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恒昌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全国劳动模范。马恒昌小组是在全国解放初期涌现出来的英雄集体,这个小组在齐齐哈尔两次创业中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马恒昌小组精神已成为齐齐哈尔精神文化的一个象征。为此要挖掘马恒昌小组精神的丰富内涵,在创建历史文化中弘扬马恒昌小组精神。  相似文献   

2.
黑河马作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是黑河市的一块金字招牌。其养殖及产业链发展,越来越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委六次党代会提出构建畜牧产业新体系,把畜牧业培育成振兴发展的战略性产业。畜牧业发展重点由过去"两牛一猪"提升为"两牛一猪一马",黑河马产业发展提到重要日程。关于如何发展黑河马产业,笔者通过深入调研和研究思考,粗浅认为:应在培育和保护黑河马种群基础上,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黑河马文化产业,在看马、赏马、玩马、品马中,促进传统马产业向现代马产业发展,不断提升旅游城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万物多彩,变化无穷,以有限之词难摩万物之质,宜求其神而脱其形,重意致而脱略其词。用这段话笔者联系出土于东汉时代的铜马俑。1969年10月,在甘肃武威县雷台,发掘一座东汉的张姓将军墓,出土了一具高34.5厘米的铜马俑,轰动于世,引起各方极大关注。铜马俑昂首阔步作疾速奔驰状,右后蹄踏着一只飞鸟,既表现出高度的浪漫主义意境,又稳定了铜马俑本身的重心,堪称古代青铜艺术中无与伦比的珍品。但铜马俑究意象征的是什么?马是什么马,踏的是什么鸟,历来聚讼纷纭,莫衷  相似文献   

4.
千百年来马文化在海西州农牧民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以体育、休闲及文化事业为主的马文化极其产业正在海西悄然兴起。本文详细介绍了海西州马文化及其产业的发展现状,深刻分析了马文化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海西州深厚的马文化底蕴,就如何发展马文化及马产业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茜 《走向世界》2008,(2):80-83
19世纪法国皇家院士让·布封在《马的素描》中这样写道:"人类迄今为止所能从事的最高贵的征服,就是征服了这豪迈而剽悍的骏马。"对爱马的人来说,马是一个感性世界。从一个人对马的方式,也大体可以看出他的性情。有人喜欢驯烈马,把狂暴的马驯服;有人喜欢温顺的马,要的是沟通、配合的意境。这本来就是生命之间的交流,是两种生命的舞步,是两种生命的极速。  相似文献   

6.
唐诗中西域马意象颇多,这反映了一种政治的策略和动向,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唐诗中西域马在不同场合抒发着诗人不同的心态,而这种特殊的物资又与唐人的建功立业之志有密切的联系,从而成为唐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之一。  相似文献   

7.
失败的记录——重大科研项目下马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由种种原因所导致的项目下马比较多见、令人深思,尤其是重大项目的中途下马更是令人关注.从国内外已终止的一些重大科研项目来看,其下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由激烈竞争导致的下马、经济因素导致的下马、技术因素导致的下马、合作伙伴中途退出而导致的下马,等等.  相似文献   

8.
马注的性命观是在与儒家相关思想的比较中形成的。马注认为善恶不是统一的人性。人性差异源于真主先天的命定。人性包括真性和自性,存在着理和欲的矛盾,理欲的矛盾能够通过对人的教化和自我修养可以解决,所以人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断变化的。正因为人性的不固定性.所以马注强调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马,与龙一样,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动物之一。所不同的是,马,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动物;而龙,仅仅是一个传说。所以,在一定情况下,马,就成了龙的化身。  相似文献   

10.
一、辽宁马业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现状马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家畜之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与马的贡献也是分不开的。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马在我国历代社会变迁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军事、农耕、运输、娱乐、  相似文献   

11.
张皛雨 《发展》2013,(7):53-53
武威汉代雕塑作品以其鲜明的时代风貌,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以骏马为题材的作品,又最具特色。马是人类重要的家畜之一,尤其在古代社会,生产、生活都离不开马,马被列为六畜之首,特别是在被称为封建盛世的汉唐时期,养马规模更大,后世有"汉唐之所以能张者,皆为畜牧之盛也"。  相似文献   

