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链中的企业通过合作创新在降低原材料、零部件、产成品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可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收益.本文通过建模分析双寡头市场下上下游企业进行合作创新决策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于左  张容嘉  付红艳 《经济研究》2021,56(10):172-188
随着竞争企业间存在交叉持股、共同股东的现象不断增加,其是否会促使企业合谋、损害竞争引发了关注和争论.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探讨了交叉持股、共同股东对竞争企业合谋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竞争企业间相互持有股权,抑或是存在共同股东,投资者持有目标企业所有权或控制权份额越大,合谋越容易达成.其次对滴滴出行和Uber的并购进行了案例研究,发现滴滴出行和Uber存在股权关系后,出现了涉嫌合谋的行为,主要表现在滴滴出行和Uber涉嫌划分全球市场,各自在相关市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并涉嫌实施垄断高价.最后本文提出了完善反垄断立法及执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2010—2021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倍差法分析发现,机构交叉持股能够抑制企业创新失败,其作用路径在于,机构交叉持股通过减缓企业外部融资压力、约束高管代理问题对企业创新失败发挥治理作用。情境检验结果表明,在机构持股量较大、机构持股深度较高、股票流动性较强的环境下,机构交叉持股对企业创新失败的抑制作用显著。结论不仅能够丰富机构交叉持股治理后果研究,而且可为有效抑制企业创新失败,进而提升企业创新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交叉持股的利与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裘雨明 《经济论坛》2003,(21):28-28,35
所谓交叉持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互相持有对方的股份,从而形成企业法人间相互持股的现象。在我国,不少企业选择不同形式的交叉持股,上市公司间的关联股权交易也是屡见不鲜。交叉持股是实务界和理论界广为探讨和争议的一个论题,实务界更看重其稳定经营权和潜在投资能力的获得,而理论界更担心的是社会资本的虚增及在信息披露不充分条件下的不正当关联交易。交叉持股有利有弊,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达到趋利避害之目的。一、交叉持股的类型交叉持股的常见类型为:1.环状型交叉持股。此为AB间、BC间、CA间各有交叉持股情况存在,…  相似文献   

5.
6.
李欢  许为宾 《生产力研究》2022,(11):145-150
基于2008—2019年沪深A股高校持股上市公司专利数据,研究了高校持股比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持股比例越高的企业创新绩效越好,并且高校持股比例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会受到持股高校特征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董事长或总经理毕业于持股高校的企业创新绩效更好。通过影响机制检验,我们发现高校持股比例会通过影响高管团队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进而影响企业创新绩效。文章从社会关系角度出发,研究了高校层面的校企关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论为理解企业创新的知识来源提供了来自高校持股的解释,同时也丰富了高校持股这一独特校企合作方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7.
论交叉持股对德国公司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交叉持股的类型和特征,揭示了德国交叉持股导致的的银行内部人控制和银行对工商企业的有 效控制的治理结构,认为金融监管在一定程度上能替代银行业外部监控,克服内部人控制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I  相似文献   

8.
9.
交叉持股是一种特殊的股权结构形式,它对上市公司会产生多方位的影响.本文从交叉持股效应的理论分析入手,以我国交叉持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其财务特征和业绩进行实证检验.对财务特征的检验结果表明:交叉持股具有显著的资本放大效应,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公司的负债水平,但尚未发现交叉持股显著影响盈利水平和现金分红较为一致的证据.进一步对交叉持股公司业绩的配对模型检验则发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有利于其业绩的提高,但我国上市公司主要是基于投机性目标进行交叉持股,因而业绩的改善可能并不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
日本企业通过交叉持股有效抵御了敌意并购,加强了企业间战略协作,强化了公司监督,但交叉持股也存在增强股票市场的顺周期效应,可能引发企业间反竞争行为与非法利益输送以及虚增资本等弊端,我国应充分吸取日本企业交叉持股的经验教训,从公司法、证券法、会计准则、信息披露等层面完善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相关规范,积极引导、规范企业交叉持股行为。  相似文献   

