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下的中国人力资源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积仁 《中外管理》2003,(12):53-55
直到今天,当年毛泽东那句著名的“人多力量大”才真正为全世界所领悟和印证。正是依靠人,中国才拥有了成为“世界工厂”的绝对资本。但既然是世界的,就不仅仅是中国的;况且,拥有人才的也不仅仅是中国。那么,中国企业如何打好这张“人力资源”牌?  相似文献   

2.
戎国强 《企业文化》2010,(10):68-68
原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最近接受了记者采访。谈及中国的一些官员和富人在国外的表现,龙永图说:“低素质的暴发户到了国外,人家会把他们当成中国人的代表,以偏概全地以为中国人都是傲慢狂妄、不知深浅的暴发户。”“他们以为中国很有钱了,于是待人接物咄咄逼人,目空一切。”  相似文献   

3.
多家国际管理咨询机构在本月公布了有关员工“敬业度”或跳槽率的调查。其中有些让中国人吃惊的是,中国上班族的多项“指标”居然偏低:敬业度仅超过五成,1/3的人老想着“另谋高就”。不少在华有分支机构的外国企业的负责人也向《环球时报》记者抱怨,“在中国,难的是留不住人”。(7月28日新华网)  相似文献   

4.
搞笑经济     
最近,中国经济特别是股市“红火”冲天!“红火”点燃了国人的“心火”。但“心火”有时会转为“上火”。比如,经济“火”了,很多人倾情投入,成了“事业”的奴隶;股市“火”了,很多人专心博弈,成了金钱的奴隶。[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姚静波 《企业世界》2002,(10):22-24
“大红鹰”品牌近年来在全国激起强大冲击力,它将宁波卷烟厂——一个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转多年而每况愈下的企业,顺畅地拉动到市场经济轨道并蒸蒸日上。如果说10年前知道“大红鹰”的人只是凤毛麟角,那么,今天,不知道“大红鹰”的人也可谓凤毛麟角。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直至荣膺“中国驰名商标”从而跻身“中国名牌”行列,宁烟人仅仅用了七年时间。那么,“大红鹰”是如何“飞”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不劳而获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多重的象征意义,“辞旧迎新”就是对节气变换的一种象征。中国人的确需要“辞旧迎新”,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辞旧迎新”就显得更加重要。比如,过去中国人常常用“不劳而获”来形容那些“自己不劳动而享受别人劳动成果”的人。“不劳而获”是一个典型的贬意词。但是,在今天看来,“不劳而获”就迫切需要“辞旧迎新”。因为,在人们的收入构成中,既包括劳动收入,又包括非劳动收入。劳动收入是指劳动者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各种报酬;而非劳动收入是指通过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  相似文献   

7.
高路 《企业天地》2003,(5):26-27
在中国市场上,“日本货”曾风光过。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家电市场曾经是“日本制造”的天下。当时,满街的轿车都是“皇冠”“尼桑”“公爵”“蓝鸟”。“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也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广告词之一。  相似文献   

8.
张趁 《经营者》2013,(2):62-62
在中国的汽车企业中,有两种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是“官员”,一个是“职业经理人”。这两种人左右着中国汽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人来说,“秦始皇”这个人既熟悉又陌生。 说熟悉,这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名字。不但因为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更是因为他是“千古一帝”。说陌生,是因为除了“残暴”二字之外,人们对他所知其实不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今年仙逝的数学大师陈省身说过:“一般中国人觉得我们不如外国人,所以我要把这个心理给改过来。”杨振宁先生认为,他一生最大的贡献也许不是获得诺贝尔奖,而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一个看法,就是“中国人不如外国人”的看法。对此我深有同感。有记者问过我:“你在从事激光照排研制过程中最大的苦恼是什么?”我立刻回答说:“最大的苦恼是大多数人不相信中国的系统能超过外国产品,不相信淘汰铅字的历史变革能由中国人独立完成。”1980年前,对于我们跨越式发展的独特技术方案,大多数人的评价是“根本做不出来”;1981年激光照排原理性样机鉴定后,直到1989年前,大多数人的估计则改为“即使做出来,也无法与外国产品竞争”。其实在高新技术领域,赶超外国产品的机会是很多的。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的有关中国红色贵族PE的文章,引起关注。文章列举了一些中国高干子弟从事PE的名单,并担心,“外国人及其他有才能的中国人,正在被太子党和其他背景深厚、试图主宰(中国私募)市场的人关在门外。”“权贵”PE是个敏感词。所谓“权贵”的范围不仅包括高干子弟,还包括所有国有资产为出资人的形形色色的产业基金。  相似文献   

