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产品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与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成本计算正确与否,关键在于制造费用的分配.传统做法是:先将制造费用分配到各生产部门,再由各生产部门分摊于产品;并采用单一的分配标准,即按各产品所消耗的直接人工小时、机器小时或直接材料等数量动因进行分配(如表3).这种计算方法的假定是:各种产品对制造费用的消耗与其所耗用的直接人工、机器小时、或直接材料等的数量成正比.而且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构成产品的主要成本.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企业实行自动化生产,电脑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弹性制造系统的应用,已使直接人工等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2.
作业成本法是建立在产品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产品消耗作业。所以。作业成本计算法下的计算程序.就是把各资源库存的成本分配给各作业.再将各作业成本库计算的成本分配给最终的产品或劳务。  相似文献   

3.
一、现行计划成本分配法中存在的问题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辅助生产车间为各车间、部门(包括受益的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在内)提供的劳务或产品,一律按劳务或产品的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成本(包括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转入的成本在内)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的成本的差额,再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负担。  相似文献   

4.
作业成本法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1.作业成本法的含义。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它以作业为中心,以成本动因理论为基础,根据作业对资源耗费的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然后根据产品和服务所耗用的作业量,最终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与服务中。强调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  相似文献   

5.
一、现行成本会计系统中一些与生产的产品无关的成本被归集到产品中,如超额生产能力成本。机器设备的剩余生产能力并没有使已生产的产品受益,将其折旧费计人这些产品成本中显然是不合理的;又如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之初,工程成本与维护成本都很高而产品的生产成本很低,在这种情况下新产品的工程成本和维护成本都被分配到了当前正在生产的产品中,而不是被分配到开发新产品的项目中,这就使当前正在生产的产品须承担较高的费用。  相似文献   

6.
开会     
《人力资源》2007,(10):76
日本太阳公司为提高开会效率,实行开会分析成本制度。每次开会时,总是把一个醒目的会议成本分配表贴在黑板上。成本的计算公式是:会议成本=每小时亚均工资的3倍×2×开会人数  相似文献   

7.
在企业核算中,成本总是先分配到一个实体部门然后再分配到这些部门的产出方面.产出的例子有产品,如电脑;也有各种服务,如银行、保洁和教育等.通常意义上,将成本分配到产生收入的产品或服务中称作成本归属.在会计实际操作中,对于成本分配的表述有很多种,例如:分配、分摊、追溯、加载、负担和归属等.归属能较为贴切地反映其本意,本文采纳成本归属一词予以表达.  相似文献   

8.
<正> (一) 价值工程要求功能重要的零部件成本分配要多一些,功能次要的零部件成本分配要少些,功能不必要的零部件就不分配成本,使产品价值满足用户需要。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功能评价,通过功能评价可以进一步确定目标成本。为了进行有效的管理,对每一项工程、工作或活动,必须有一个奋斗目标。实现目标成本是价值工程所追求的。目标成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加速发展,企业自动化程度迅速提高,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如以产品耗用资源对间接费用进行分配的方法逐渐显出了弊病,导致成本信息失真。以作业为依据进行间接费用分配的作业成本法,与传统计算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作业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计算法,它的理论依据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以产品作为成本分配的对象,把单位产品耗用某种资源(如工时)占当期该类资源消耗总额的比例,当成了对所有的间接费用进行分配的比例,这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热电厂的生产特点是单步骤的连续性生产,其完工产品为电和热。一方面,电和热产品同时消耗同样的材料生产出来,不能区分出生产电和热各自所消耗材料的多少,但电、热产品却能够独立销售;另一方面,电、热产品不存在半成品、在产品,电、热产品无法储存,生产和销售必须同时完成。因此,热电厂的成本宜采用“品种法”进行核算,成本的分摊主要是电和热产品成本的归集与分配。电、热产品的归集与分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实际产值比例法实际产值比例法是以产品的实际产值为分配标准分配材料、工资、制造费用的方法。例如,2005年4月某热电厂消耗材…  相似文献   

11.
现行的生产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如下:首先,对于企业发生的各项耗费,确定是否该计入生产成本;随后,利用待摊及预提将相关费用在当月和其他月份之间分摊;再次,将本月生产成本,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归集和分配,按成本项目分别反映,并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最后,将同种产品的成本在完工产品及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该核算程序从对于当月整体费用的归集和摊销角度看较为合理。但从单位产品成本的角度看,不甚合理,尤其对于不能直接与产品对应的费用的分配上缺陷很大。  相似文献   

