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取广东省阳江海陵岛(5A级景区)为案例地,以携程、途牛、马蜂窝、去哪儿等OTA平台用户的在线评论和游记资料为研究数据,运用网络大数据文本分析法,对海岛旅游目的地形象维度分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海陵岛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维度共分为四个层次,其中旅游吸引物和旅游环境分列前两层次,地方氛围、休闲和娱乐、旅游基础设施是第三层次,而公共基础设施属于第四层次;海陵岛的认知形象主要来源于旅游吸引物感知维度;游客对海陵岛旅游形象的认可度较高,其整体形象主要来源于旅游吸引物和休闲娱乐两个目的地感知维度,反映出感知维度的重要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上海以“魔都”形象享誉全球。以外地游客上海游记为分析语料,以内容分析法和多维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RCM6为分析软件,基于认知-情感理论,分析外地游客对上海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研究发现,多元现代的国际大都市是游客感知的魔都形象,具体体现在旅游吸引物、休闲娱乐、环境氛围、设施服务四个维度。其中,都市文化景观是游客感知最为深刻、积极情感最为集中的类目。消极情感主要体现在传统景区商业化、消费高、人多排队等方面。提出了强化多元文化、注重自然资源、提高管理服务等对策来进一步提升、优化都市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3.
网络评论较客观地记录了游客对目的地的感受,为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提供新的素材。研究运用Python从各大知名旅游网站获取网络评论文本,对上海田子坊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整体形象、吸引要素、负面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游客对田子坊的总体感知是以喜欢和肯定为主,对田子坊的弄堂、小店、石库门、酒吧、小巷子等建筑特色的认同感较高,尤其被田子坊的美食所吸引。但吸引要素中,创意要素很少被提及。基本可以判断田子坊从原先的民居与小厂房混杂的状态变身为政府授牌的创意园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偏离原先的“创意”定位,逐渐演变为“旅游”唱主角的旅游社区。  相似文献   

4.
冯珍  姚红艳  郑乐乐 《中国市场》2014,(42):160-162
发展旅游产业必须有适应旅游需求的旅游产品,而旅游产品的核心依托就是旅游吸引物。因此,评估平遥古城旅游吸引物对平遥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Kano模型得到游客需求重要度,应用QFD矩阵获取平遥古城旅游吸引物技术特征和重要度,利用顾客对平遥旅游吸引物的满意度的感知差异对吸引物进行层次划分,得到了平遥旅游吸引物质量改进策略,有利于降低旅游产品开发成本,提升顾客满意度,实现平遥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雪钧  李鹏 《江苏商论》2020,(2):13-20,27
共享住宿作为一种住宿新业态,构建共享住宿顾客感知价值概念模型对于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ROST CM6.0软件对在线短租平台上的顾客点评进行文本分析,择取顾客感知价值的部分高频特征词,结合文献研究对高频特征词进行归类,提出共享住宿可持续性发展的管理启示,进一步丰富共享住宿领域的研究范畴。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入境游客感知行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北京入境游客的第一手旅游市场调查资料,在对来北京的入境游客旅游感知评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加权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北京入境游客的客源结构、旅游评价和旅游认知;根据入境游客对北京整体感知数据及感知后的评价,提出了针对北京入境游客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旅游目的地形象会对旅游者的满意度、推荐意愿和重游率产生深刻影响。 文章以游客对三圣花乡的网络点评与游记为分析对象,使用 ROST CM 6 软件对网络文本进行高频词汇分析和情感分析,挖掘游客对三圣花乡景区形成的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并根据分析结果为景区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燕 《江苏商论》2023,(7):40-44+49
旅游体验是旅游者旅游功能与价值的核心,能增加旅游者的满意度,同时能促进旅游行业依据旅游体验来创新活动。本文以江西省婺源县为例采用文本分析法对乡村旅游地游客体验进行深入分析,从旅游环境、服务、管理体验三个维度分析:游客对婺源的乡村体验感知。结果得出:婺源为核心围绕区、油菜花等构成特征词群,拍摄、方便、住宿等旅游活动和“画卷、著名”等旅游体验要素构成旅游者在婺源县旅游体验要素和体验感知。正面情感大于负面情感,正面情感主要表现为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满意,具体为赞美、喜欢。旅游者对旅游环境的氛围、服务的游玩设施体验和服务、人员管理等情感是消极的,具体为失望、遗憾。  相似文献   

