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商业模式是社会企业获取双重价值的核心所在,商业模式创新更是社会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最重要的、可持续的有力手段。文章在对社会企业商业模式的结构以及商业模式创新阐述的基础上,以格莱珉银行为例,从顾客需求、产品与服务、内部构造、供应链组织方式、网络协同效应五个方面分析了社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路径,并构建了社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模型。  相似文献   

2.
从战略决策的认知视角看,在位企业应对突破性技术变革的战略行为通常基于管理者对不确定环境的认知.据此,本文从威胁认知与机会认知的二维分析观点出发,结合企业创新实践构建了基于管理者威胁认知与机会认知的能力重构路径研究框架,阐明了在位企业开展能力重构活动的动因、过程与结果,从认知与行为层面揭示了在位企业在应对技术变革活动方面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在遵循“数字化基础设施(ABCDM)—互联网商业模式—企业信息化建设”数字化逻辑的基础上,文章基于2017—2021年上市家族企业年报,通过文本分析法构建模型,实证检验了家族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代际传承动态过程中绩效表现的影响机理,打开了差序格局情境下,中国两代人协同治理家族企业的数字化效益实证研究“黑箱”,对“为什么家族二代应该引领数字化变革”作出回应。结果表明:家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降低风险承担水平、减少冗余资源和弱化代理成本三重路径提升传承期绩效,但在不同传承和创新属性视角下表现出显著非对称性效果,即处于父辈掌权且子辈辅佐父辈阶段以及高创新强度的家族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与绩效驱动效应更强。实证结果为二代引领家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经验支持,同时为其在数字化情境下打破企业边界、优化业务流程、整合外部资源提出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依据协同演化思想,纵向分析在理性视角、学习视角、认知视角、演化视角和复杂科学视角下的战略变革过程研究,认为对于战略变革过程研究是由静态环境到动态环境再到组织与环境协同演化的认识过程,同时是由他组织向自组织转变的认识过程,这一过程都在试图寻找主宰组织变革过程由无序向有序的转换的关键因素——序参量。基于序参量视角提出战略变革过程的研究新设想。  相似文献   

5.
以“金融+科技+场景”为导向的供应链金融转型推动了第三方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的创新。从生态租金视角研究了第三方供应链金融商业模式创新,根据第三方供应链金融共生系统商业模式创新逻辑,将第三方供应链金融共生系统中生态租金区分为4类:通过异质性资源和能力获取李嘉图租金;通过动态创新能力获取熊彼特租金;通过关系资产获取关系租金;通过市场势力获取张伯伦租金。在分析不同类型生态租金形成机理和路径的基础上,结合第三方供应链金融共生系统发展演化的不同阶段,揭示共生系统不同租金的演化规律及其特征。最后,基于第三方供应链金融典型案例,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第三方供应链金融共生系统演化过程中生态租金理论演绎进行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6.
杨德彬 《中国经贸》2011,(24):13-15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本文在分析传统商业模式面临的挑战,提出信息时代企业应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发挥竞争优势,并指出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点和从三个视角“点”、“线”、“面”的路径选择,以期这些建议和方法能给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知识管理活动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机理,文章从知识管理视角出发,构建了知识吸收和知识整合组织学习模式下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模型,突出了性别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的差异,并借助Smart PLS完成了对436份物流等相关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表明,企业与供应商的知识协同对企业自身的知识吸收和知识整合有显著效力,隐性知识共享对知识吸收和知识整合的影响大于显性知识共享,知识吸收仅对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效力,而知识整合对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均具有显著效力;在知识协同、知识共享、知识吸收、知识整合推动的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男女性别差异显著,从知识管理视角而言,商业模式创新男女有别。  相似文献   

