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界定老年人失能状态的基础上,将多状态马尔可夫模型与ILO筹资模型相结合,构建了一个供需平衡下的社会型长期护理保险缴费模型。同时,对50岁及以上各年龄段人群的健康状态转移概率矩阵进行估计,结合人口数据估算和预测未来处于不同失能状态的人口数量;并对长沙市未来缴费人口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进行预测,估算了未来长沙市社会型长期护理保险缴费水平。  相似文献   

2.
陈璐  徐南南 《保险研究》2013,(1):106-118
应用我国的实际数据,在考虑城乡"二元"经济特点的基础上,考察长期护理纳入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适用性,采用微观仿真的方法,分别参照德国和日本的长期护理社会保险融资模式,模拟测算出1995年~2010年的长期护理社保缴费率水平处于0.07%~0.26%,在16年间增长2.71倍,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由于缴费人群和护理补贴财政负担待遇上的差异对于缴费率的影响,为我国今后构建长期护理保障融资制度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青岛市于2012年7月推出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到目前为止,制度运行虽然已经初见成效,但广大居民的认同和支持也是影响制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青岛居民参加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意愿的调查,并对回收的数据运用Logit模型进行分析后发现,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年龄、教育程度、月收入、子女数量、对自我健康状况评估、对长期医疗护理保险的了解程度的差异等因素都对居民的参保意愿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婚姻状况以及对政府的信任程度的差异对居民的参保意愿的影响并不显著。鉴于此,政府应该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于失能的风险意识和对护理保险的认同感;同时,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缴费能力。  相似文献   

4.
何玉东  孙湜溪 《保险研究》2011,(10):122-127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对美国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当前关国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存在两大问题,分别是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缺乏可持续性、私人保单难以覆盖广大中低收入阶层。为解决上述问题,关国政府对长期护理保障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改革始终没能达到预期效果。美国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改革启示我们,长期护理保障...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测算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长期护理保险需求,构建医疗保险精算模型,对中国长期护理保险财政负担能力展开研究。结果发现:依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建立的长期护理保险会增加财政支出,但是支出规模在可控范围内;依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建立的长期护理保险会威胁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安全,因而不可持续,但是该问题可以通过改革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来解决;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应该采用“个人缴费+医疗保险基金补助+财政补助”的模式,且个人缴费最高不超过15%;中国长期护理保险财政负担水平总体较低,财政有能力维持长期护理保险的运行。对此,我国应尽快正式建立全国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财政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战略目标.随着吉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农村养老制度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村养老的需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已进入议事日程.创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应构建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三方筹资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测算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长期护理保险需求,构建医疗保险精算模型,对中国长期护理保险财政负担能力展开研究。结果发现:依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建立的长期护理保险会增加财政支出,但是支出规模在可控范围内;依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建立的长期护理保险会威胁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安全,因而不可持续,但是该问题可以通过改革职工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来解决;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应该采用"个人缴费+医疗保险基金补助+财政补助"的模式,且个人缴费最高不超过15%;中国长期护理保险财政负担水平总体较低,财政有能力维持长期护理保险的运行。对此,我国应尽快正式建立全国性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财政对长期护理保险的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8.
根据微观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收入结构对资产选择及投资组合有效性之间的异质性影响。通过计量分析及内生性检验研究表明: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的比重越高,其参与股票、基金与国债的概率就越高;转移性收入比重的增加对于股票与基金两种风险资产并不存在统计上的显著性;经营性收入的占比对于基金与国债的显著性水平高于股票;财产性收入的占比对于三种资产在1%显著性水平上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家庭收入结构中的转移性收入比重的增加,并没有显著增加资产配置的投资组合有效性;其他三类收入比重的增加,均对投资组合有效性具有正向显著影响。这意味着,提高家庭的金融市场参与概率与投资组合有效性,不仅需要从收入水平入手,更应重视收入结构的调整,着力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9.
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亟待明确以下三个问题:一是现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模式选择,建议将现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基础养老金改为养老津贴,个人账户制度改为个人缴费制度,并相应地修改制度名称使定位更加准确;二是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以及各种医疗救助制度的定位和责任,建议从政策上明确基本医疗保险"保基本"的定位,整合制度体系,加强统筹基金支出管理,明确社会医疗救助的作用就是确保困难群体享有基本医疗保险的权利,使各级政府切实承担起"保基本"的责任;三是脱贫攻坚中"扶"和"救"的关系,建议整合扶贫和社会救助制度,高度重视城市的贫困问题,统筹考虑城乡贫困政策,统一国家的扶贫标准和低保标准,并与国际标准相衔接。  相似文献   

