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说,2005年的中国葡萄酒市场是高速发展的;也有人说,2005年的国内市场没有亮点,缺少了新的“搅局者”。的确,2005年是国内葡萄酒消费开始趋于成熟的一个起点,无论是消费者对于品牌、品种的选择,还是企业对新产品的开发、对新战略的调整,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葡萄酒业越来越稳健的前进脚步。  相似文献   

2.
萧林 《市场周刊》2004,(2):15-16
作为葡萄酒新世界中发展最快的一员,澳大利亚是世界葡萄酒业新贵不容质疑。然而,随着葡萄酒市场饱和与竞争的加剧,澳大利亚葡萄酒商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惜牺牲价格、降低品牌形象,给葡萄酒业带来巨大危机。  相似文献   

3.
“去年我国葡萄酒产业销售收入102亿元,利润12个亿,整体来看规模还很小。但是,现在市场上有产品销售的红酒企业就有300多家,其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国内红酒市场真的是一派春秋狼烟!”8月16日,茅台集团总经理袁仁国在昌黎茅台葡萄酒业有限公司2006年经销商年会上如是讲。居于二线品牌领先地位的昌黎茅台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在今年经销商年会上作出了重大调整,除了新任总经理钟怀利走马上任外,茅台葡萄酒还针对产品结构、品牌策略作出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4.
《糖烟酒周刊》2005,(10):A044-A047
在过去的2004年,国内葡萄酒市场上呈现出了一些新气象,包括原料层面强调典型性的变化,比如张裕在扩大蛇龙珠种植基地,将葡萄酒终端的竞争引向原料层面典型性的竞争;产品层面的特色升级和开发。比如华夏长城推出华夏葡园A区,沙城长城推出唯尊橡木桶干红,新天稚出橡木型玛纳斯干红;以及操作层面的新尝试和促销层面的理性化,比如说张裕的“包厢策略”和多家葡萄酒品牌专卖店的开业等等……应该说,中国葡萄酒业正在走向成熟。在2005年,中国葡萄酒业又将会出现哪些流行趋势?哪些产品可能成为市场热点?操作方式如何发展?促销手段能否出新?把握中国葡萄酒流行趋势,就把握了未来市场的先机!  相似文献   

5.
当然干红诞生于2002年,面世之初雄心勃勃地提出“三年内成为中国主流葡萄酒品牌”的口号,曾经被誉为中国葡萄酒业“新三强”之一。然而,与上市之初的轰动相比,2003和2004年的当然干红只是在沉默和不断的波折中度过的,市场起色不大,人员不断调整。近期又有“当然干红彻底失败,梁氏集团退出葡萄酒业”的报道,这些报道再次引起了业界对当然的关注。本刊记者通过市场调查,以及和企业、经销商广泛交流,总结了当然干红存在的市场问题,并且对当然干红正在进行的转变进行了剖析,以期给读者一个“真实的当然干红”!另外,当然干红诞生的时候,正好是外来资本进入葡萄酒行业的高峰期,当然干红的案例有着普遍意义。外来资本进入葡萄酒行业的一般表现是“雷声大,雨点小”,品牌提升较快,但是市场运作不扎实。我们希望通过本文表达的一个观点是:没有外行的资本,只有外行的操作。而“从外行到内行”将是外来资本投资葡萄酒业的必要转折。  相似文献   

6.
2002年7月30日,白酒巨鳄茅台正式进军葡萄酒行业,组建了茅台酒厂(集团)昌黎葡萄酒有限公司,这一举措在业内引起普遍关注。在当时外行业资本纷纷进入葡萄酒业的大背景下,茅台这一成功的白酒企业将会为国内葡萄酒市场带来怎样的冲击?到底白酒的成功运作经验能否复制到葡萄酒上来;昌黎茅台葡萄酒厂能否为茅台集团带来他们所预想的成绩,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朱玉增 《品牌》2008,(7):22-25
<正> 葡萄酒是中国的泊来品。虽然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葡萄酒业发展迅速,且在国内市场中也已形成几大强势寡头品牌,但是,面对全球的国际市场,中国的葡萄酒业还只是一个并不强大的个体,因此,中国的葡萄酒产业若想在未来全球一体化的经济浪潮中立足,就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竞争力。那么,中国的葡萄酒产业又是如何的一个竞争力现状呢?笔者试图从以下几方面对此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日,通化股份发布预亏警报,引起了行业普遍关注,成为葡萄酒市场上最抢人眼球的品牌。王鹏接替于永利就任通化股份的董事长、新华联收购通化股份29.07%的股权、通化股份发布预警提示性公告,一时间,通化股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大股东的变动、领导层的更换、山葡萄酒市场整体不景气、假冒伪劣层出不穷,曾经占据中国葡萄酒业“三强”席位的通化股份——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9.
阿罗 《糖烟酒周刊》2007,(13):94-95
从目前国内葡萄酒市场情况来看.既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产品,又缺少个性化的高端产品。产品同质化,已经严重到影响葡萄酒市场的进一步扩张。在这样的情况下,高端商务用酒成为葡萄酒业个性化产品的一个象征。但正如广东一位经销商廖经理所言,高端商务葡萄酒,是一块鸡肋!  相似文献   