9.
王月 《商业观察》2023,(8):112-115
选取婺源篁岭景区作为案例地,将爬取到的网络文本通过Rost CM6软件进行高频词分析、语义网络分析等数据处理,获取旅游者对篁岭的旅游感知,结果表明,游客对篁岭景区的整体认同度较高,旅游体验感知态度积极,但同时也存在部分消极情绪。通过分析游客的消极情绪感知,得出景区存在的不足,集中于景区的性价比、观赏体验以及管理服务和旅游产品,基于此,为篁岭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即活化古村文化,增强体验性;完善基础设施服务,注重旅游产品质量,带动旅游经济。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旅游目的地游客的感知形象,能为景区旅游形象的提升、服务的完善提供依据。本文通过网络文本分析法,结合RosCM6分析工具,以内隐记忆理论为基础,对三台山森林公园的旅游形象进行探究。结果显示,园内热门景点主要有镜湖、衲田、彩虹桥、梨园和梅园;游客对景区的整体满意度高,留有漂亮、干净、空气清新、心情舒畅等美好形象。游客积极情感和中性情感显著高于消极情感;景区的服务、管理和门票方面有待重点改善与提高。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服务于旅游营销的旅游形象感知研究正成为社会的热点。本文结合文献资料,立足"人-地"关系理论,构建了旅游形象感知体系,主要包括感知主体、感知客体和感知过程三个部分;其中感知主体指本地居民、服务介体、现实游客与潜在游客四个方面;感知客体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服务、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四大内容,感知过程有实地直接感知、被动间接感知和主动间接感知三种类型。通过系统构建旅游形象感知体系,为旅游形象研究、旅游营销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论文研究了黔东南西江苗寨与肇兴侗寨的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问题。通过对西江与肇兴两地的案例研究发现,两地的旅游发展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三个方面都带来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西江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整体感知度较高,且内部分化较小;而肇兴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整体感知度较低,但内部分化却较大。在旅游地居民类型方面,西江有五大类型;而肇兴还有六大类型,增加了憎恨者类型。笔者认为要推动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如下措施:规范旅游流;提高旅游吸引力;扩大旅游承载力;加强制度创新;促进旅游利益主体的旅游参与,改善旅游利益主体对旅游的认知等。  相似文献   

13.
赵娟  程辉 《北方经贸》2023,(1):143-148
以广州长隆度假区为研究对象,使用八爪鱼爬虫软件爬取微博数据,从性别角度出发,借助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研究男女游客两个群体在目的地形象感知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游客认知形象可归纳为旅游吸引物、旅游环境、旅游设施、景区活动与服务、游客管理、旅游评价和旅游体验7个主类目,男女游客感知形象存在差异:女性游客在观光游玩的过程中,比较注重景区设施条件和旅游体验的感受,男性则更加注重旅游环境及游客自身活动管理;情感形象都是以积极情感为主,女性游客情感强度以高度情感为主,男性以一般情感为主。最终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围绕"县域旅游开发吸引物因素"这一主线,对城市旅游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以寻求对县域旅游发展有借鉴意义的理论观点和思路,并对县域旅游开发吸引物因素与城市旅游相比有什么自身特点与不同进行探讨。同时,以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为研究案例,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对其旅游吸引物因素进行分析,寻求旅游吸引物因素在县域旅游强县中的具体体现,并提出对县域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旅游供应系统与求学供应系统的类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中国旅游学术界,旅游产品成了一个泛称,可分为核心性旅游产品、便利性旅游产品、支持性旅游产品和扩展性旅游产品四个层次。在全面感知服务质量理论的基础上,将旅游供应系统与求学供应系统进行类比研究,对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目的地的旅游线路、旅游者的日程安排在何种意义上被认为是旅游产品进行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6.
运用ROSTCM6对屯溪老街的游客网络评价进行文本分析,发现游客情绪总体积极,游客在老街的旅游定位、旅游资源、旅游商品、旅游业态以及旅游行为等方面具有显著特征.随后通过对游客的不良感知分析,得出老街存在商业化严重、体验层次单一、配套服务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提出改善游客购物体验、拓展老街体验维度和加强街区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以达到确认影响旅游用户线下消费意愿关键因素。通过发放问卷收集到数据分析得出在旅游UGC网站信息的质量、感知价值以及风险均会影响用户的旅游消费意愿。其中信息可靠性、信息有用性以及信息吸引性正向影响旅游用户线下消费意愿,感知有用、感知娱乐对旅游UGC网站信息质量和旅游用户线下消费意愿起到中介作用,而感知费用对信息可靠性和和消费意愿之间并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针对提升旅游UGC网站用户体验和优化网站生成内容质量,提出促进线下旅游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对旅游资源的概念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旅游资源的概念仍然存在着一些容易混淆的用法,最为常见的是旅游资源与旅游吸引物以及旅游产品相混淆。文章首先对旅游资源与旅游吸引物进行辨析,然后对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容易混淆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典型旅游资源概念的分析得出对旅游资源新的理解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旅游竞争越来越炙热化,传统意义上的以旅游资源数量来评价旅游产品和旅游规划不再是其唯一依据,旅游形象逐渐成为目的地市场竞争的关键。本文基于网络文本分析这一新视角,搜集并整理了在著名旅游类网站发布的游记共100篇,借助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并在理论的指导下,从认知、情感等角度分析了三亚旅游感知形象,来构建三亚旅游感知形象研究的框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大陆旅游者游记为分析单位,通过类属分析和多维话语分析,从功能-心理、属性-整体、普通-独特三个维度,分析了大陆旅游者台湾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和情感形象,结果发现:大陆旅游者对台湾的形象感知以正向为主,感知的台湾整体形象为文明有序、社会民主、风光秀美、人文突出、轻松舒适;构成台湾旅游形象的重要属性包括居民素质、民风、街道、夜市等,而台北101、阿里山、日月潭、台北故宫、台湾的人文,以及两岸的历史则构成台湾旅游的独特形象;大陆旅游者普遍认为赴台旅游是愉悦的,对台湾的情感形象包括感动、留恋、羡慕、震撼、难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