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汇率与股价变动关系:基于汇改后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研究我国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后汇率与股市的关系及其传导机制,有助于深刻认识金融市场联动特征,对于防范金融市场风险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实证发现了汇率和股价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从长期来看,两者关系符合流量导向模型,上证指数受到汇率长期影响,从短期来看,股市和汇市存在着交互影响,汇率变化影响股指变动有时滞。运用滚动窗口的Granger检验和加入其他重要宏观变量的多变量协整检验,本文证明了这种长期关系具有较强的稳健性。进一步从板块指数与汇率的关系来看,房地产、金融、民航、石化、钢铁指数均与汇率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汇率变化是这些板块指数的Granger原因。最后,本文对实证结果做出分析并指出了相应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3.
许岩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2):38-43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 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在全球经济特别是关、日和欧三大经济体同时陷入衰退的情况下,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800多亿元,同比增长率为7.3%。更令人感到鼓舞的是,中国在2001年加入WTO,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但在成功数字的外表下,我们还应该看到中国经济的一些问题以及在2002年可能遇到或者已经遇到的一些难题。2001年中国经济增长前高后低,四个季度的经济增长一路滑坡,前3个季度的增长速度分别是8.1%、7.8%和7%,第4季度GDP增长也很难达到7%,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下降3%,又面临通货紧缩的威胁。2001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长拉动的。由于国际经济严重衰退,一方面,我国出口增速下降,大约在6%左右,净出口减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负值;另一方面,促使外资流入加快,实际利用外资增长近20%,减弱了出口下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In this study, an attempt is made to asses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hort-term real rate of interest and government budget deficit for five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during the period of 1965Q1–1985Q4. Contrary to the conclusions reported earlier by some, the results do not support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budget deficit spending and the real interest rate. Alternative estimations of the basic model with money supply and government spending as other determinants of the real interest rate did not alter the fundamental conclusion reached. [310]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考察了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港币和欧元的双边真实汇率、真实利率差异与进出口之间的统计关系,结果发现:(1)人民币真实汇率与真实利率差异间不存在显著且稳定的统计关系;(2)人民币真实汇率具有较强的“自回归”性,并且存在比较明显的非线性动态调整特征。因此,研究人民币真实汇率自身的特定生成机制可能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Under mild assumptions, the data indicate that fluctuations in nominal interest rate differentials across currencies are primarily fluctuations in time-varying risk. This finding is an immediate implication of the fact that exchange rates are roughly random walks. If most fluctuations in interest differentials are thought to be driven by monetary policy, then the data call for a theory which explains how changes in monetary policy change risk. Here, we propose such a theory based on a general equilibrium monetary model with an endogenous source of risk variation—a variable degree of asset market segmentation. 相似文献
7.
8.
This paper develops a testable intertemporal model of the current account that allows for variable interest rates and exchange rates. These additional variables are channels through which external shocks may influence the domestic current account. The restrictions from the theoretical model are subjected to present value tests using quarterly data from three small open economies. The paper finds that including the interest rate and exchange rate improves the fit of the intertemporal model over what was found in previous studies. The model predictions better replicate the volatility of current account data and better explain historical episodes of current account imbalance. 相似文献
9.