12.
烹调艺术与吃术中的深层中国文化 中国人之所以创造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烹调术,是由于他们能将天下种类繁多而味道各异的食料“和合”于同一碟菜肴中。   如果将中国烹调和西方新教国家(例如美国)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后者所能应用的佐料,范围狭小得多;而且,一种肉或一种鱼往往只能配一种特定的蔬菜,相当“明文规定化”。此外,肉是肉,菜是菜,两者截然割分,彼此并列而不“和合”。因此,美国人的烹调术似乎亦反映了他们的“法治精神” ——各个个体之间,必须存在用明条文规定的关系,而且“人己权界”划分得清清楚楚。   中国烹调术的特色在于相互渗透,而不在于彼此分立。而且,这种“合二为一”的相互渗透,是实践多于理论,可以因地制宜地克服佐料的限制,而毋需“公事公办”的。   与西方人的饮食习惯相比,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似乎反映出同样的倾向。西方人在进餐时,是将食物先放在自己面前的碟中,再从中吃食,因此是十分个人主义的。中国人在进餐时,则从公共碗盘中夹食,而且还往往硬塞给对方吃,似乎自己比对方更清楚其饥饱状态,而且当然地有权为对方决定吃多少。 用人情抹去人与人之间的边   中国式的烹调是用“合二为一”的原理去制造“味”的。至于中国人的“人情”,也...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城镇化”,着重强调其在扩大内需方面的巨大潜力。从功利主义角度来说,城镇化确实能够扩大内需,形成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增长面,但这一见解并不全面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也必然要与“中国梦”相结合。而“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因而必然需要建立在维护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4.
如果老外开了一家名为“MuddyWaters”的调查公司,或许不会引起多少中国人的注意,若被告知此名译为“浑水”并出自成语“浑水摸鱼”,可能会激起你的三分好奇。若再被告知这家公司成立一年来专注于做空中国赴美上市公司并屡屡得手,就不由得让人怀疑,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随着以网络经济为代表的全球新经济浪潮的涌起,“概念”一词为新经济人所津津乐道。所谓“中国概念”,其概念的实质是“中国”,或者说中国的经济前景。倘要做一番文字上的考据,“中国概念”应该是来自于那些搞新经济搞风险投资搞投资银行的“海归”们。而笔者的揣测,他们念念有词的中国模式不外乎是“美国模式”的中国翻版而已。但种种迹象表明,这些翻版的“美国模式”正在迅速地进化成独特的“中国模式”。我们有理由为创造了这些模式的先行者喝彩。  相似文献   

16.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时呜礼炮28响。这时,在许多人面前划出了一个个巨大的问号:毛泽东为什么让礼炮鸣放28响?这“28”里面,到底隐含着什么?美国人首先发表自己的见解:毛泽东把共产党的姓氏用礼炮写上了中国的天空。因为,汉字的“共”字正是“廿”与“八”,也就是“28”的合写。当时的苏联人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汉光武皇帝平定天下时,有功臣28人,是闻名于世的28将。中国自古又有28星宿之说。毛泽东得天下做领袖也有功臣28位。苏联人的论点刚刚在国际上发表,英国人就站出来说:毛泽东是位非常崇尚个性自由的人,他十…  相似文献   

17.
瀛海威半年中发生的两次“大地震”.使中国网络服务业的先驱变成了“先烈”。那么,这种地震对张树新、对瀛海威,对中国的IT业乃至中国的企业界意味着什么昵?电脑人想借资本人实现自己的远期梦想,资本人欲靠电脑人得到自己的近期回报.在今天的中国.这种合作也许从一开始就埋下了悲剧的种子。于是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瀛海威当初提出的问题:“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到底有多远?”我们是否在刚一起步时就陷入了一种误区?值得庆幸的是,已有清醒的后来者,包括一批电脑人和投资者,在重振旗鼓.另辟蹊径.在“把原有的路与未来的希望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18.
叶威 《东南置业》2014,(12):3-3
每每说到家,没有人不会向往与眷恋。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它从来都是让人意犹未尽。家,每个人都有权利为它注释,有时是因为一间屋,有时是缘起一个人,有时甚至只是因为那一口家乡的味道,就让人“归心似箭”。如果说一定要为家找一个“落脚地”,那么这要让多少人爱恨交加。谈论“买不买房”、“买房了吗”,似乎成为了中国人拉近彼此距离的方式,人们茶余饭后说不厌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很多发明曾经改变过世界,但最终受益却不一定是发明,比如中国的火药,是英国人用利炮敲开了早已垂涎的中国大门,完成了日不落帝国的狂想。计算机、软件为西方人发明,可在张若玫心中,她希望能够用软件武装起中国,进而通过产业链控制整个世界的经济。作为中国人,张若玫为她创立的软件公司取名为“麒麟远创”,希望用“麒麟”两个中英相同发音的汉字,告知世界她的软件属性为中国,也希望这只神兽能够保佑中国的企业。“10年之后,甚至5年之后,中国用软件控制产业链的机会可能已经不在,我看到的机会只在这两三年。”张若玫知道,对于她,对于中国,机会不会等待很久。  相似文献   

20.
我从事管理咨询工作已经有十几年之久,这种角色,军事上叫“参谋”,政治上叫“幕僚”,美国人叫“顾问”,中国人叫“师爷”。作为若干中国本土企业家的一名“师爷”,除了辅助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还有幸近距离目睹了“老爷们”在生活方式上的种种变迁,并且从中发现了惊人的共性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