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谭泽薇 《中国广告》2005,(8):102-102
《广告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已经下发到各广告单位。这是涉及到每个广告从业人员的大事。广告人是否需要资格评定,如果需要,又如何根据行业的特性使之更具合理性与可操作性,我们想,每个广告人都有权对此发表意见。这里,真实地记录了一部分观点。同时,中国广告杂志社AD网(www.ad-cn.net)《广告调查》开设专题讨论,您也可以上网发出您的声音。  相似文献   

2.
吕少峰 《中国广告》2005,(8):103-103
2005年5月,中国广告协会在京召开了中国广告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并审议了《广告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试行办法》、《广告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工作实施细则》,广告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呼之欲出。行业推出资格评定,固然是一大好事,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广告学界和业界显然还缺乏应有的回应,学界业界的冷眼旁观与相关部门的热情推动形成鲜明对比。在当前广告业的拐点时期,要把资格评定这件好事做好,似乎也非易事,它至少要正视以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从2004年起,中国广告协会除了常规工作外,抓了两件事,一是中国广告企业的行业资质认定。截止目前,已先后两次评定80家广告公司为一级企业和若干家二级、三级企业;另一件事是广告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已成立了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工作委员会及下属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资格评定编委会,广告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试行办法也即将出炉。这两个评定,前者针对企业,后者针对个人,其影响将在不久彰显。  相似文献   

4.
倪宁 《广告大观》2005,(8):42-43
《广告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试行办法》已经公布,开始实行。这一举措,无疑对我国广告行业人才评价体系的完善,对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广告行业,对推动业内专业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评定工作委员会的一名成员,笔者极愿意看到借助于广告专业技术资格的考核评定这一杠杆,能使广大广告人更加得到社会的尊重,  相似文献   

5.
中国广告协会组织开展全国广告行业资格评定工作,是一项造福广告人,促进中国广告事业健康发展的大好事,对于激励广大广告人立足本职,敬业爱岗,加强学习和钻研本专业的业务技术知识,保证广告人才合理有序流动都大有好处。对解决媒体广告人的专业出路,落实政治和经济待遇相信也会有一定促进和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广告是一盘永远没有下完的棋,把广告人折腾得更加疲倦,到底是广告人的肾亏了还是广告主真的挺拔了呢?10年来中国的广告人一直在和广告主标榜和放大品牌的功能,品牌成为了广告人说服广告主的救命符号。  相似文献   

7.
赵正 《广告大观》2003,(8):32-33
广告主和广告人对广告往往有着不同的欣赏立场,广告人视创意为生命,为灵魂.但却常常忽视市场和消费者:广告主最了解自己的产品和市场,对创意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不需要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创意,他们需要有销售力的广告作品.要求广告诉求能够打动消费者的心智.对广告诉求的要求胜过创意表现本身。于是在广告人和广告主的拉锯较量中,  相似文献   

8.
闫文 《中国广告》2007,(6):61-63
对代理商,最有发言权的当数广告主。对广告这个行业来说,广告主的成长就是广告公司的成长。在广告业的各种发展模式背后,广告主需要的到底是什么?这才是我们广告人真正需要去倾听的。这里我们选取17家国际国内广告主,听听他们理想中的与代理商合作关系和对代理商有哪些需求。  相似文献   

9.
潘仁稳 《中国广告》2005,(8):104-104
当我看到《广告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它这个资质认定中的一些细节不是很合理。  相似文献   

10.
《广告大观》2004,(5):149-149
以前大多数的中国广告主没有广告效果的概念,认为只要花钱做了广告,至于效果如何,有点听天由命的意思。广告主的这种心态使一些唯利是图的广告人有机可乘。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很多不负责任,没有实际效果的广告出现,创意有时成了“玩”的对象。即使在今天这种广告也不少。  相似文献   

11.
实践出真知     
伦洁莹 《中国广告》2005,(8):108-108
最近听闻中广协在开展广告专业技术资格评定的工作,我有一些最直接的反应:  相似文献   

12.
这次中国广告、策划100人评选活动是一个难得的盛会,把众多广告人、营销人和广告主结合起来的盛会。虽然平时也有电话交流,但这个行业的忙是众所周知的,很少能有聚首的机会。这次活动把同行们聚集起来,是一个朋友间沟通、交流的聚会。  相似文献   

