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邓蓉  刘颖云 《经济论坛》2001,(21):37-38
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大阶段,尽管现代社会的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的发展快于农业,但是直到今天农业仍然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基础产业。北京是一个大都市,大都市现代农业的特点有两个,一个是都市型农业,另一个是可持续农业。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农村与城市是对立的,农业与工业是对立的,农产品与工业产品也是对立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结构的转变,农业和工业融合、农村与城市沟通渠道的增多,农业也从单纯的为都市提供农产品发展为包含产品型农业、消费型农业和服务型农业的都市型农业。与…  相似文献   

2.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并不是天生的弱质产业,它与工业一样,都是发达的产业.文章通过对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的界定,阐述了农业现代化的特征与农业产业化的功能作用,对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发展农业产业化应重视和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详细分析循环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基础之上,提出利用结构化金融技术推出循环农业风险证券化产品,使循环农业与农业保险两者结合,扬长避短、相辅相成,从而促进循环农业与农业保险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泰岩 《经济纵横》1996,(5):52-56,51
美国的农业合作社黄泰岩在美国的农业经济中,农业合作社组织十分发达,并在农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国学者认为,农业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开创了美国农业发展史上的新篇章。一、美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美国的农业合作社,就其制度形式而言,是农场主自愿参加组...  相似文献   

5.
林向红 《技术经济》2003,22(10):52-53
一、问题的提出项目农业是对农业经济活动有关的项目申报、论证、筛选、立项、投资建设和管理的农业。它以效益为目的 ,以科技为手段 ,针对农业领域内存在的问题 ,解决问题入手 ,来提高农业生存发展能力。因而它也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当今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 ,农业产业化是它发展的主要形式。从项目农业建设内容看 ,它与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从项目农业作用看 ,对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也是具有相当重要意义的。因此 ,本文认为应对项目农业作用机理进行理论探讨 ,以便人们在我国农业产业化建设中高度…  相似文献   

6.
信息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它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高度集成农业资源与网络服务为目标.用信息指导和引导农业发展,最终实现农业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当前,苏州农业的总体定位是以特优、生态、外向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城市(都市)农业。为了实现这一战略,必须确立“信息农业”的发展思路、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与农业的加速融合是推动我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本文分析了我国数字农业发展的意义、我国数字农业的基础和优势,研究了当前我国数字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支持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建设大数据系统、组建数字农业创新中心、提高小农户的参与程度和强化政策创新研究等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杜建芳 《经济论坛》2002,(11):48-48
河北是农业大省,河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河北农业的跨越式发展。河北农业与全国农业一样,在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九十年代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绩。而今,面对世界农业经济的迅猛发展,面对WTO的机遇与挑战,推动河北农业再次腾飞,实现河北农业跨越式发展,我们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加强河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措施。当前,应抓住农产品总量基本平衡相对有余的时机,综合治理河北的山、水、田、林、路,各…  相似文献   

9.
张和 《经济论坛》1997,(9):24-24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探索与实践张和在唐山市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大搞以山、海、沙、洼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促进了农业超常规发展。“八五”期间,全市农业产值以每年146%的速度递增。近几年,我们又适...  相似文献   

