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促进国有企业长远发展,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中,如何建立良好的企业家队伍并使企业家职业化已经逐渐引起经济学家和企业界的重视,而企业家职业化过程中的激励机制的构建,则成为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本文主要从国外跨国公司管理人才的激励机制来探讨我国企业家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贫富差距长期化、制度化,无一不是社会阶层之间权利不平等、垄断与权钱交易盛行的结果"和谐社会"是今年"两会"的第一关键词,也是当前社会舆论的焦点。在"两会"召开前后,各界人士就这一目标的内涵和途径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3月9日,在北京长安俱乐部举行的"中国企业家沙龙"上,包括王文京、张文中在内的企业界人士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一是,建立和谐社会需要有充分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二是,企业家在建立和谐社会中的主要任务是把企业做大做强,向社会提供更多的税收和就业机会。 站在中国企业家当前的角度看,上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家》2005,(16):123-124
2005年7月23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河北黄骅信誉楼商贸有限公司提供支持的中国企业家全国理事会首期理事沙龙在北京长安俱乐部举行。沙龙的主题为“20年企业生存之道”,邀请了近二十家成立20周年的理事单位及专家学者,以生日会的形式庆祝20纪年,让拥有共同生命履历的企业探讨成长经历中的得失经验。《中国企业家》杂志社适逢创刊20周年,社长刘东华出席沙龙,总编辑牛文文主持沙龙。  相似文献   

4.
由商学院资讯主办,以商学院院长轮流坐庄形式进行的。MBA、EMBA教育主题沙龙活动,2004年3月19日在中山大学举行第八期,这期沙龙的主题是“EMBA教育与人才强企”。与会嘉宾围绕主题,就企业发展与高级领导人培养、中国EMBA教育等各抒己见。以下是摘要整理的本次沙龙的嘉宾发言。  相似文献   

5.
陈巍 《企业世界》2005,(10):36-37
1、人才是人力资源的核心内容和企业战略发展的生产力。人才管理不是简单的人事安排,对人才管理的定位应是人的智力资源管理,它必须适应经济与管理科学的发展,调动和发挥人才参与企业管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使潜在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现代化的人才管理是有系统,有层次的管理,是在特定的目标下,从全局考虑的统筹活动。不能用常人眼光来看待一般的人才管理,成功的企业家,如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相似文献   

6.
“我觉得‘中国企业家月度沙龙’来上海来晚了。”刘东华社长说。 这是《中国企业家》杂志第一次在上海举办月度沙龙。 气温高达三十七八度.企业家们(多为男性)着装从简,从而暴露出男性服装的单调。截至目前.体型已不足以判断一个人与财富的关系,大家衣着又简单,因此一般人不会知道自己面前经过的大都是叱咤上海滩的企业界人物。  相似文献   

7.
现代研究表明,企业家活动的配置与经济的投入水平、技术水平以及经济增长率息息相关。经济活动不同的企业,报酬结构也不一样,而正是这个决定了企业家活动的配置。对于企业来说,报酬结构是企业内生的,并具有一定的历史依赖性的特征。基于此,在宏观的层面上分析企业家的配置活动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研究了企业活动的配置、企业内部报酬结构与技术创新水平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就熊彼特的企业家精神的思想,考察了我国企业家活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家》杂志影响力、权威性和发行量的迅速扩大,不断有各界读者尤其是企业界的朋友向我们提议:世界上几大财经杂志几乎都有对全球企业界的种种排行,某些权威排行榜甚至已经成为那些国际大刊的重要标志。既然把杂志定位为中国未来的《财富》、《福布斯》,《中国企业家》为什么不搞自己对中国企业或中国企业家的排行?  相似文献   

9.
管理伦理在西方已经备受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重视,本文着重探讨了管理伦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指出企业在管理活动中重视伦理问题并不仅仅是社会责任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管理的需要,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应该加强对管理伦理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加入WTO会给中国带来许许多多的变化,对中国企业界来说,至少竞争变得更残酷。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要与世界不同的文化更亲密地接触,这就要求中国企业有更多具有跨文化管理能力的国际人才。  相似文献   