8.
商业模式是创业研究的新兴主题,既有研究文献增长迅猛,但研究结论高度零散、矛盾甚至冲突,不少学者认为缺乏概念明确性是导致商业模式研究喧嚣混沌状况的根源,但鲜有研究对此做出积极的理论探索。本文首先梳理并提炼商业模式概念的演变及其理论逻辑,发现既有研究的不足并提炼商业模式如何创造价值的架构属性,基于不同理论视角形成了不同的概念维度,特别是对于商业模式如何塑造竞争优势的价值属性研究不足。进一步地,本文构建了基于双重属性的商业模式构念化与分类模型,目的在于整合并澄清学术界对于商业模式概念的学理性认识,同时基于该模型重新审视商业模式研究框架并提出未来研究亟待关注的关键问题,以期对商业模式形成、调整及其效应机制的理论发展和实证检验起到推动作用,最后提出了国内学者开展商业模式研究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商业模式创新是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其主题设计作为企业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的价值源泉近年来备受关注。鉴于主题设计是情境化的产物,本文结合中国转型经济情境,整合商业模式理论与制度理论,提炼出以开拓性和完善性为主题的商业模式创新设计,并在混合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初始测度量表,而后利用两套独立样本数据分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转型经济情境下商业模式创新由2个主题维度和16个测项构成,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主题设计框架,并开发出了信度、效度良好的测度量表。本研究弥补了商业模式创新"情境化"的不足,较好地回答了创业企业如何通过商业模式创新进行能动性制度变革,为商业模式创新和转型经济情境下的企业战略做出了理论贡献,也为中国转型情境下创业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赶超提供了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创新创业过程中离不开创业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基于创新创业的视角,文章以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创业者动态行为特征方面关系网络构建行为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机制,并采用227家新创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者关系网络建构行为对新创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创新部分中介了关系网络建构行为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创业能力正向调节商业模式创新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创业者创业能力越强,商业模式创新对新创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越大。研究成果丰富了当前创新创业的相关研究,也对致力于取得高企业绩效的创业者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陈云腾  陈卓 《科学决策》2023,(1):78-103
在数字经济时代构建区域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国有交通投资集团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需以谋定长远的战略眼光,加速推进数字化战略转型,构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新发展格局,以应对新形势挑战、持续增强企业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本文基于中台架构的数字化战略变革理论逻辑、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场景实践,剖析国有交通投资集团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内涵本质、中台架构体系及其关键技术、数字赋能的多跨场景应用,以及数字化转型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展望,探究如何创新思维模式、业务架构及配套保障,精准把握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方向、时机和路径提供了建议,为重构创新企业管理价值理念、组织结构、商业模式,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激发数据要素创新驱动潜能,推动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战略支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元志 《改革与战略》2012,28(5):131-134
异地联合兴办开发区是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经济融合的探索和尝试。文章引入企业管理中"商业模式"的概念,将其应用于政府之间的跨域合作问题的分析。政府跨域合作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间合作的商业模式的创新性和稳定性,取决于相关利益主体是否在审慎评估各自区位比较优势、资源互补性以及相关政府的合作意愿的基础上,对价值链上价值活动进行细分,识别各自价值活动的优势劣势,然后进行整合创新。文章运用政府视角的商业模式框架剖析了异地联合建设开发区商业模式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3.
周翔  邓江年  苏郁锋  彭晋谦 《南方经济》2019,38(11):113-130
互联网的发展大大加快了环境变化的速度。如何在互联网所带来的快速变化环境中,尽可能地维持竞争优势?这成为了当前大多数中国企业无法回避的难题。复合基础观从资源整合的角度提出了基于静态资源的动态竞争优势建构的思路,但缺乏具体的实现路径;动态能力理论虽然从产品架构和操作常规的角度分别为资源的创新与整合提供了框架和操作机制,但是却没有整合这些零散的发现,为快速变化环境下的竞争优势构建提供一个系统性的分析框架。为弥补这一不足,文章通过腾讯和小米的案例研究,结合产品架构和操作常规两种视角,对企业通过动态能力构建快速变化环境下的竞争优势展开讨论。研究显示,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资源、产品架构和操作常规的动态匹配形成特定的动态能力,进而构建动态的竞争优势。这些结论既为环境快速变化情境下的战略管理提供了理论框架,也从情景化的角度,拓展了资源和动态能力的概念分类及维度。  相似文献   