Productivity Trends in Europe: Implications for Real Exchange Rates, Real Interest Rates, and Infl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tthew Canzoneri Robert Cumby Behzad Diba & Gwen Eudey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2,10(3):497-516
The paper examines a long–run (neoclassical) framework in which differences in productivity growth across sectors and countries lead to inflation differentials. In a currency union, these inflation differentials imply cross–country differentials in real interest rates. The authors estimate the likely size of these differentials for European Union countries, discuss the potential costs of persistent inflation differentials, and comment on the conflicts they may cause within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EMU).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is a variant of the Balassa–Samuelson "productivity hypotheisis," which relates sectoral productivity trends to trends in the relative price of home goods.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汇率超调理论模型出发分析利率和汇率的相互作用,然后对汇率超调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并分析我国利率汇率协调机制的实际运行状况,最后提出增强我国利率-汇率联动协调机制、实现内外经济均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中介指标,利率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形式和路径因各国经济金融制度不同而存在差异。以中国银行业为研究对象,选择1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就2002~2013年间利率对其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良贷款率而不是风险资产比率更适合衡量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利率水平与不良贷款率之间的确存在着显著的反向变化关系;银行风险具有动态性和延续性;银行异质性与利率的交互作用尚没有对银行风险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利率、汇率、税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市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的宏观走势对证券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证券投资领域中,宏观经济形势不仅对投资对象有深刻影响,而且证券业本身的生存,发展和繁荣也与宏观经济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在进行证券投资分析时,首先要将其置于宏观经济运行的大背景之中,在确定基本面的影响之后才能展开有关的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们使用我国1996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的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对我国利率均值过程及其波动过程的长期记忆性进行测度和检验。利用ARFIMA模型和FIGARCH模型的检验结果说明,我国利率序列的一阶矩中不存在长期记忆性,而二阶矩中存在显著的长期记忆性;进一步运用ARFIMA-FIGARCH模型对利率均值过程及其波动过程的双长期记忆性进行检验时发现,我国利率序列均值过程中不存在明显的长期记忆性,但波动率序列中存在非常显著且较强的长期记忆性特征;通过考虑Student-t分布进一步说明,我国利率序列中明显存在"尖峰厚尾"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基准利率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玉江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1,(1):68-69
在全面推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必须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基准利率。本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为背景,以英国和美国的基准利率选择和运用为经验,分析研究了适合我国利率全面市场化的过程中基准刘率的选择及应注意的问题,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16.
文章分析了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安排名与实不符现象的分布与演变,并对其成因提出了一些假说。文章使用面板数据多元混合Logit模型的计量分析发现,较高的通货膨胀导致恐惧浮动现象,而较高外汇储备或严格的资本管制则导致恐惧固定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我们提出的关于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安排名与实不符现象成因的假说。 相似文献
17.
《现代经济探讨》2019,(10)
目前,随着贸易保护主义强势复兴和美联储加息窗口的不断迫近,中国货币政策调控难度显著加大。特别是在面对当前经济和汇率的协同下行压力时,利率的调整方向亟待阐明。有鉴于此,构建了一个刻画利率与汇率联动机制的经验方程,随后采用时变系数状态空间模型对其进行估计,从而为阐释利率与汇率间的联动机制提供了经验解释。研究表明:首先,利率与汇率间的关联机制并非一成不变,其中,当人民币币值存在趋势性变化苗头时,中央银行将采取利率顺向操作以降低币值变化的时间成本,而在正常情况下,其通常将采取逆向操作来稳定币值;其次,现阶段中央银行稳定币值的政策意愿依旧明显,这说明人民币仍不具备长期贬值的趋势和苗头;最后,近期利率阶段性下行主要是受到产出和通胀持续低迷的牵拉,这意味着维持国内经济平稳增长,坚守不发生系统性紧缩风险的底线仍是货币政策调控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利率走廊:我国利率调控模式的未来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调控,我国中央银行更倾向于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来实现,而西方国家近年来的政策实践表明,通过设定利率走廊可以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储备需求行为施加影响,从而引导市场利率向政策利率目标靠近,因此我国有必要借鉴这种新的利率调控思路,从而建立一个操作更为简单透明、效率更高的利率调控框架. 相似文献
19.
论人民币汇率政策思路的重大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为实现中国经济的内外均衡及经济的长期有效增长,人民币汇率的政策思路应有以下重大转变:应从贸易导向转向市场导向;应从过于担心汇率波动的风险转向充分利用汇率变动所带来的好处;应从偏向对国内生产者的保护转向同时强调对消费者的保护;应从注重扩大就业转向注重创造有利的经济环境;应从注重人民币均衡汇率的计算转向着眼于创造能形成均衡汇率的市场机制;应从制度变革及经济转型的角度看待中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利率变动对股票价格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变动利率通常是各国中央银行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而利用利率调节股票市场价格也是各国央行经常使用的政策方法。利率变动通过对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影响而传导到股票价格。对中国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利率变动与股票价格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由于二者之间的传导机制存在问题,所以这种影响的具体效应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