10.
姚宁 《糖烟酒周刊》2004,(10):30-31
勃海屯兵,“红”袖添“香”第一舞。2003年年末,好戏连台的红酒市场风云再起,一向以生产青稞干酒而闻名酒界的云南香格里拉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突然大规模挥师北进,分别在环渤海湾的河北秦皇岛市卢龙县和山东烟台蓬莱市斥巨资建造两个万吨级葡萄酒生产基地和欧洲风格的葡萄酒庄,成立了“香格里拉(秦皇岛)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和“香格里拉(烟台)葡萄酒业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1.
母体新天国际经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天国际,股票上市号600084)。2000年初道葡萄酒业,十足的“后生”。在葡萄酒业方面已投入9亿元。砸下了9000千万,成了2003年央视广告新标王。拥有一个产能达6万吨的国内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线。  相似文献   

12.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6,(33):77-79
“让红酒界因为有我而骄傲” ——这是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鸣的自信与激情。他的自信来源于通化葡萄酒一步一个脚印的变化与发展,他的激情来源于他对红酒的热爱,而他更有勇气在变革通化的同时,给整个葡萄酒行业注入新鲜的思想血液,创造葡萄酒业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2004年,中国的葡萄酒关税由原来的65%降至14%左右,一个被国内葡萄酒业有所预见的图景正越来越近地可能变成现实:国际葡萄酒商以惯用的低价策略大举进入中国,对中国葡萄酒产业造成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春胜 《糖烟酒周刊》2006,(10):100-101
春节之后,业内有位朋友打来电话,给出了两个词语。让我猜猜其中的关联。这两个词语一个是五粮液,一个是法国葡萄酒。按照常规,我回答说两者都很注重品质。朋友卖了个关子后告诉我,五粮液要进军葡萄酒市场了,品牌名称定为“国邑干红”,产品采用法国等欧洲国家的原酒灌装而成,三月份面世。听完朋友的话,脑子中立马打出了两个问号。白酒大王能做好葡萄酒么?一般企业对“进口原酒、国内灌装”的做法讳莫如深,五粮液对此却有明确披露,其用意何在?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伊始,卡斯特联手东海鑫业,张裕成立先锋国际酒业,五粮液进军红酒行业等,无不跟进口葡萄酒有直接关系。从最初“狼来了”的恐惧,到今天的宽容“拥抱”,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引人关注。可以预见,在国内葡萄酒业大发展的今天,进口酒势必成为国内红酒市场一股最为活跃的力量,进口酒与国内红酒代理商的合作模式成为其中的一个关键。笔者在密切关注进口酒动态的同时,认为有必要对目前进口酒的业态进行一下分析整理,希望对行业有所推动。从目前进口酒与商家合作模式来看,进口葡萄酒市场具体呈现出以下四大形态:  相似文献   

16.
六年纷争,“解百纳”之争是否水落石出?在这场中国葡萄酒行业历时最长,席卷企业最多的商标之战中,纠纷的最终解决有可能使葡萄酒业的整个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王克亮 《糖烟酒周刊》2004,(31):A035-A035
炎热夏季,啤酒和各种清凉饮料的销势日渐火爆,而葡萄酒的销量按照往年惯例将会跌人低谷。有经销商认为夏季是国内葡萄酒市场的“分水岭”,葡萄酒销售在夏季跌到全年最低谷,但同时也吹响了旺季来临前最后的号角。如何度过这个“黎明前的黑暗”呢?那就是让葡萄酒和饮料清凉的概念接轨,推出清爽型葡萄酒。  相似文献   

18.
近期,有人对市场上的各类概念产品提出质疑,并由此对当前国内葡萄酒市场的概念操作一味否定。应该承认,概念对于国内葡萄酒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虽然它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对于概念葡萄酒应该辩证对待。  相似文献   

19.
对于葡萄酒业而言,2006年是个什么阶段?笔者认为与其按照一般的说法为整合期,不如说是多元化的起点更准确一些。中国葡萄酒市场越来越像一个开放的舞台,有多样化的产品和品牌开始在这个舞台上表演。[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郇丽 《华糖商情》2001,(17):20-21
今年以来,有些地方又开始了对葡萄酒的投资热潮,葡萄酒产业表而上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是,有关专家却另有说法,他们普遍认为.我国的葡萄酒业将要跌入第三次低谷,必须经历全新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