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近代的农业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其经济在清代的康、雍、乾时期,曾出现过可以同汉唐盛世相比美的繁荣局面。但进入嘉道时期之后,由于统治者横征暴敛,以及地主阶级对农民剥削和压迫的加深,这时的社会经济已处于江河日下、渐次衰落的境地了。特别是作为当时国民经济基本经济部门的农业,更已陷入了危机之中。广大农村已普遍出现了“其得以暖不号寒、丰不啼饥而可以卒岁者,十室之中,无二三焉”的困窘状态。及至近代,中国的农业危机,则继而进一步发展,并始终存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清代吉林地区的农业开发,经顺康雍乾嘉道成同光九朝,历300年颇具特色。顺康时期设官庄旗地,由旗人、流人屯垦,是为吉林地区农业开发之先导,雍乾嘉道时期汉族流民冲破封禁开垦,显示吉林地区开发之深入,成同以后由局部开垦到全部放垦,标志吉林地区已进入到全面的开发时期。吉林地区农业开发的历史证明,满洲旗人与汉族流人、流民是开发吉林的生力军,他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3.
秦进才 《中国农史》2006,25(2):90-98
本文从北京清代寺院经济活动的可靠记录、北京清代社会经济活动的缩影、大觉寺清代历史的真实记载三方面,探讨了北京大觉寺发现的契约文书的史料价值,为研究清代社会经济史提供了新的资料线索。  相似文献   

4.
清代新疆农业开发是我国历代边疆开发史上规模最大、组织最为严密、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而完备的农地制度对新疆开发的实绩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文献的系统梳理和归纳,探讨和分析了清代新疆军府制下各类屯垦组织形式的土地制度、其他生产生活资料制度及收入分配制度。农地制度在土地经营权和收益权方面的明确、明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清代新疆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当代边疆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实现农村经济结构升级的战略措施,其经济及社会地位已被广泛认可。但农业产业化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农业产业化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快速发展。而要解决问题就必须从其源头——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制度被创新出来的诱因、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二、清代陕南种植业盛衰变迁原因清代陕南种植业盛衰变迁似乎可以直观地归结为人口的消长这一简单的原因。然而,将一个地区的种植业的盛衰仅仅看作人口消长的简单结果是不全面的,这样做,容易忽视种植业自身的规律,同时不利于全面认识导致种植业盛衰的各种社会经济条件。即使以人口论,一个地区人口规模对其生产效率的影响,事实上也取决于其自然的和经济的条件以及政治环境。故此,考察清代陕南种植业盛衰变迁的原因,应当看到包括人口变动在内的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所产生的影响,同时对种植业的内在规律予以充分注意。鉴于清代陕南种植业变迁的具体情况,本文着重从农业政策和农业垦殖方式两个方面探讨种植业盛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张居正经济改革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出现统治危机时,地主阶级对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也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我救赎.张居正改革体现着典型的中国古代改革的反复性、不彻底性和利益博弈关系。通过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完整再现张居正经济改革的制度变迁过程。进而通过国际比较的视野,分析当时中国和西欧所面临的改革发展道路.提炼出中国古代经济改苹的经验教训,为当今中国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上海开埠后,苏南地区蚕丝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作为最重要的农村社会经济生产方式,蚕丝生产改进加速了近代苏南农村传统生产结构的瓦解与革新,使其步入近代化之路。新式专业化的蚕种生产冲击了农村中传统土种生产;先进的机器缫丝生产方式替代了落后的手工生产方式;大规模集中性工厂化生产方式瓦解了原旧有的分散家庭性生产。  相似文献   