10.
<正> 一、项目农业发展机制研究的必要性 项目农业是对农业经济活动相关项目,经立项投资建设的农业。其实质,是以科技为手段,针对农业发展中的问题,解决问题入手,提升农业生存发展能力的农业。项目农业是建立在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基础上的,实际上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一种科技应用型农业。项目农业对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有着巨大作用。项目农业所表现出来的开发性、创新性、效益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在当今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农业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区农地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小敏  郭熙 《经济地理》2001,21(4):483-486,495
在分析鄱阳湖区农地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鄱阳湖区农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四种方式,提出在发展生态农业的思想指导下,积极实施避洪高效农业,因地制宜地推广典型的农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使鄱阳湖区农地资源得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治理洞庭湖水患,除国家必须采取带根本性的战略措施外,洞庭湖区各地还应建立抗逆型农业结构,以增强农业自身的抗逆能力。抗逆型农业结构是耕地农业圈、水体农业圈、湖洲农业圈、丘岗地农业圈同步开发,以开发促发展,促稳定,达到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效益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开展城市湖泊治理,改善城市湖泊生态环境,是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然而治理资金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城市湖泊治理的一大瓶颈。拟以武汉市为例,试图建立一种城市湖泊治理与土地储备联动新机制,积极探索一条拓宽我国城市湖泊治理资金渠道的新道路,实现城市湖泊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本升值双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滇中高原湖泊区域地理环境是造成湖泊水环境敏感易变的主要原因,湖区快速城市化是加剧湖泊水环境恶化的推动力,滇中高原湖区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和城市快速发展的矛盾。高原湖泊区城市景观格局安全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借鉴组合结构概念模型,从城市景观格局的环境影响识别出发,筛选城市规划环节中对湖泊环境有主要影响的指标,包括城市选址的环境资源安全性、城市用地规模的合理性、城市用地布局的合理性三个方面。对2008年昆明城市景观格局进行评价的结果为"临界安全",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是影响城市生态安全的主要限制因素;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规模的不足加剧了湖泊水环境恶化局面;道路总用地规模和路网密度不足导致交通效率低下;绿地景观格局破碎化严重;工业用地布局较为分散,对城市其他用地干扰较大。  相似文献   

15.
滇池治污要退耕还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池治污忽视了天然湿地的净化潮水作用,存在重大缺陷:没有从根本上查清污染原因,《滇池保护条例》中有一些观点须重新审视,滇池功能的认识和定位有重大缺陷。作者从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和昆明建设绿色生态旅游城市出发,以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为切入点,提出退耕还湖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沈满洪 《经济地理》2004,24(5):592-595,613
由于转塘地区处于水源保护区等特殊的区位条件和与此相对应的产业政策,现已沦为杭州市近郊乡镇中的“经济洼地”。转塘地区要走出这一困境,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此,可有:“生态补偿”、“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投资热土”四种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城市居民对城市水体的游憩需求日渐强烈,而目前尚未有明确可行的办法指导城市湖泊等水体的功能定位与其布局的优化调控。通过GIS建立以道路网络为基础的交通网络数据库,以及包含湖泊面积、入口、名称等的湖泊(公园)数据库,分析得出建成和潜在的湖泊公园的游憩服务范围,并与基于实证调研计算的服务范围进行对比,验证了其有效性。通过游憩服务半径分析计算,得出步行服务盲区、车行服务盲区、真空盲区和隐形盲区4种服务盲区类型,与盲区用地性质和自然条件共同指导湖泊公园的优化调控和城市湖泊的功能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真空盲区和隐形盲区消除的湖泊公园优化调控策略有所不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对于湖泊公园规划建设的启示。运用GIS对湖泊公园服务范围进行分析,可切实将城市居民休闲需求与城市湖泊分布相结合,优化调控湖泊公园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洞庭湖区与藏南地区,发现两地自然环境有很大的相似性。如果能将洞庭湖垦区农民有组织、有计划地迁到藏南地区,不仅能保证藏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而且能真正贯彻“退耕还湖”战略,重现洞庭湖的秀美风光。  相似文献   

19.
杨志荣  吴次芳  刘勇 《经济地理》2008,28(2):286-291
将农地非农化过程带给地方政府的效用划分为制度收益和发展收益,通过比较制度收益与发展收益对东、中、西部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以判别驱动地方政府推进农地非农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东、西部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表现为制度驱动型,制度收益对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大于发展收益,而中部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则表现为发展驱动型,发展收益对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大于制度收益。中央政府要达到控管农地非农化进程的目标,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以经济管理手段来约束东、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违规谋取制度收益的行为,引导中部地区地方政府节约与集约利用非农用地。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北方旱地农业与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21世纪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发展趋势,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北方旱地农业进行了分区,研究了北方旱地农业的特点,宏观地分析和评价了我国传统旱作农业体系的历史性贡献和发展障碍,并就中国旱作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完善和更新现行旱作农业体系等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