12.
正一、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以往的成本核算忽略了作业这个关键环节,而是将资源直接分配给产品,形成所谓的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却是将重点放在对作业的核算上,其核心是先将企业耗费的资源分配到作业上,再将作业分配到产品(服务)上。作业先耗费资源,产品(服务)再耗费作业,资源和产品(服务)之间的桥梁就是作业。运用作业成本法时,需要将费用进行分配:首先,按照资源动因将有关生产或服务的制造费用分配到作业中心去,构成作业成本;其次,按照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各个产品(服务)中去,  相似文献   

13.
薛卉 《西部财会》2008,(11):42-45
在盈利性组织中,成本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选择人工工时或机器小时等作为间接费用分配基础,在过去生产过程筒单、技术含量低的机械化生产环境下是非常适用的。如今制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带来了产品成本结构的变化,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越来越小,间接费用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传统成本管理方法已暴露出诸多局限性。基于价值链分析的制造型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应用于成本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更客观、清楚地得到本企业产品的成本信息,并可从多角度对产品成本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4.
辅助生产费用是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成本的高低,对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水平有着较大影响。采用合理的分配标准和方法,及时地组织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对于正确计算产品生产成本,有效降低费用开支等都有着重要意义。辅助生产部门的产品、劳务分配有一个难点,就是在一些辅助  相似文献   

15.
供应链成本管理是在作业成本法的基础上,将交易成本纳入企业成本管理考核范围。供应链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作业成本、交易成本三个层次。直接成本是与生产单位产品直接相关的成本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可直接分配到相关产品进行归集与控制;作业成本是与产品生产无直接关联,但与产品生产流转相关的管理活动引发的成本费用,不可直接归集,与企业的组织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6.
辅助生产费用是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成本的高低,对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水平有着较大影响。采用合理的分配标准和方法,及时地组织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对于正确计算产品生产成本,有效降低费用开支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业成本法是建立在产品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产品消耗作业。所以,作业成本计算法下的计算程序,就是把各资源库存的成本分配给各作业,再将各作业成本库计算的成本分配给最终的产品或劳务。作业成本管理,不同于传统成本管理,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为成本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ABM以作业作为企业管理的起点和核心,把重点放在每一作业的完成及其耗费资源上,通过作业分析,溯本求源,正确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建立起一个以作业为基本对象的科学的成本核算和控制系统,能有效地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  相似文献   

18.
从资源到作业、产品(服务对象)的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通过识别企业行为、确定发生行为时产生的成本和为产生的成本找到分配依据来建立成本模型。作业成本法假定:成本费用的发生不仅仅与产量相关,还与产品(服务)的种类和复杂程度相联系,并据此建立了从成本发生,作业类型,成本动因及其分配至产品对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作业成本法对相关财会理论的影响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作业成本法(ABC)的特征1.作业成本法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指导思想对成本计算方法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它着眼于依据作业资源的消耗情况(资源动因),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再依据作业对最终产品的贡献方式(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踪到产品,由此得出最终产品的成本。2.作业成本法不再直接区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而将它们都视为产品消耗作业所付出的代价同等对待。对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分配,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并无差别;对间接费用的分配则不局限于单一的工时或机时分配标准,而是依据作业成本动因,采用多样化分配,…  相似文献   

20.
以作业分析改进企业价值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敏  王亚楠 《河北企业》2007,(1):13-13,44
作业分析源于作业成本法的形成.作业成本法(ABC)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学者库伯和哈佛大学教授卡普兰在总结、发展了前人学术思想的基础上于1988年正式提出的。ABC法将成本分配分为两个过程,分别是资源向作业分配和作业向成本对象分配。与此相对应,成本动因也被分为两类。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分别用于资源费用向作业分配和作业成本向成本对象分配。ABC法认为: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因而把作业作为间接费用向成本对象归集的中间环节,首先通过资源动因的确认、计量,把资源费用归集到各种作业上.然后再通过作业动因的确认、计量,把作业成本归集到成本对象,即产品或业务上去。作业成本法不仅以准确的成本核算信息发展了原有的管理方法外,而且还创造了新的成本管理方法——作业分析法。作业分析法引入了作业管理的理念,通过对产品、价值(作业)链、作业和资源的分析,为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非财务信息.是一种全新的企业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