11.
沙浩伟  曾勇 《技术经济》2016,(1):110-118
利用2004—2013年中国沪深两市涉及交叉持股的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和分析方法,实证考察了企业在交叉持股网络中的网络位置特征对其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员企业的网络中心性越高或占据的结构洞越丰富,其整体投资效率越高;具体表现为,企业所处的网络位置优越,不仅能有效缓解投资不足,而且有助于抑制企业过度投资;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网络位置优越对其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相比成熟企业,处于企业生命周期初期的年轻企业的网络中心性越高或结构洞越丰富,越能有效提升其整体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2.
企业制度创新—内部职工持股计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葛开明 《经济管理》2003,(23):61-64
法人交叉持股有助于改变“国有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有利于公司实现长远发展战略,可以建立公司之间的经济、业务联系、增强公司抵抗风险能力。然而,法人交叉持股也是不公允的关联交易的产权基础,可能损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不利于公司之间的合理竞争。本文旨在探讨规范交叉持股行为,加强监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企业合作创新本质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作创新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交易成本理论、战略管理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知识管理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均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合作创新的本质。交易费用理论认为合作创新关系是一种介于市场交易和层级组织之间的经济形式;战略管理理论则认为合作创新是一种通过利用企业互补关系来有效地联合各参与企业的资源,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机制;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合作创新不仅节约了企业的研发投入,还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技术的溢出效应,将创新的外部性内部化;知识管理理论提出合作创新是知识积累的一种方式,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社会资本理论认为合作创新就是企业通过创新网络,吸收知识、信息和资源,积累外部社会资本,提升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几年来,我国不断进行国有企业的改革,并已初见成效,国有企业的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但脱困并不是国企改革的目标,它只能是下一步国企改革的新的起点。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才是国企改革的目标,即进行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新引入新的制度(组织的结构与运行规范),如具体企业的组织形态、运行机制,其中职工持股是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公司间交叉持股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妍玲 《经济论坛》2007,(3):118-119
自1998年广发证券和辽宁成大相互持股以来,交叉持股现象正日益出现在我国上市公司之间。2003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中国市长高峰论坛”上提出,国有企业之间可以通过互相参股来懈决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的“一股独大”问题。而所谓相互参股,实际上也就是交叉持股。交叉持股既然已经开始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其必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迁、企业规模的扩大等因素影响愈加显得复杂,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历史可以为鉴。交叉持股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在我们利用其积极效应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负面效应的影响。本文主要是针对交叉持股所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合作创新研究述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合作创新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创新模式和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日益受到企业管理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关注。 90年代以来 ,国内外关于企业合作创新的研究大量涌现。本文从合作创新的概念界定、动机和优势、冲突、经济学分析以及合作创新过程中的技术学习与核心能力等几个方面评述了国内外合作创新的研究进展 ,为该领域的研究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 ,并提出深入研究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8.
王凤荣  成倩  张珊 《经济管理》2012,(4):105-113
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对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是经济学界诉讼已久的问题,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其更成为争论的焦点。本文结合我国市场发育条件和制度变迁特征,引入保险部门与银行部门不完全竞争及两部门交叉持股两个条件,进行模型构建与推导。得出结论,在两部门交叉持股条件下,信用风险的交易使风险在两部门之间得以分散,降低了风险的集中度,提高金融机构抵御突发风险的能力,有助于两部门的稳定;适当的信用风险转移市场对整体金融系统稳定性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夏志琼 《经济》2007,(12):26-27
最近路透社将中国上市公司越来越多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现象,比作中国的一道名菜"三套鸭",如大众交通、大众公用、交运股份、巴士股份、交大昂立、飞乐音响、百联股份、浦发银行等,交叉持股,缠绕在一起,同甘共苦,共同进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