12.
苏云晴 《新财经》2006,(6):116-117
大约在欧洲中世纪,古罗马、古希腊的骑士精神重新蔚然成风,成为贵族们追求的时尚。“所有男人的心呵,都在燃烧、剧烈跳”。叶芝跳动的诗句,正好传神地捕捉了贵族们驰骋马背呼吸草原山脉的心情,这是人与马、人与自然融合如一的艺术旅程。早在公元前500年,苏格兰人的入侵为爱尔兰引进了体质精良的马群。爱尔兰人与马的感情之深是举世无双的。养马、驯马的技巧经过代代相传,已经成为爱尔兰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用马来辅助劳动,而且都喜欢参与到马术运动中。这里不仅有好马,更有大量优秀的骑师,因此,爱尔兰的马术运动…  相似文献   

13.
红色旅游     
《中国老区建设》2013,(9):60-61
马本斋纪念馆位于沧州献县本斋村北。马本斋纪念馆由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馆名,于2008年3月向公众免费开放。现存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及回民支队有关的珍贵图片146帧,实物101件。继入选河北省十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后,马本斋纪念馆又被国家发改委、旅游局、中宣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4.
2004年5月,西苑出版社出版画家刘宏与幽默作家马长山联合创作的漫画格言集《智者的色拉》,这是马长山与刘宏的第二次合作,也是马长山2004年第二本书。  相似文献   

15.
赛马     
齐国与鲁国赛马,但鲁国的马无论是上等、中等、下等均明显不如齐国。怎么办?有谋士献计:以鲁之上等马对付齐之中等马;以鲁之中等马对付齐之下等马;以鲁之下等马对付齐之上等马。结果鲁国以局部的代价获得了全局的胜利。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中国文坛上,马瑞芳这个既教书、又搞科研、还从事创作的人,格外引人注目,她这种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的知识运转,被许多人称之为"马瑞芳现象"。而当有人同创造出这一现象的教授作家马瑞芳探讨"马瑞芳现象"时,她却瞪大了双眼:"噢,还有个‘马瑞芳现象,?"在我们看来,马瑞芳最亮丽之处是三位一体知识运转背后那颗纯真的心,那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执着。在信守着自己的理想这个意义上,她的确是一个真诚的守望者。端着古典文学饭碗马瑞芳,50余岁年纪,圆脸,齐耳乌黑短发,中等身材,给  相似文献   

17.
陕西协和医学培训学院是所优秀的民办院校。院长马俊杰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学家。。6月15日,我们迎着零零细雨去采访马院长。我们到该学院时,马院长还在忙着院中事务未到办公室。在其陈设简单的办公室里,我们看到了满墙的奖状、锦旗。使我们感到了这家院校的卓著成绩,和马院长的朴素为人。11时左右,马院长才来到了办公室。他四十岁左右,中等个、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交谈中我们感到他是一个豪爽、而歉和的人,对这所学院有了较深的了解。1994年,马院长在作了深入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看准了社会对医疗卫生技术人才的需求,创办了这所学院。…  相似文献   

18.
洪柳 《新西部(上)》2010,(5):97-97,104
<诗经>中有很多动物,而马类意象在诗篇中可谓是"一马当先",<诗经>中有52篇诗文都有涉及.我们可以从马类意象在诗篇中的运用探寻到先民对于马的认识以及寄予马这一意象上的内涵意蕴:首先展示国富、国强之势;其次,寄予人们对于生命繁衍的渴望;第三,英雄主义情怀的展示.  相似文献   

19.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二世时,丞相赵高想要篡位,但又恐怕其他大臣不服从,就先来测验一下。他给秦二世献了一头鹿,说“这是匹马”。二世笑着说“丞相弄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赵高就问其他大臣,大臣中有的不吭气,有的要巴结赵高就跟着说是马;也有说是鹿的,事后赵高就把说是鹿的大臣以其他罪名加以诬陷并杀害了。看来,赵高真的“心不在马”,自然也不在鹿,而在谋权篡位。想到此处,突有所感,在一些地区的扶贫工作中,不是也有与赵高“心不在马”有些相似之处吗?想当初,一些地方为了争贫困县帽子,争扶贫项目,那是千方百计,不遗余力…  相似文献   

20.
<正>历史悠久,古有"秦陇锁钥""蜀北屏藩"之称的苍溪县,居住着汉、羌、彝、藏、苗、回、侗等民族,是文化资源富集的地区,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唤马剪纸"唤马剪纸"是发源并流传于唤马镇境内及川北地区的一种民间艺术,四川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唤马剪纸"顺应唤马人民生活内容和精神追求而产生。据当地县志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