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济转轨时期投资需求的规模与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丹 《财经科学》2002,(5):106-110
改革以来我国投资需求的实际变动过程与“钱纳里标准结构”相比,显示出很大的差异性,突出表现为投资率显偏高、投资规模过大。这种被人为拉大的投资需求的结果表现为低效率的投资形成过程。即存货增加在GDP中的比重过高、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质量不高。本从分析我国投资需求规模大而效率低的现象入手,指出低效率的政府投资需求过度是造成以上局面的主要原因,进而探讨了政府投资规模和范围调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转轨时期我国政府投资领域的再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刘静 《时代经贸》2011,(20):81-82
本文利用我国1985-2009年的年度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进口总额、出口总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FDI、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FDI、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出口贸易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出口促进了经济不断增长;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显示,从动态效应来看,经济增长对国际贸易均表现为积极的正向响应,并且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度较大。  相似文献   

4.
积极财政政策使我国经济成功地进入了新一轮增长周期,但持续加大的政府投资扩张已成为经济增长贡献因素中的一个常量,特别是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的增强引致了投资波动幅度增大。本文认为,地方政府投资冲动是造成投资波动的重要诱因之一。要有效制约地方政府过分的投资冲动,就要强化市场约束和推动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5.
探讨云南省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以1978-2003年为时间窗口,对消费与投资需求对GDP的拉动作用分别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投资增长、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其中,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投资增长。  相似文献   

6.
易磊 《经济师》2008,(1):11-12
从社会再生产来看,消费包括生活性消费和投资性消费两部分。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关系到政府宏观调控能否有效实施。然而,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很难摆脱消费过热或投资过热的困境,因此,我们需要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目标,来动态调整消费与投资比例关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质量。尤其是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更要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出发,动态调整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了一个将个人工作期分为两期的增长模型,该模型表明,消费信贷市场完美程度将对经济增长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利用中美两国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结构影响显著,消费信贷比率提高将使消费占GDP比率上升;收入差距并不是导致中国消费占GDP比率下降的原因。为提高消费占GDP比率,我们应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降低信用贷款的交易成本,放宽金融业的准入限制,促进竞争,增加消费信贷供给,放松居民预算约束;同时增加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为居民消费提供稳定预期,降低预防性储蓄动机,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经济运行中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消费增长较弱;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利率效应不够明显;在未来仍可能面临通货紧缩压力。本文选取了一些典型国家进行比较分析,以进一步认识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世界贸易组织(WTO)由一系列具有法律效力的多边贸易协议构成,其基本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原则和一般取消数量限制原则。在我国即将加入WTO之前,认真分析比较WTO规则与我国相关经济法律之间存在的差距,对于适应WTO规则、逐步完善我国经济法律制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与国内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济法律体系。但从客观上讲,目前我国尚有相当一部分法律、法规与WTO的要求及我国政府的对外承诺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在金融服务、外资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表现得尤为…  相似文献   

11.
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模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解宇  常云昆 《财经研究》2005,31(8):111-123
建立在基数法框架上的转移支付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全国经济发展以及西部开发的需要,公式化、规范化是转移支付的必然方向.文章在因素法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提出一个均等化公式,对我国现今的转移支付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应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规范化的转移支付方式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以河南省数据为分析对象,分析了消费和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程度。分析发现,消费和投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在三大产业中,投资是第二产业主要驱动因素,而消费是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主要驱动因素。由于第二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消费和投资对拉动第二产业增长都比拉动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增长得快。此外,进一步分析了消费和投资对各次产业中各行业影响程度,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窦程强 《技术经济》2020,39(2):55-63
以纳税信用评级披露作为一个天然外生冲击,并基于2013—2016年1214家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构造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评估纳税信用评级结果披露对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纳税信用评级结果披露显著增加了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基于PSM-DID方法的估计结果与上述结论无明显差异。稳健性检验也表明上述结论的正确性。机制检验表明,纳税信用评级结果披露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此外,分样本回归发现纳税信用评级结果披露只能对中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企业的系统性信用风险根源于经济周期和经济转型两方面,但已有研究对经济转型因素缺乏足够重视。文章构建了ECTM模型,筛选出对我国企业系统性信用风险有显著影响的两个经济周期因子和三个经济转型因子,并刻画其作用方向和程度。结论显示,未来我国企业所有制多元化程度的提高和金融市场化改革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系统性信用风险,但外贸依存度的下降则可能给相关企业带来冲击。我国银行业应加强对企业系统性信用风险的监测和防范。  相似文献   

15.
胡杰 《经济管理》2006,(16):73-79
本文运用微观银行理论的产业组织方法,构建了一个含有信用风险和准备金监管要求的风险中性商业银行行为模型。在引入资本监管要求后,借助风险价值(MaR)概念,分析了影响银行行为的因素。结果发现,法定准备金不影响银行的风险行为,但资本监管要求导致风险中性的银行表现出风险厌恶。商业银行有内在的激励去从事风险对冲,并可以从中获益。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银行改革和金融市场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esents a general-equilibrium dynamic Ramsey-type model that can generate endogenous cycle. We assume two different representative agents, borrowers and lenders, and financial intermediaries with inside and outside money. We investigate under which conditions this model presents a cycl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apital and loans. The sources of endogenous fluctuations in this model come from a credit restriction in the representative-borrower problem.  相似文献   

17.
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哲 《技术经济》2008,27(2):35-44
采用对比的方法,针对《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存在的理论问题与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对项目经济评价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澄清,着重讨论了财务基准收益率与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经济学本义。  相似文献   

18.
投资项目评价的经济学原理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哲   《技术经济》2010,29(7):46-55
经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学科水平的根本途径。本文介绍项目评价的价值理论、边际经济学、货币的时间价值、效用理论、供求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资本结构理论、帕累多改进理论、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实物期权、投入产出与科斯理论等经济学原理在投资项目评价中的应用,以推动广泛开展投资项目评价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中国4 522家非上市中小企业的财务数据,运用面板分析方法考察了内部资金和外部资金对中小企业投资的影响,并检验了各种融资因素对中小企业投资的贡献度。通过对不同所有制中小企业投资受融资因素影响的比较分析,文章认为中小企业投资受债务资金约束,而且所有制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融资,不过商业信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银行贷款而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20.
We argue that the sustainabl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has to be placed in a dynamic perspective, both in theoretical modelling and in applied research. This can be achieved by applying endogenous growth theory and other recent advances in dynamic theory.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five contributions that combine the topics of natural resource use and economic dynamics. In particular, we show the common features of these contributions, thereby providing an overview of a very active and promising research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