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实力概念的提出始于美国学者约瑟夫·奈。近年来,软实力的构建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软实力也逐渐成为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本文以软实力概念的分析为基础,指出了中美两国在国家软实力构建过程中的三大差异,进而提出内外兼修构建中国国家软实力的观点,并明确了中国在构建国家软实力过程中应注意的三个原则,以期对构建中国国家软实力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软实力”这个新名词越来越流行了,不仅在大众传媒上的出现率越来越高,而且常见于一些严肃的学术文献中。不少学者认为,全球“冷战”结束以后,影响国际关系的格局以及决定各国的国际地位,更多的是靠“软实力”。经常看报章杂志,  相似文献   

4.
胡南 《经济视角》2010,(5):9-11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全球性相互依赖网络的形成,从而深刻影响着国家传统实力的内涵与外延,使国家硬实力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下降,软实力的作用突显,国家实力的重新建构也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国的硬实力发展相对成熟,其软实力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两者之间的互动更多地表现在硬实力对软实力的单项推动上。中国实力的建构应该在强化硬实力的基础上,注重软实力长期有效的发展,加强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可见,提升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新的国家战略,对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综合国力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效率的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路径,包括: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转变政府职能,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等。  相似文献   

6.
当前,综合实力竞争日趋激烈,软实力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尺度。只有拥有强大的软实力,国家或地区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软实力概念同样适用于城市的发展。万州作为正在建设中的重庆第二大城市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要增强城市竞争能力,不仅需要加强硬实力建设,更要不断提高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城市文化软实力作为文化软实力中的重头戏,在改革开放、深化改革的事业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建设文明城市,其实质就是要在党的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在政治文明的保障下,在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文化建设,成就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文明城市必须具备的特征。文化软实力不仅能够提升城市软实力,而且能够对城市经济建设产生影响,是城市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8.
陆誉蓉  王燕霞 《时代经贸》2007,5(6X):72-73,75
中部地区如果要实现有自身特色性的崛起,就要在提升“硬实力”的基础上,还要提升“软实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创新性的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为了较好的进行区域发展的研究,本文将引入软实力这一概念,主要探讨软实力如何提升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对区域经济产生作用,并且结合湖北省特点提出提升软实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苏刚 《江南论坛》2005,(10):13-14
“十一&;#183;五”期间,城市竞争将进入以软实力为标志的新阶段。从长三角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来看,软实力是一个城市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城市软实力体系构建已经迫在眉睫。所谓“软实力”,也译为“软力”、“软力量”或“软权力”,是与“硬实力”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它最早由美国学者约瑟夫&;#183;奈在《大西洋月刊》提出,并进而在他的著作《注定领导:变化中的美国力量的本质》和《软力量:世界政治中的制胜之道》中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0.
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领域,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重庆地方高校的教学质量、办学条件、学术科研能力等硬实力得到大幅增长,而与此同时,高校的办学目标、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术科研氛围、教风学风等软实力却没能够与硬实力发展同步,出现了硬软实力两张皮的现象。在当前,通过不断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凝聚广大师生员工的爱国爱校精神、有利于彰显新时代知识分子积极向上的风貌。  相似文献   

11.
基于认同的企业软实力内容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软实力这一名词概念最初由Joseph Nye推出,属于国际关系学范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软实力概念已经从国际关系学向其它领域延伸,形成国家软实力、区域软实力、企业软实力和个人软实力四个研究层面。我们研究的企业软实力是企业的一种能力,企业在竞争中所依靠的有设备、技术、产品这样的硬实力,还需要树立被广泛认同的行为理念,并依此影响各个利益相关群体,从而构筑竞争中的企业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文化软实力刍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况下,各国都在尽力地提高各自国家的综合国力,其中,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又是构成了国家综合国力重要因素之一,并日益受到各国政府与有识之士高度的重视。文章试图从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我国文化软实力以及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这些方面来作一简要的探论,着重论述的是在当前国内外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与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许长征 《江南论坛》2008,(10):54-55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这种文化软实力对医院同样非常重要。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是提高医院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决定医院和谐发展的精髓。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短短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进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模式也逐渐成为一种软力量吸引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效仿;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软实力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时期的软实力的建设越来越重要,而在新形势下中国经济现代化模式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基于中国的现实条件,在提升软实力语境下,构建网络信息化模式成为经济现代化模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文化建设提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事实上.文化软实力已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条件下,要在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不但要注重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国防实力,还要在文化建设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许婕  杨丹 《经济师》2014,(7):46-47,97
随着我国GDP总量排名的迅速攀升以及政治影响力在国际舞台上的不断增大,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近年来,政治界、学术界和传媒界对文化软实力的研究掀起了一股热潮。对文化软实力不断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对于人们认识和发展文化软实力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这众多的研究热潮中也存在着一些误读和滥用的情况。较为突出的一方面体现在脱离政治文化背景去研究软实力。基于此,文章着力于廓清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外延,阐述政治文化在文化软实力中的核心地位,并提出以政治文化建设为核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全球反恐战争(GWOT)包括无数种战斗,其中每一种又都包括变化着的不同方面。其中目前比较复杂、包含大量战斗的是在信息领域,即“观念之战”。美国可以通过加强其“软实力”在这一领域取得优势,那么,美国政府作为全球反恐战争中的核心,就应当认真考虑软实力给反恐带来的积极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肖鹏 《大陆桥视野》2013,(24):39-41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软性竞争力的比拼,而品牌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企业的软实力。从品牌价值的视角,通过构建品牌价值一企业软实力模型,可以探讨企业软实力与品牌价值之间的联系。基于该模型,企业可以从树立远大愿景、构建特色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企业文化、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身硬实力以及加大沟通平台和产品流通渠道建设等方面建立并提升自身软实力,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经济软实力是一种区别于经济硬实力(经济影响力)的经济吸引力。经济软实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国际模式吸引力、国内经济吸引力和国际经济吸引力。本文利用定量指标对中美日在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软实力进行量化评估后发现:①美国经济软实力下降迅速,强势介入但效果不佳;②日本经济软实力相对下降,举棋不定且缺乏动力;③中国经济软实力不断上升,力推东盟但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20.
把握发展规律探索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城市是在拥有较好的有形硬条件和软环境的基础上,形成了相当大的无形的软实力,并在硬条件、软环境和软实力的共同作用下,对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城市,世界城市的发展既有普遍规律也有特殊规律,北京需要从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出发,抓住中国经济崛起的契机,探索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争取早日建成世界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