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根据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利用河北省2007年的相关数据,从财政能力和财政需求的角度,分析形成地区间小学教育差异的若干因素,构建了财力客观能够承受的农村小学教育投入模型和农村小学标准教育支出模型,并据此设计农村小学教育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模型和激励性转移支付模型,以促进地区间农村小学教育均等化的实现,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利用河北省2007年的相关数据,从财政能力和财政需求的角度,分析形成地区间小学教育差异的若干因素,构建了财力能够承受的农村小学教育投入模型和农村小学标准教育支出模型,并据此设计农村小学教育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模型和激励性转移支付模型,以促进地区间农村小学教育均等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转移支付制度是现代财政体制中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最为规范的制度模式,自分税制改革后建立的中央—省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最直接的目标是缩小和消除地区间的财力差异,以实现地区间财力的均衡.虽然,中央—省的财政转移规模越来越大,对均衡地方财政支出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然而,地方政府间的财力在收入方面是不断拉大的.因此,了解我国财政转移的运行情况,剖析不同类别转移支付在地区间财力均衡中发挥的作用,以充分发挥转移支付在实现地区间财力均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分税制以来财政转移支付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分税制以来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结构和区域分布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分税制以来财政转移支付规模扩张很快,地方财政支出对中央政府转移支付依赖程度增强;财力性转移支付占财政转移支付比重依然偏低,尤其是最具有均等化作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仍严重偏低;虽然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得到了更多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但是占据重要地位的税收返还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这也使得财政转移支付在调节地区财力差距方面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中央和地方之间形成了较为稳固的政治维持关系,即当地方出现财政风险时,中央不会坐视不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放任预算外资金规模的膨胀;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扩大转移支付(特别是财力性转移支付)力度来援助地方。通过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规模的膨胀没有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琳 《地方财政研究》2008,(7):13-17,28
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对均衡地方财力具有重要作用,进而能够均衡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其推行和实施应考虑到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财政能力强的地方改府自己选择适宜的转移支付对象,中央政府只须研究制定有利于地方政府关注长期“经济发展”的政绩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7.
选取地区工业污染源治理强度作为政府环境治理的代理指标,利用2003—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垂直治理体制下财政分权、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财政分权自身并不是导致中国环境治理投入不足的原因,适度的财政支出分权能够有效地促进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水平,财政收入分权和中央向下转移支付的对环境治理影响并不显著;在控制了财政分权和转移支付变量间的交互效应后发现,转移支付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地方政府环境治理,但过度分权降低了转移支付效率,造成环境治理投入偏低。  相似文献   

8.
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已初步形成了比较规范的中央对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但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设尚处在摸索阶段。近年来,湖北省级财政积极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但由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本身的不完善、政府财力和事权不匹配等因素的影响,完善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央对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目标是通过转移支付制度,解决纵向和横向的财力不平衡,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文章拟从纵向和横向的均衡目标出发,通过均等化指标的构建,分析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均衡能力,并提出要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进一步优化专项转移支付结构,逐步改革税收返还制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央与地方之间,上级与下级政府之间,事权常作非正式调整,财力也常发生非正式转移配置。从总体来说,事权下移,财权有所上收,而财力则作不规则转移,这直接导致了基层县乡政府的财政困局。财政转移支付作为一项贯彻国家政策意图、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财政平衡制度,在我国由于其法律规制的程度过低,其实效难以充分发挥。因此,循序渐进,实现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法治化是一项紧迫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1.
财政分权导致的财权与事权不匹配使地方政府面临财政纵向失衡压力,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则给地方政府带来经济赶超压力,这两种压力促使地方政府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经济建设领域,而转移支付带来的财力增强则会激励地方政府增加对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支出。以16个省区市的237个地级市为样本的分析表明:地方政府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与其获得的人均转移支付显著正相关,与财政纵向失衡压力和经济赶超压力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门槛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发现: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激励效应,随着财政纵向失衡压力和经济赶超压力的增大而逐渐减弱;转移支付规模的增加可以弱化财政纵向失衡压力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负向影响,但对经济赶超压力的负向作用没有显著的调节效应,表明转移支付可以显著缓解财政纵向失衡压力,但对经济赶超压力的缓解作用不明显。应改进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以有效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和完善省以下政府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财税制度以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纵向失衡压力,深化地方政府绩效评价考核机制改革以减轻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压力。  相似文献   