13.
<正> 怎样评估广告效应的好坏?这个问题不仅在中国,甚至在广告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也不是没有分歧意见的。因为这个问题步及到很多因素,且各方面看问题的角度又有不同以致看法不一,使不少人感到莫衷一是。对此,下面谈几点个人看法。第一,对于广告效应的评估,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广告人应有的立场从广告主的角度来说,可能认为“广告只要能帮助销出产品就是有效的广告”这个看法比较普遍,甚至有些广告代理、广告专业工作者也持这种看法,好像既然广告主出了钱,就得帮助他解决问题。至于这项广告带给消费者什么。那只是理论上讲讲而  相似文献   

14.
《广告导报》2005,(9):48-51
中国台湾广告业无论是媒体、广告公司、广告主、广告教育都比大陆相对发达。实质上,台湾地区社会发展的特殊性,自然造就了台湾广告业产业组织的独特样态。从台湾地区1997年开放市场论经验,海峡两岸广告圈生活、生态又是如何?内地台湾广告人又是如何看待内地、台湾两地的广告行业的?台湾地区广告人的先天优势与后天弱势何在?从台湾地区来内地闯荡的广告人们,又把怎样的先进理念带到了内地?此次由《广告导报》发起的中国台湾广告业态报道。得到了众多在内地的台湾广告人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台湾地区强势广告杂志《动脑》的大力配合。使得我们能够在本期专题中梳理台湾广告业界提升国际化视野与专业态度的成长脉络。台湾广告人进入大陆工作。或多或少地影响和促进着内地广告人素养的硬着落;反观内地广告市场的巨大空间以及先天优势。从另一个侧面映衬出这片土地吸引着、感动着这些来自台湾广告人,他们改变了各自生活的轨迹、事业的版图、生活形态与价值观念。同时他们带给大陆广告业隐约可见、随机而动、随需而变的跳跃式成长。也深深地触动并影响着每一位大陆广告人。  相似文献   

15.
广告收费制度的争议由来已久,业界和专家学者们都在试图寻找一个平衡:既能体现广告人努力的价值所在,又能让广告主确实收获一定的广告价值,心甘情愿地付钱。合理的广告收费制度,不仅能保证广告投入边际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能有效刺激广告人的创作激情和欲望。  相似文献   

16.
付继仁 《广告大观》2008,(5):128-129
从传统广告的发展来看,策划营销一定会归口到专业性的广告公司,媒体功能与广告功能两个专业方向由不同的载体来承接。而如今的互联网媒体不仅扮演着广告发布载体的角色,更在很大程度上开始参与网络广告的营销策划,帮助广告主更好的开展营销推广活动。下面是网易、新浪等门户网站直接参与广告主营销策划的一些案例,看网络媒体如何扮演网络广告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广告大观》2003,(6):86-88
广告专业已成为一个热门学科,不少大专院校纷纷开课。如何使广告学的教学更结合实际,大家都在探索。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人文科学系2000级广告专业班所进行的“准广告人眼中的《大腕》”课堂讨论会是一次有益的尝试。组织这次讨论会的目的是让同学们打开思路,拓展联想。影片《大腕》以荒诞的情节,调侃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喜剧葬礼广告的故事。在这黑色幽默中,有着值得广告人借鉴的亮点和应该引起广告人警惕的告诫。通过这个荒诞的葬礼广告,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注意到了什么,是讨论会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闫文 《中国广告》2007,(4):20-21
广告创意的含义在延伸,品牌需要跟消费者建立真正的全方位沟通,而这不单单是设计一支广告片、一则平面作品那么简单。广告人要跳出传统广告的框子,为广告主提供更好的主意、更广阔的接触空间和时间,吸引消费者,建立忠诚度,为品牌的未来考虑。在这个“大创意”的趋势中,广告人有他们独到的见解和理念。我们将其称作“整合型创意”。  相似文献   

19.
创意,广告主"不能承受之痛"? 现在没有一个广告主或者说没有一个像样的企业,敢说自己不重视品牌,但是有很多广告主可以说不重视创意。所有的广告主都会说品牌是重要的,但是很少有广告主说创意是重要的,为什么呢? 对于这个现象,不能去"埋怨"广告主如何"不够专业",如果广告主对广告的认识比广告公司还透彻,广告公司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我曾经这样说过:一个在广告上受伤的客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会成为广告的反对者,他会逐渐失去对广告公司的信任,继而会把这种不信任扩大为对广告的排斥甚  相似文献   

20.
兰孝玲 《消费导刊》2009,(21):241-241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商家缩减广告的经济预算,他们要求广告人独辟蹊径,寻找更有效的手段为产品提高知名度。"纪实"元素逐渐被广告人发现并利用。另外,此类广告的制作经费较低,可以为广告主节省大笔开支。这些优势让广告主和广告人都愿意去使用这样一种广告元素,但是如果在创作过程中不能恰当处理好"纪实"与创意的比例,就会给产品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