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北京市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状况如何,为社会各界所关注。通过建立社会保障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出北京市社会保障发展的相关评价数据。研究表明,北京市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也存在一些需要重视解决的问题,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经济、就业、医疗、养老等多角度对湖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构建了一个反映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得出结论:提高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必要备件是通过发展地方经济,优化经济结构来保护失地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3.
当前,山东省各种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改制及非公有制企业的不断壮大,劳动用工主体日益多元化,劳动关系呈现类型多样化、用工形式复杂化、运行市场化、调整法制化和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利益明晰化等特征,导致劳动关系协调,以及劳动争议处理都面临巨大挑战和压力。探讨如何系统评价劳动关系状况,以便及时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引导山东省劳动关系和谐健康发展,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由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一定比例负担的劳动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简称“两费一金”),均在“管理费用”科目中设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与企业其他期间费用一并转作当期损益。随着社会保障体系和职工住房制度不断地改革完善,“两费一金”的核算方法,已不能客观、公允地评价企业经营者为社会所创造的行业增加值,没有真实体现劳动者与企业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所产生的远期收入。就此,笔者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关于劳动保险费。本文所述“劳动保险费”仅指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向社会保障机构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后,仍由企业负担的一部分补贴。前者是企业为从业职工在劳动期间攒足的“养命钱”,应视同职工劳动报酬的一部分,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纳入工资总额,记入相关成本、费用科目;后者是企业对退休人员在劳动期间结束后,给予一定的社会平均差额补偿,但它不属于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似应在“营业外支出”科目中列支。2.关于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费是企业为从业职工向社会保障机构预期缴纳的一种保险费用,待其失去职业后,可由社会给予一定的经济救助。显然,缴纳失业保险费是企业履行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绿色转型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绿色转型发展的建立,需要一套客观、全面评价其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文章在国内外绿色指数、低碳经济等相关理论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以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竞争力提升为维度的绿色转型发展指标体系,同时对我国30个省市进行了绿色转型发展综合评价,得出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绿色转型发展状况良好,新疆、宁夏、甘肃等地相对落后,并结合现实需求提出了绿色转型发展评价政策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绿色转型发展的建立,需要一套客观、全面评价其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文章在国内外绿色指数、低碳经济等相关理论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以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竞争力提升为维度的绿色转型发展指标体系,同时对我国30个省市进行了绿色转型发展综合评价,得出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绿色转型发展状况良好,新疆、宁夏、甘肃等地相对落后,并结合现实需求提出了绿色转型发展评价政策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实践证明,社会保障不仅能保障全体公民的基本生活,而且能促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为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保驾护航,在维护社会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缓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社会保障指标体系的现状、设计原则以及指标体系的构建三方面进行了浅析,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指标体系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各界对现代农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外延与结果等三个方面.提出现代农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认为利用本研究构建的现代农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某区域的现代农业发展质量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根据2006年福建省相关统计资料,应用该指标体系对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从制度的覆盖面、保障度、持续性三个方面构建了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及聚类分析对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社会保障发展存在区域不平衡,尤其是苏中地区社会保障水平与其经济水平不匹配,而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苏北地区却好于苏中地区.  相似文献   

10.
以就业为导向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当前高等院校在劳动和社会保障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当前的社会需要,指出确立以就业导向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在定位培养目标、进行有特色的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及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资格考核等方面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是近年来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当前劳动关系中在劳动合同、劳动工作安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会组织以及工资等方面存在的侵害农民工权益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构建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应从不断完善政策入手,改革现行户籍制度,逐步消除身份认同差异;实行分类管理与层次分明的保障体系;积极筹措,扩大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障相关立法,充分发挥工会在维权中的作用;建立涵盖农民工的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社会福利制度。妥善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进而实现中国梦的应有之策。  相似文献   

13.
造成农民工就业障碍有传统体制、自身劣势、政府部门作用不力等诸多因素。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关键在于从消除就业的制度性约束、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与就业促进、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能力培育、权益维护与就业保护、机制化社会保障与安全网建设等多维视角建立一个城乡统一、竞争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农民工就业促进是一个多维的系统框架,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随着劳务派遣用工模式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其中所出现的社会保障问题也应予以关注。改革开放以来,针对劳务派遣的社会保障政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从分散到集中的发展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对社会保障政策的逆向选择、保障的灵活性和公平性等问题却在劳务派遣领域十分突出。因此,政府应顺应劳动力市场变化,树立灵活、弹性的保障理念,从法规制度建设、管理机制创新和构造良好社会氛围三方面着手,以期实现社会保障问题的破解。  相似文献   

15.
劳动关系是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衡量尺度。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更牵扯到社会的稳定。本文阐述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构建新时期企业和谐的劳动关系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意在对"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工作起到促进作用,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16.
劳动关系是劳动力市场自发调节的产物,但由于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市场对劳动关系的自发调节并不能达致一个高效率的劳动契约.因此,通过增强劳动者的结社力量,采用集体谈判的方式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提高劳动者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已成为市场经济国家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手段.文章阐释了集体谈判机制的理论基础及其影响途径,并通过构建一般理论模型对集体谈判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和必然要求。然而,中国现阶段却存在“强资本”与“弱劳动”导致的劳动关系扭曲。“资强劳弱”的劳资关系,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劳资关系,必须弱化劳动力过剩的程度,加强劳动者的组织建设,强化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构建企业利益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逐步改变传统的计划型劳动就业体制,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型劳动就业体制.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改革发展和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作为市场框架下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和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实行以人为本的就业普惠制原则,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家族企业劳资关系现状及和谐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劳动法背景下,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促进中国家族企业劳资关系和谐发展的关键在于进一步提高家族企业主素质、提升家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还需要加强工会力量,发挥政府作用,以建立社会制衡。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时社会救助制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则凸显出现行社会救助制度的缺陷和弊端.文章通过对比、分析,阐述了劳动所得税收抵免的运作机制,并进一步论证了劳动所得税收抵免对社会救助的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