12.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县(市)级政府承担着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责任,省以下财政分权对地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有重要影响;而农村劳动力跨区域的选择性转移使得地方政府的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具有强烈的外部性。运用2007年—2013年河南省108个县(市)样本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控制了地区效应和时间效应的双向随机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地方财政分权、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对县(市)级政府农村基础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省以下财政分权显著减少了地方政府农村基础教育支出,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转出规模越大,县(市)级政府基础教育支出越低。  相似文献   

13.
首先采用以人口为权数的加权变异系数对地区间财力差异进行了度量.随后提出财力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概念,检验了财力的初次分配中不同财政收入项目及财力的再分配中不同转移支付项目对财力不平等的贡献率.认为对财力差异起主要作用的是财力的初次分配即财政收入,起次要作用的是财力的再分配即中央转移支付,其中,将营业税划归地方税、税收返还等保持既得利益的转移支付是造成地区间财力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将导致地区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4.
高效的财政政策能有效助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均等、充足、高质量教育需求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梳理了四川省根据教育发展现状和财力情况适时实施的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财政政策,分析了四川省教育财政政策在实施中存在的经费投入机制不够完善、财政投入不够均衡和经费监管不够高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优化教育财政投入结构和健全教育经费监管体系三个方面的政策创新与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县乡财政体制存在一系列问题:事权划分不清,支出责任模糊并倾向于向县乡政府推移,地方支出主要依靠中央政府转移支付,收入权高度集中等.研究表明:"省管县"和"强县扩权"有助于改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但只有与地方民主建设相结合,才能做到面向县乡居民的偏好和需求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解决县乡财政困难的关键在于:减少政府级次,细分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实施彻底的分税制,扩大基于财力均等化公式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占转移支付总额的比重.  相似文献   

16.
采用基尼系数对整体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及各项转移支付制度的均等化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一定的均等化效应,但反映地方既得利益的返还性收入和反映部门既得利益的专项转移支付比重超过了均等化效应最强的财力性转移支付,从而限制了转移支付制度均等化效应的实现。就此提出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及控制专项转移支付规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选取浙江、安徽、贵州三个省份的义务教育资源投入作为样本,分析比较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教育不均等状况。结论指出,中西部预算内教育经费所占财政支出比重虽低于东部地区,但教育经费增长率远高于东部地区,教育经费所占比重在逐年提高,缩小了区域间财政投入的差距,体现了教育资源投入均等化的趋势;但生均层面数据显示,中西部与东部地区差距在不断扩大,与义务教育均等化的目标渐行渐远。财力不足与分配结构是中西部义务教育均等化的主要问题。为此,中央政府应改变原有义务教育由地方政府承担的财政分配体制,负担起地方政府部分教育支出,进行适当的财政转移支付,将有助于我国义务教育均等化的早日实现,实现我国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真正统一。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0~2005年的各省数据,通过变异系数衡量省际间的财力差异,对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检验。通过实证分析认为,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虽然起到了一定的财力均等化作用,但其自身存在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编报不完整、中央转移支付资金脱离人大监督、税收返还偏离均等化目标、专项转移支付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等问题,应压缩税收增量返还、界定均等化转移支付范围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制度、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加大公共领域服务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湖南教育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如财政投入缺口大、财政性教育经费地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物品,需要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如何发挥湖南财政的作用,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形成合理的财政教育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持教育的效果,不仅关系到湖南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湖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只能通过公共提供的方式。在我国,义务教育支出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但是由于现行的财政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我国的义务教育支出在不同区域以及城乡之间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义务教育的地区均等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应该通过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途径.最终实现义务教育支出均等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