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强  靳晨 《山西农经》2021,(7):111-114,135
基于MODIS数据NDVI月合成数据,借助差值法和像元二分法,对山西省2006年、2010年、2016年的植被覆盖度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得出结论:2006—2016年,山西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山西省不同地形区的生态环境呈现明显差异,丘陵地区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区域面积持续增加,山地地区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区域面积先增后减,盆地与台地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区域面积先减后增;山西省北部各地形区及中南部的太原盆地、运城盆地、阳泉盆地和晋城盆地的植被覆盖度都有明显下降,西部和东南部的丘陵和山地地区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青海湖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青海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近30年来,围绕湖水持续下降这一主题,又使青海湖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特级生态告急区之一。针对青海湖面临的生态危机,展开广泛的研究,提出:封湖育鱼、封山育草、保护水源涵养林,实施湖区封闭,引水济湖,人工增雨等措施,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观,创出适合青海湖区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通过定量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和气候、GDP、个人储蓄和城市化水平等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和敏感性,以识别影响青海湖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调控和管理青海湖区域生态保护。研究方法:生态系统服务估值,MATLAB.7.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1)2000~2008年青海湖流域的湿地和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下降11.16%、13.23%,主要是受到GDP和气候暖干化的影响,但对GDP变化并不敏感,对城市化和气温变化极为敏感;(2)2000~2008年青海湖流域农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下降了57.93%,主要受气候暖干化和城市化的驱动所致,同时对城市化和气温变化极为敏感。研究结论: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是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综合作用结果,青海湖流域尤其是天峻县的经济发展应该以实施生态保护战略为主导。  相似文献   

4.
揭示大鹏半岛近年来生态环境时空变动情况,为大鹏半岛生态环境保护和规划提供决策支持。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深圳市大鹏半岛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像元尺度的动态评价研究,弥补了传统评价方法无法反映区域内部异质性的不足。研究结果表明:大鹏半岛生态环境状况呈现出建成区明显低于植被覆盖区域的特点;在研究时段内评价单元之间的生态环境状况没有剧烈变动,但生态环境状况为优和良的区域面积逐年下降,生态环境有所变差;生态环境状况发生变化的评价单元逐年增多,生态环境稳定性有所下降;由于建成区面积的不断扩张,生态环境变差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建成区周围。  相似文献   

5.
和田河流域是干旱区沙漠中一条具有生态意义的河流,在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气候状况和人类对和田河流域的开发程度加重,已引起上游山地冰川退缩、天然植被退化;中游绿洲耕地扩张迅速,土壤盐渍化,河渠人工渠化,水库增加显著;下游荒漠植被退化,水资源严重不足,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流域生态环境趋于脆...  相似文献   

6.
青海湖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它既维系着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生态安全,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又是青藏高原生物物种的宝库和“青藏高原基因库”。因此,研究和保护青海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了解青海湖生态环境变迁的历史,探索青海湖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了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的对策:在青海湖流域圈定“无人居住区”;引用外部水源增加湖容量;采取措施控制水污染。  相似文献   

7.
从水质富营养化、农业旱田的增加、降水减少、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等几方面来分析扎龙湿地退化的成因.研究表明,环境退化引起植被、鸟类和鱼类资源的减少,呈现湿地生态功能下降.据此,提出了调整农业景观布局、改建东升水库等水利设施、实施生态移民政策、建立湿地水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与建立完善环保水利政策等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庆元县是浙江省的重点林区县,有林地面积2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3.6%。2004年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在《生态环境质量研究报告》中,根据卫星遥感数据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数据,从生物丰富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地退化、污染负荷五个方面,计算出  相似文献   