9.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功能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功能是农业自身固有的,也是随着所处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彰显与发展的。该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理论,总结了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逐渐显现的多种功能,并深入分析梳理了各种功能间的关系以及各种功能在整体功能中的作用。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农业的其他功能的依附、从属于经济功能;农业的生态、服务和社会功能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显现的;北京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的 4项功能组成农业的整体功能,其中经济功能是农业的基础功能,经济功能为服务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农业的生态功能处于保障地位,属于保障性功能;社会功能是经济功能存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也属于农业的基础功能,同时,社会功能也是其它3项功能不断发展的驱动力之一。最后提出了充分发挥出北京农业的多功能的对策:坚持适宜的发展原则,加快相关政策与制度的制定;不断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以及产业开发力度;不断推进技术推广、信息服务、教育、培训为体系的农业技术综合经营;注重协调农业的功能关系;建立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0.
傅贵九 《中国农史》1992,(1):20-28,35
寺院经济的研究是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寺院是整个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要全面考察和认识中国封建社会,就不能忽视对寺院的研究。本文从浩繁的地方志、寺志和山志中钩稽和排比史料,就明清时期僧道的泛滥、寺田的由来、寺院对农民的封建剥削等几个方面,试图说明寺田是一种特殊的封建土地占有形式,寺院上层是一伙植着袈裟的封建地主,他们凭藉种种特权,对农民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不耕而食,不蚕而衣,代表着当时最落后和腐朽的社会势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严重的阻碍和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是一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应关系,技术进步就是指这种关系的正向变化。农业技术进步是指农业生产中先进技术对落后技术的替代,表现为用同样多的农业资源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或者生产同样多的农产品只需要投入比以前更少的农业资源。广义上的农业技术进步。把除了不能用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来解释生产函数变动的其它任何导致农产品数量增加或成本减少的经济活动都统称为农业技术进步,它既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印自然科学技术上的进步,也包括诸如制度、社会文化等与农业经济管理有关的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甚至包括自然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在以农业经济占绝对优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土地制度是社会生产中一切经济关系的基础,历来凡欲有所作为的封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思想家,他们从治理国家的角度出发,无不重视和关心土地问题,强调加强对土地的管理。一随着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不断发展,土地问题往往成为封建社会治乱的一个重要因素。战国时期,由于兼并战争和土地的自由买卖,造成大量农民丧失土地,流离失所,严重威胁了各诸侯国财政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政局的稳定。为此,当时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古代  相似文献   

13.
对我省农村劳动力丰缺的认识,基本上是站在社会经济结构的一个侧面——农业社会经济上来认识的,其中主要以农村中耕地对劳动力的要求这一指标体系来衡量,以此来说明我省农业劳动力从业动向及剩余状况,这样的认识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缺陷:(1)没有正视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简单地认为农村社会即农业社会,农村经济即农业经济;(2)将农村经济及农业经济的内容单一化,即农村经济——农业经济,农业——种植业,而没有正视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经济或农业经济的内涵已被丰富。因此,当前应立足于从宏观上观察我省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将农村经济结构划分为农业、农村工业、农村商业、农村建筑业、农村运输业及服务业五大类,并将农村社会结构作对应的划分,以便于研究农村劳动力的相对丰缺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试图以一个全新的理论构架——“孤岛”模型,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进行解释。并认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主要是由于地域空间的封闭性而导致经济、技术及文化价值观念的封闭性,从而使其跌入了一个社会经济封闭发展的“孤岛”陷阱。要使其跳出这一“陷阱”,一是要提高土地和劳动生产率,遏制对生态的破坏;二是调整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三是通过制度创新形成自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变动过程。当前,我国转移理论落后于转移实践的问题比较突出,亟需对一些相关理论作思考,以指导转移实践。1.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决定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史表明,与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作为社会主要生产部门地位的依次更迭的自然进程相关的是三次产业之间的劳动力梯度转移,先是农业中就业的劳动力相对于制造业中就业的劳动力趋于下降,继而是在制造业的  相似文献   

16.
由于农业生产落后,农业经济也处于长期落后的状态。新形势下,应当根据农业的实际情况,选择良好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研究对象本学科是联系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研究农业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力技术因素的运用和发展的经济效果消长变化规律的科学。由于在实际中研究农业技术经济问题一般均以研究农业技术措施、技术方案、技术政策的形式出现,因此,也可以说农业技术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主义农业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技术措施、技术方案、技术政策经济效果的科学。就研究领域说,农业技术经济学不仅仅研究生产过程的技术经济问题,而是研究农业再生产过程的技术经济问题。经济发达国家农业不仅包括农林牧副渔生产部门,还包括为农业  相似文献   

18.
关于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几个重点政策问题郭翔宇农业现代化,就是在农业领域广泛地采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从而使落后的传统农业或近代农业转变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业。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政府必须采取多种鼓...  相似文献   

19.
城乡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科学地阐述了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历史变迁中的城乡关系,强调"把工业与农业结合起来,促进城乡之间的对立逐步消除",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20.
邓作勇 《南方农村》2010,26(5):28-32
我国农村社会制度体系中存在着一对相互补充、相互依赖的核心制度,即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和村民自治制度。这两个制度在法律上都有明确而详细的规定,但由于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性和我国特殊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两个制度在其具体的实施中都出现了一定的偏离,几乎无效的农村自治制度更是对土地的承包经营体制起不到保护和补充的作用,从而导致农村社会的失序和落后,农村经济缺乏有效的制度环境和发展后劲。本文通过分析认为,要使农村摆脱这种不利的发展局面,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关键在于进一步完善农村自治制度的建设,把利益化的政府对农村经济施加的不利影响不断缩小甚至消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