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邱德安 《经济纵横》1992,(10):12-13,16
<正> 物资流通过程与其它社会物质产品的流通一样,是以物资的生产为起点和基础,以物资的消费为终点和目的,没有生产环节,物资流通就成为无源之水;同样,没有消费环节,物资流通过程尚未完成.物资供给的短缺格局长期持续,使得物资生产者和经营者始终处于支配地位,而物资消费者的经济活动特别是物资消费活动,从理论到实践,一贯被忽视.与治理整顿措施落实相伴的物资市场疲软,迫使实践中的物资生产经营者调整市场策略,从"保供"到"促销",也督促物资经济理论工作者深入反思、探讨物资消费规律,以弥补物资理论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在人文发展领域,生产只是手段,民生才是目的. "文化GDP追逐"应当改变为文化民生追求,因此需要用文化消费的民生效应来衡量文化生产的实际成效.以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绝对值、文化消费占收入、总消费两项比重值、文化消费城乡比指标综合衡量文化消费的民生效应,从2000年到2007年间,全国呈现跌降趋势,各地大都如此.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文化消费的城乡差距迅速扩大,推进民生改善,追求社会公平,首先必须高度关注并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3.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消费理论的核心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但是现今有关绝对收入假说的解释研究中都没有将这一定律表现在消费函数中.本文重新对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消费理论加以解释,并对其消费函数进行修正,最后得出消费函数的一般形式.  相似文献   

4.
生产与消费的过程就是资源及环境资本被消耗掉的过程。因此,通过可持续生产,将从根本上减少环境污染,从而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冲突从根本上得以缓和;通过可持续消费,可以减少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减轻对生产规模盲目扩大的"引力"。  相似文献   

5.
关于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消费、出口被比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我国,近些年来,相对于投资和出口需求的强劲增长,消费还是"三驾马车"中的"跛足".国家正致力于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以促进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到了全部人口的大多数,但是农村消费市场却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部分,因此,开拓农村市场又是拉动消费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从农村消费市场的现状和产生原因出发,针对目前农村消费市场的特点,提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净化消费环境有效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指出:“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及消费对经济运行的重大意义由此可见。生产的目的就是消费,而消费又是生产的前提。面对目前我国消费市场的疲软,居民消费能力和水平下降对经济增长形成了需求约束,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已日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关注。为此,政府从1998年以来出台了如降息、推出消费贷款等一系列刺激居民消费的举措。2000年开始,又从净化消费环境、提升居民消费质量上做文章。全国消协提出“明明白白消费”(指消费者消费时应有获知权和知情积)的主题活动将从…  相似文献   

7.
197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福特主义"向"后福特主义"转变,"灵活积累"调节模式深刻地改变了大工业生产时代人们的时空体验和价值观念。"消费"日益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并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当代消费文化批判依循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品逻辑的分析,借助于结构主义符号学方法,揭示了"符号-商品"在消费社会中的生产过程及其经济学意义。马克思将消费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内在环节与逻辑延伸,阐释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一研究视角构成了剖析消费社会中资本逻辑与符号逻辑同构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数字技术驱动的新消费是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杭州市在以新消费促新发展格局方面积极实践探索,初步具备新消费群体、新消费模式、新消费热点、新消费场景、新消费布局"五新"特征.但同时持续扩大新消费依然面临一些困难,本文将从优供给、筑场景、畅流通、育生态四个维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应当以提高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推进文化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各地文化产业发展不仅需要注重提高"生产效应",而且更需要注重提高"消费效应".如果说,文化生产的人员效应、规模效应是"中西部弱效应",文化生产的资产效应、市场效应是"东部弱效应",那么,文化消费的人员效应、资产效应、市场效应和规模效应则都是"东部弱效应".  相似文献   