9.
草地生态系统对区域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植被覆盖度是衡量草地生态环境的 重要指标,其变化规律对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玛曲草地覆盖度数据进 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2000~2010年,草地覆盖度整体呈减小趋势,并具有阶段性特征;草地 植被普遍存在退化趋势,低覆盖草地植被只局部有修复现象,出现稳定存在趋势。(2)玛曲草地覆盖度变 化的驱动因子主要有:光、热、水等自然因子,超载放牧以及社会经济因子。水热不匹配增加了草地蒸散 量,影响了植被的生长,进而影响了植被覆盖度的变化;鼠虫害对牧草和土壤的结构产生影响,致使草地 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降低了草地生产力;非法采药挖药,严重破坏了草地植被的完整性,这在一定程度 上是该地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牛羊数量逐年增多,草地负荷加重, 亦导致了植被破坏和植被覆盖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一、新疆旱区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新疆旱区极为有限的水资源与极不平衡的水沙、水土和水盐的不利组合,奠定了旱区脆弱生态环境的基础.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又导致旱区大片绿州植被退化、土壤盐渍化、土地沙漠化的"三化"问题,使得农业生态环境长期以来不断恶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态环境破坏的日趋严重,生态需水问题日益引起生态学、水文学、农业气象学等领域科学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该文分析了国内外生态需水问题的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审视和提出了生态需水的概念,认为生态需水是生态系统达到某种生态功能水平或者维持在某一动态平衡状态所需要的水量;对于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生态目标,生态需水量及其阈值不同。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恢复及植被恢复与生态需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贫困问题与生态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贫困”是由于环境先天脆弱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环境污染、破坏性的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引致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导致的贫困;分析了西部先天脆弱环境对西部生态贫困区域的形成、分布、人类生存和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总结出三大生态贫困地区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脆弱的环境因素,其成因机制包括生态环境的脆弱、人类生存环境恶劣、自然禀赋较差;提出了西北黄土地区实施植被的生态恢复;西南石山地区适宜配合生态经济林的植被恢复、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以及加快城市化步伐;青藏高寒区重点优化资源开发模式、控制人口增长和强化生态文化意识等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与水文环境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静  王浩  徐天宝 《水利经济》2005,23(6):5-7,42
简介珠江三角洲自然环境概况与经济发展概况。指出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水文环境变迁的现象是:河滩、河道及海湾水域面积减少、河网下垫面剧烈改变、水污染加剧、成潮上溯、生态环境恶化。提出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对策:建立可靠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的保障体系、认同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提出发展策略建议: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及早建立区域协商机制,加大治理力度,完善国民经济的水资源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生态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切入点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然而 ,人们在热火朝天的生态建设中 ,又陷入了盲从于片面追求植树种草而忽视其他的生态误区。科学的做法不仅仅是植树种草 ,它还包括水土保持、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丰富的内容。植树种草只是生态建设的一部分。在此观点下 ,本文给出了西部生态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生态幸福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幸福是人们能否从生态环境中得到幸福的一种价值判断,是对生态环境条件和现实状态的客观判断,又是对生态环境满足程度的主观感受。生态需求反映了人们对生态幸福的客观认可程度,也是人们对生态价值追求的主观心理体现;生态供给是产生生态幸福的客观物质基础。生态幸福指数是衡量生态幸福感的标准。生态幸福指数可作为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系统的评价标准之一。生态幸福指标体系由一系列与生态幸福有关的,反映生态需求和生态供给,涵盖生态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方面要素的三层次指标构成。  相似文献   

16.
水环境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盐城的水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近年来盐城市积极对水环境开展治理,水质情况逐年好转,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逐年下降,但由于开展水环境全面治理的时间较短,实践中还存在着治理模式和措施较为传统、科技助力和支撑不多、资金和人才保障水平不高、生态修复能力不足、治理成效不稳固等问题,因此本研究结合盐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基于生态文明思想的水环境治理对策与建议,具体包括动员多元主体参与、创新流域治理模式、强化科技信息支撑、加强资金人才保障、合理确定水体整治方案、推进河湖生态保护修复、完善环境基础设施、深入贯彻落实河长制等,旨在为新时代盐城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法,计算辽宁省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及水资源负载指数,对辽宁省2006—2014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辽宁省63个市县的情况,探寻各影响因素对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影响特点及程度。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大多数年份,辽宁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小于水资源生态足迹,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下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经济发展效应和人口增长效应对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增长起推动作用,水足迹技术效应和水足迹结构效应对其增长起抑制作用,各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水资源生态足迹呈波动下降趋势。对于辽宁省各县市,水足迹技术效应均对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增长起抑制作用,经济发展效应均对其起促进作用,水足迹结构效应及人口增长效应的作用效果依地区而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好坏程度通过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来体现。基于上述原因,研究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方法]文章通过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相关方面资料的查阅,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研究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法来评价生态环境质量,通过构建AHP模型算法计算来评价确定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好坏,以及影响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关因素以及影响程度,并以绍兴上虞区为研究对象。[结果]通过对绍兴上虞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调查、统计资料及上虞区区域农业生态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度相关数据分析得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农业生态环境作为目前社会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关于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以及了解农业生态发展状况,对于改善当前农业发展状况,提高农业经济以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水生态环境损害问题日趋严重,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制度创新,它顺应生态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平衡生态利益与其他利益、提高生态损害救济效率与维护生态秩序三大功能。但这一制度的具体实施面临磋商权利主体地位混淆、磋商与诉讼衔接机制不畅、环境生态利益与其他社会公共利益难以衡平等问题。针对水生态环境的特殊性,需要从建立损害赔偿的政府责任制、确立磋商与诉讼衔接机制、健全损害赔偿的法律程序三个方面加以完善与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