11.
最近笔者与某商业大楼某经理进行了一番对话,指出该企业领导在管理及经营活动中存在的种种弊端,言词恳切,一针见血,竟惹得经理怒形于色:“你是秀才,我说不过你,我这里不需要秀才。”言外之意,商界只讲谦钱,秀才没用。 凡读过《2000年大趋势》的人都知道,西方企业界非常重视企业家的文化素养,看一个企业家不是只看他今天捞了  相似文献   

12.
西方管理大师说:“企业即人”;东方企业家异口同声:“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一个企业是否重视人才开发、人才培养,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本文对兵工企业的人才战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有一句甚为企业界所赞赏和推崇的名言,叫做“制造产品之前先要制造人”。这句话不仅说明松下公司对人才的重视,还向人们揭示这样一个千真万确的道理,即:任何企业要想有高科技、高质量的名牌产品的产出,就必须坚持以育人为先,使职工成为德、识、才、学、体等方面的有较高素质者。正所谓首屈一指的企业有着首屈一指的人才,每一个名牌产品的前面有一位名牌企业家,背后有一群名牌员工。  相似文献   

14.
跨越新高度     
《东南置业》2007,(2):104-104
编完《世纪金源》特刊后,我欣喜地发现,中国企业界思想家诞生了!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如论先生的这个“思想家”的头衔不是白封的,也不是一般机构“封赏”的,而是“邓小平思想研究会”认定的。他的个人专《为人处世与企业管理》还被授予《国学管理经典献》。“思想家”和《国家管理经典献》。无论是站在行业的贡献角度,还是站在中国企业家的素质角度看,这都是一个历史的新高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发展,各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提高企业管理人才的素质。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改进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为了造就实业界欢迎的企业管理人才,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教育出现了两种新的趋势。一、注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重视吸收企业界人...  相似文献   

16.
杂志社把最近一次“企业家月度沙龙”开到上海,在准备上虽然没下多少额外的功夫,额外的收获却不少。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发现上海的政企关系有很大的自己的特点。 沙龙尚未开始,全国著名企业家、上海光明乳业集团总裁王佳芬就对我说:这次活动没有真正进入上海企业家的主流。我问为什么,她说你看宝钢、上汽等那么多大企业的领导人都没来,这能算进入了主流吗?听了这话,我当时只是觉得这位大姐很直率,对她的观点我并未在心底里表示赞同。因为《中国企业家》杂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企业中,人才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要素。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生产管理,都要依靠人来完成。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总是把人才看得高于一切。现代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要在市场站稳脚就必须确立尊重知识,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8.
策划,已成为当今市场经济管理的时髦字眼儿和热门话题。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策划学正在我国悄然酝酿和分娩,并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关注。现代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都不能没有策划,都离不开策划去谋略。没有策划就没有经营,成功的经营仰仗于科学的策划活动。经营与策划的这种后告关系,要求企业的每项策划活动必须要有一个严格的科学态度,遵循一定的原则去展开,不能草率行事,盲目动作,更不能凭借良好的主观愿望随心所欲,胡策乱划还不如不策不划,对企业有害无益。由于策划的领域和对象类别不同,策划活动需要信守的原则也就不尽…  相似文献   

19.
王强 《现代企业》2004,(10):27-27
从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企业追求卓越到90年代的再造活动,再到今天的人才竞争,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企业能否持续繁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是否有一批数量多、质量高并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才。我们有理由相信,21世纪将转向对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与创造上来。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正在世界各地掀起一波声势浩大的收购浪潮,而一些成绩不佳的收购案使得海外企业界忧虑以致戒备。中国企业如何成功完成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家》专访了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罗兰·贝格先生。 《中国企业家》:现在,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关注着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