10.
面对全球生态环境退化和资源消耗的加快,世界各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其本质原因在于:大量生产和消费加剧了环境压力,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因此,转变消费观念、改变消费方式、建立节约型社会成为各国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型工业化与资源环境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工业化强调通过现代技术不断深度开发和广度拓展自然资源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利用价值,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率和可持续利用,使中国工业从资源消耗型转变为资源节约型和技术导向型."环境成本内化"发展模式的构建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它具体包括:建立"成本内化"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探索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强化城市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以来,很多学者基于增长模型的角度对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所得到的结论都较为悲观。近年来,经济学者开始考虑通过政府管制、技术进步和能源替代来纠正污染问题和资源过度消费带来的经济扭曲。本文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视角,从三个方面(不同环境管制工具的政策效果及其对经济体和能源系统的影响,能源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能源替代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对国内外涉及能源、环境和经济增长的研究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3.
Constant-returns endogenous growth with pollution control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Pollution control with positive externality from the government is incorporated in a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with AK production function. The result indicate that if consumption and abatement expenditure grows at a constant rate, pollution stock will have smaller growth rate. The growth rate of consumption in a command economy will in general be greater than in a competitive economy. A greater intertemporal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will result in a lower growth rate only if the household's preference parameter against pollution is sufficiently small.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pursuing higher growth rate accompanied by more polluti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economically justifiable. The utility in a wealthier economy is always higher in all stages of development than in a poorer economy, as is the pollution stock, although it may converge in the steady state.An earlier version of this paper was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December 6–10, 1993, Perth, Australia. Constructive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from two anonymous reviewers of this journal are greatly appreciated, and so is the financial support from the Bureau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aiwan.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原因及政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乾  孙诚 《经济与管理》2012,(2):16-18,23
近年来,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内外失衡的问题。内部失衡以高储蓄、高投资和低消费为主要特征,储蓄和投资出现失衡,投资和消费关系不协调,外部失衡表现为国际收支"双顺差"。中国内外失衡既有财税分配体制与汇率政策等制度原因,又有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与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等经济结构原因。为此,必须加强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制,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公共支出政策,增强汇率弹性和本外币政策的相互协调,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而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本文在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重点论证了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表明,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非常明显的正效应,金融发展却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西部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存在问题较多,因而需要制定相应措施,充分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能源消费方面,需要坚持发展低碳经济,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引进先进技术与加强自主研发相结合,提高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在金融发展方面,需要改变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的"惜贷"行为,通过金融渠道为西部经济增长注入稳定、长期的资金,并注重低碳金融发展,真正发挥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中国2002—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建立了动态面板模型,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YS—GMM)考察了电商经济发展的消费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电商经济发展显著提高了总体消费规模,促进了跨区域的消费集聚,拉大了城乡消费差距,且这种消费差距效应可以通过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这一机制实现。上述三大消费效应均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影响更大。本文系统地考察了电商经济发展的消费效应,尤其体现在消费集聚效应和城乡消费差距效应两个方面。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新常态下促进消费增长识别到另一条路径——发展电商经济释放消费潜力,为打造区域性电商消费集聚中心提供了经验证据,明确了电商经济收益共享的推进方向,以实现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收敛。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下的项目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经济高速发展所伴随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约束问题,项目管理领域也开始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运用到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循环经济下的项目管理体系都是围绕着3R原则而进行的。通过循环经济与项目管理体系的结合,提高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和减少项目建成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尝试对新常态经济内涵进行量化的基础上,运用指数分解法和索洛余数法分别测算了北京市经济新常态期间技术创新带来的分产业节能量、耗能量以及能源反弹效应,系统评价了技术创新对能源消耗的影响,进一步预测了新常态下北京市2015-2020年发展趋势,以期为北京市及全国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996-2013年,北京市逐渐由新常态经济的“潜伏期”进入新常态期;希克斯中性技术创新对能源消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二、第三产业;2000年之后技术创新节能量迅速增长,受市场机制与技术创新对经济周期的影响,反弹耗能量和反弹效应呈波动趋势;经济增长越慢,技术创新的节能效应和反弹耗能效应越小;新常态下现有要素投入规模和结构决定了短期内北京市GDP年均增速不能低于4.50%,否则会由于经济增长过慢导致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抑制技术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煤炭生产—消费的地区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培宏 《经济地理》2012,(8):97-101
利用1991—2009年中国30个省市的煤炭消费及原煤生产数据建立Panel-Data模型,分析各地区煤炭消费的地区性差异影响,并将30个省域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比较了三大区域煤炭消费的地区性差异。结果表明,河北(与北京和天津)与江苏(与上海)的煤炭消费最强,东部地区的煤炭消费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研究认为,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要摆脱对煤炭的高度依赖,有必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同时中西部地区也要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原煤开采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告别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