、扩大种植面积、构建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错位竞争、相互补充的新格局、完善相关补贴政策、建设生产基地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