10.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是覆盖城乡居民的以财政补贴为主要筹资来源的老年收入保障制度。一方面,财政补贴机制体现了政府职能,体现了对城乡居民社会保障缺失的补偿,适应了低收入群体的低缴费能力,也是与旧农保的重要区别,是维持此项制度运转的关键;另一方面,此项制度的财政补贴机制也存在不可持续、道德风险、逆向再分配、效率低下等问题。追本溯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定位不清,"强福利"和"弱保险"的嫁接模糊了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制度边界,产生了福利化的倾向。老年收入保障不能寄希望于单一制度模式。应剥离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的社会保险要素,将其改革为普惠制老年津贴制度,提高财政补贴的合理性及其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养老保障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既具有"稳定器和安全网"作用,也可能成为国家治理能力的阻碍或绊脚石,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基于中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机制,从高收入群体收入水平、高收入群体规模和预期寿命三个维度,依据CHIP项目调查数据和世界银行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社会保险精算模型实证分析其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长期收支平衡的影响,以期通过客观的分析结果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是"五支柱"模式的基础层,旨在缓解老年贫困,能够为终身贫困群体和没有资格领取正式养老金的退休群体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具有普享型的特征。本文讨论了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的内涵与分类,对加拿大、新西兰、韩国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结合我国非缴费型养老金制度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期以来,发达国家在人口老龄化的浪潮中,逐渐探索构建了各具特色的长期护理保障体系。目前我国也同样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老年长期护理体系建设迫在眉睫。本文借鉴美国、德国和日本长期护理保障制度实践经验,提出我国建立长期护理保障体系的思路以及商业保险在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中发挥作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以人人享有适度养老保障为目标,构建"政府与市场分责、基本与补充结合、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成效显著,但当前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不能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需要,仍存在供求失衡状况。短期而言,应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现行制度,健全由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构成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长期而言,应对现有养老保险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构建基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包括面向无收入、低收入人群的国民基础养老金制度,面向工薪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面向高收入群体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5.
生育保险并入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根据基金筹资和待遇给付平衡的基本原理构建模型,并测算出两保合并后医疗保险需要增加的缴费比例,约为0.4%;对于已经参加了生育保险的企业来说,合并后负担能减轻,而未参加的企业,一般是经济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需要政府从财政或税收角度提供相应支持。结合试点方案,提出在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整合与发展中需要坚持多方分担、权利义务统一、政府责任等筹资原则,以“两阶段、三群体、弹性缴费”的渐进式改革为思路,先易后难,最终实现生育保障全覆盖和公平。  相似文献   

16.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和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的增长,新加坡形成了以个人和家庭为首要筹资来源、以政府财政支持为最后防线、以社会和市场提供的慈善捐赠等为补充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筹资体系。新加坡长期照护保障是多种制度相互配合的制度体系,在责任共担原则下清晰界定了政府和个人的责任、政府与市场的功能。新加坡长期照护保障筹资体系启示我们,在设计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时应体现责任共担原则,理清政府和个人的责任边界,并注重家庭在长期照护保障制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住宅问题是关系民生,关系社会和谐的关键问题。一方面,住宅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建立住房保障制度是政府的法律义务,政府应建立合理的住房保障制度,保障中低收入者居者有其屋;另一方面,建立住房保障制度要以实现社会正义为价值目标,在住房保障制度的设计中应遵循差别原则,调节社会和经济利益分配,将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适当地转移给低收入人群,使处于住房最不利地位的贫困者能够尽可能大地获得住房利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围绕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幅提升非正规就业群体参保比例的宗旨,研究了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养老保险缴费负担状况。文章立足于缴费需求与缴费能力的合理匹配,依据缴费负担系数产生的原理,构建4阶区间缴费负担系数模型,反映缴费负担与生活水平的逻辑关系,并对2005~2015年中低收入阶层的负担系数进行测算。研究发现,当前低收入阶层与其他阶层相比,缴费能力差距较大。中低收入群体的养老保险缴费负担仍然很重,并且随着经济下行,负担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按照制度设计的初衷,这类群体面临的缴费负担还将继续加重。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当调整缴费制度需求,健全缴费调节、减免、视同机制,缩小城职保和城居保的待遇差距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老龄化形势不断严峻,护理需求日益增加,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是满足老年人护理需求的重要途径.如何筹集资金是建立长期保险的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对西部地区部分老年人进行调查,了解到大部分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护理,而许多人不知道什么是护理保险,明确表示愿意购买护理保险的很少.通过分析个体经济收入状况对购买护理保险意愿及护理标准的影响,发现这个因素对建立护理保险有密切的关系,应合理设置护理保险缴费标准,促进护理保险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日本住房保障制度的成功之处,并不在于是否给予房屋产权,而在于用一套严密的制度设计,并由专门的机构每年核定这些保障对象的收入,根据收入的增加强制非保障对象退出,确保需要保障的人能够享有保障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