14.
彭良玉 《科技和产业》2014,14(9):107-110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在安徽省工业企业数据的基础上,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技术交易五个方面对安徽省企业创新现状分析,从地域差异、创新类型、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指出安徽省企业创新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的角度和企业的角度给出相关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5.
董华  江珍珍 《南方经济》2018,37(10):132-144
“服务悖论”的存在一直是制约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主要障碍。服务化过程中的组织创新跟不上服务化战略的要求是造成“服务悖论”主要成因。大数据的兴起不仅为新时期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提供了新的驱动力量,大数据价值创造的新特征也为缓解和克服“服务悖论”提供了具体的路径与机制,包括:基于大数据进行顾客需求挖掘开发促进服务化产品设计的创新;关键流程数据化以及多流整合推动组织结构与流程的重组;高速数据信息的流动共享加快管理模式与服务文化的转型,以及资产虚拟化大数据共享实现制造服务供应链资源的集成与协同管理等。在此基础上,可初步建立大数据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一个简单战略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战略理论、动态能力理论及其他有关多元化与归核化相关文献的归纳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资源—环境—战略的动态一致性概念框架模型。研究发现,多元化与归核化战略转换的运行机理不仅是搜寻市场机会和规避市场风险的经营业务调整过程,实质是克服"核心刚性"、重塑或再造核心能力的过程,其动态转换的表现形式为多元化与归核化交替出现的"搜寻"或"逼近"资源—环境—战略最优匹配状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Conclusion Economic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for the inner city must be based on sound economic principles. Porter make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in this regard by identifying basic economic principles upon which a business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the inner city can be built. However, to be effective, economic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 must address the range of economic issues present in the inner city. Porter’s model addresses the issue of wealth generation within inner city communities. Another important issue involves the ability of inner-city residents to contribute to the wealth-generation process. Strategies based on a b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that recognizes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re needed in order to address this issue.  相似文献   

18.
徐子颖  徐晨 《科技和产业》2022,22(5):192-197
科技创新能力是实施国家战略的支持力量,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内在推动力,对国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时滞效应为前提,应用动态两阶段DEA模型,将创新活动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构建两阶段创新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测度中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高新技术企业2016—2019年的技术创新效率。结果表明: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整体效率偏低;大部分城市存在重视技术研发而忽视成果转化的问题;研发阶段主要依赖规模经济效益,转化阶段纯技术效率的贡献率相对较高;大部分企业的创新效率有待提高。研究成果为不同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新角度。  相似文献   

19.
开放式创新的多重性、动态性和协同性使得开放式创新管理不同于封闭式创新管理,创新方式的转型要求企业对原有研发管理机制进行重构。研究表明,企业对技术环境扫描的行为决定其识别外部创意的能力,基于平台型创新战略的创意筛选模式可有效降低创新复杂性,合作架构是一个“光谱”序列,企业应依据自身与合作伙伴的相容性选择恰当的合作架构,并须建立涵盖合作界面环境评估、创新风险控制以及知识管理等方面的合作界面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环境的动态变化,时间逐渐成为决定国际化活动实施成效和企业未来高度的关键要素,在"走出去"过程中带给企业显著的先发优势。跨国企业有必要通过构建组织时间管理框架来支持其国际化活动。本文从时间管理视角出发,探索组织内部时间管理框架的构建对企业国际化速度的作用机制。文章采用SEM与fsQCA两种方法对134家浙江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了检验。实证研究的结果发现:强烈的时间紧迫感与稳步行动两种管理者时间观念在推动企业国际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时间观念通过构建时间管理框架,完善企业的时间资源的储备与分配机制,进而提升国际化速度。时间领导力和共享时间认知在时间观念加快企业国际化速度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本研究将组织行为中的时间管理延伸至国际商务领域,拓展了时间观念、时间领导力和共享时间认知的实证研究进展。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时间管理对组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于面临外部环境剧变的中国企业如何实现时间管理,进一步提升国际化速度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