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宁宁  张洪青 《时代经贸》2011,(20):115-115
在全国气候日益变暖的环境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物流业作为现代社会中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对发展低碳济具有重要的作用。物流业应向着绿色物流、循环物流方向发展,实行一体化管理,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理顺各种交通方式的联运,真正实现低碳物流。  相似文献   

2.
温蕾 《经济问题》2012,(10):72-74
在全球经济迈入低碳的背景下,低碳物流运输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转变经济发展观念、创新道路运输企业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分析低碳经济的基本机理与内涵,结合低碳物流发展的特点,研究基于低碳经济下发展低碳物流战略,为道路运输企业进行低碳物流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为道路运输企业发展低碳物流的决策指明方向,促进我国交通运输业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大踏步前进。  相似文献   

3.
周芳 《生产力研究》2011,(12):183-186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日益恶化,也促使人们越来越关注"低碳经济"的发展。物流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现代物流业如何加速发展,顺应低碳经济的要求是趋势,这就需要从环境保护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也就是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由单一发展物流系统,向低碳物流转变。在这种理念之下,文章通过对甘肃发展低碳物流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缺陷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甘肃省加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前,世界上各国都在尽力把低碳物流的推广作为物流业发展的重点,积极出台相应的低碳物流政策和法规,努力为物流的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我国在低碳物流的发展刚刚起步,如何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发展现代物流,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我国低碳物流业 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已经提出低碳物流、绿色物流的口号,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我国目前的物流低碳发展受制于观念滞后,受制于引导和管理政策滞后,受制于行业粗放发展模式,受制于物流设施设备的落后,受制于物流业与其他行业的协同不够.  相似文献   

5.
发展低碳物流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经济环境、地理区位和物流资源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物流的优势,并分析了物流发展不均衡、物流资源利用率低以及物流技术落后等阻碍武汉城市圈低碳物流发展的突出问题,最后从物流政策、物流规划和物流技术等三个层面提出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物流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是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一种经济形态.为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物流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同的物流运作模式对环境的影响迥异,低碳物流是与低碳经济相匹配的物流运作模式.低碳运输方式的选择,仓储系统的合理布局,绿色包装系统的实施等都是实现经济运行绿色化的物流保障,低碳物流模式是低碳经济运行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我国物流业的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综合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做好物流业自身的低碳化发展,成为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将有利地促进总体经济的低碳发展。文章通过分析物流业与低碳经济的关系,研究我国物流业在低碳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物流业低碳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低碳经济的视角,通过测算靠港船舶及集疏运车辆的废气排放,评价港口物流对宁波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借鉴国内外港口城市的经验,提出低碳经济背景下宁波港口转型升级,实现港口与城市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是世界各国都普遍面临的经济难题,传统的经济模式必然要向着低碳经济模式转变.本文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特点,对低碳环境下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通过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变,进一步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化工业,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低碳经济要求企业在发展中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低碳经济对现阶段我国企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发展模式下的环境成本控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有必要将低碳经济的理论应用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中,分析低碳经济对企业环境成本的影响,进而提出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科学发展的低碳经济建设,以内生经济增长为经济发展模式,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资本增长,有效的政府管制模式三个科学发展理念为基石。基于科学发展的低碳经济建设应从合理的减少碳减排,有效的碳捕获,全球范围统筹碳贸易三条路径展开。  相似文献   

12.
由于各国经济社会背景、发展目标和技术基础不同,其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中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战略和路径。英国以市场机制建立为核心发展低碳经济,德国以低碳技术为核心发展低碳经济,美国重视新能源开发与应用,日本重点建设低碳社会,韩国实施绿色增长战略,印度将低碳与环保相结合,巴西大力发展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对这些国家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出如下启示:发展低碳经济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国情的低碳道路;低碳立法和政策规划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保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低碳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传统产业的低碳化和新能源产业是低碳经济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在当前低碳经济模式下,企业营销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改变。低碳营销将成为主要发展趋势。首先介绍了企业营销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然后分析了低碳营销的核心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政府机构、环保组织和企业主体三面出击,构建促进企业低碳营销的联动机制,从而促进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浅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低碳经济实践情况看,英国是世界上低碳经济发展最早且比较成功的一个国家。文章在分析英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英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可取经验:第一,政府重视,不断完善低碳转型政策与配套措施,助推低碳经济发展;第二,加大研发投入,大力促进商用技术研发推广,占领低碳产业的技术制高点;第三,政府投资,企业运作成为推动低碳经济的有效模式;第四,应用市场机制与经济杠杆,促使企业实现节能减排;第五,运用多种手段引导人们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实现低碳消费。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作为气候变暖的产物,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推崇,逐渐成为一种理念、价值观和衡量经济活动的标准。但当低碳经济成为气候变暖的代名词时,低碳发展背后的一些问题常常被忽视。从这一角度出发,针对低碳经济发展现状,提出几点值得注意的问题。在肯定低碳经济对人类可持续发展重大意义的同时,完善和加深人们对低碳经济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环首都低碳经济带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的区位,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储量,使得环首都地区有必要也有条件率先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试点地区。低碳经济带建设是解决京津冀行政隔离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开创低碳繁荣的新局面也具有示范和样板意义。环首都低碳经济带的发展图景在于,以低碳作为发展的途径和手段,将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环京津休闲旅游带、首都上游饮用水源保护区整合为一体,将新能源、生态旅游、多功能林业、高端农业和循环农业等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构建环首都低碳经济带的政策建议,一是加强宣传,纳入十二五规划;二是先行先试,形成长效机制;三是加快推进以生态和水资源为载体的补偿机制的建立;四是加强低碳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发展模式,涉及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内容。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以维护生态平衡。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文章从低碳经济的内涵以及国际发展趋势的角度出发,运用AHP法构建了低碳经济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具体评价指标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低碳城市建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威胁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挑战.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同时,城市地区排放的二氧化碳也迅速增加;低碳城市建设已迫在眉睫.文章从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入手,在对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低碳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考虑企业过度自信的情况下,建立了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激励机制模型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的最优激励补贴与企业的风险规避度、外界不确定因素方差、努力成本系数负相关,与企业节能减排产出系数和过度自信水平正相关;当企业的过度自信水平满足一定约束条件时,政府的激励补贴强度以及期望环境收益都要大于企业完全理性时的情形;当企业的过度自信水平超过一定约束条件时,政府的最优激励补贴以及期望环境收益小于0;企业过度自信的容忍度与企业风险规避系数以及外界不确定因素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的发展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阶段、产业技术水平的制约和影响,并需全球范围的国际合作.我国低碳排放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极为有限,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立足于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改善与各国政府间及国际组织的合作与协调,改变能源消费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建立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完善配套制度是克服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